谭茜玮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为了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财政部早在2014年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也是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在全社会掀起了管理会计改革的热潮。2016年是管理会计元年,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自此,我国管理会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理论与实践发展脱节、人才缺口大等。据统计,在2000多万财务从业者中,管理会计人员不超过5%,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达300万以上。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仍然沿用传统管理会计的培养思维,教学上没有形成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简单的加入一两门课程就称之为转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过于单一,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无法满足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转型不单单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也是为了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
我国高校往往比较重视传统会计的培养,传统会计主要考虑如何使资金利用最大化以便达到企业目标,而管理会计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不仅考虑资金有效利用的问题,还注重资源在经营管理中的有效配置,除此之外,管理会计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和会计控制等多个方面来对企业进行管理,通过合理的安排,实现人、岗位、资源的合理组合,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会计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德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传统会计无疑又是一重击,所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管理会计教学的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多项国家政策的颁布也说明了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例如《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我国要争取在未来3-5年内,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谈及了如何推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并且在此纲要中管理会计一共出现了23次,也明确了管理会计转型的目标:到2020年要为我国培养出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现阶段我国财务人员中以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为主,持证人数超过1500万,但是现有的财会人员无法承担起企业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规划师和顾问的多重身份。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在向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转型,管理会计的职业化进程在迅速推进,专业管理会计师的培养也势在必行,推进管理会计转型发展也是为了推动企业建设和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有助于激发企业管理活力,增强价值创造力。管理会计位于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地位,专业的管理会计师对经营发展和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要在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况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经营模式,这就需要借鉴大量的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信息,以便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在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可以直接参与其中,帮助企业对经营决策的方向进行把握。管理会计可以建立控制系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也可以通过严格的考核措施,掌握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并为下一步的决策修订、计划调整提供依据。传统的管理会计没有涉及公司治理问题,为了企业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管理会计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在提供决策信息的同时还要反映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最终实现管理会计转型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高校管理会计的教材越来越多,但是内容体系没有创新,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全面的体系,知识体系沿用的仍然是以前的理论成果,基本上是围绕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这几个方面展开,然后以管理会计的的五大职能结尾,与2017年财政部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提到的框架体系有很大差异。教材普遍以概念为主,由于我国的管理会计与西方国家比起来发展历程不长,因此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研究层次参差不齐,理论研究方法不够全面,缺乏相关规范。在教材中涉及的管理工具之间也没有紧密的联系,教材内容很少能做到与时俱进,在理论部分也缺乏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案例与之相配套。在内容的编排上,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存在重叠部分,例如:经济订货基本模型和项目投资决策等知识点与《财务管理》存在交叉重复,而本量利分析等又与《成本会计》基本一样。总的来说,目前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注重传递理论,而不是理念,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管理会计的思维能力。
在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基本上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等在课堂上鲜有出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输入知识,这种填鸭模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仅接受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简单运用,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感受到管理会计的核心。管理会计在教学目标上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存在诸多不同,前者对学生分析、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是公式讲解与计算为主,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的理论大多数来自于西方国家,但是教师在实际讲解中没有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调整,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支撑理论教学。除此之外,学生的考评机制单一,主要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加权,这样的评价方法虽然简单工作量小,但是流于形式,不能客观地衡量一个学生在学完管理会计之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教学效果和管理会计的普及与推广。
我国的管理会计教学起步晚,和财务会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比起来,管理会计的实践课程实在是凤毛麟角。个别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本意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并试图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联系,但在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落实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缺乏合适的案例,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设计一些虚拟的情景,然后学生进行简单的案例分析,管理会计要求的分析、综合和决策能力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也与实际情况脱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比起来,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更高。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校园到校园,毕业后直接任教,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知识面不广导致了教学上存在局限,以及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缺乏一定的引导力和说服力。由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特点,在中小企业运用的比较少,教师在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案例,又由于教师本身就缺乏对企业状况的了解及管理经验,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的认同感不强。随着管理会计地位越来越凸显之后,高校虽然也意识到师资方面的问题,给教师提供了一些接触企业的机会,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每次与企业接触的时间都很有限,所以效果不够显著。受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考研考证的导向,教师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相比之下更愿意在传统会计核心课程上花时间,也更容易出成果。
一本好的教材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教学更有效率。鉴于管理会计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因此《管理会计》教材的编写目标需要怀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去搜集和加工相关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针对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情况,在编写《管理会计》教材之前,需要组织理论与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先进行初步的规划,然后双管齐下,形成一本案例详实,理论不脱离实际,符合我国国情的教材。在教材建设中,要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做一个明显的区分,例如《财务管理》中讲解项目投资决策和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等知识点,《管理会计》不涉及此部分内容。本量利分析放到《成本会计》中进行讲解,《管理会计》中重点讲解管理会计的相关概述、全面预算的编制、预测和决策、业绩考核。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或者可以效仿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的做法,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合并为一门,称为“成本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知识点均在一门课中有所体现,更能有效避免重复,只需要相应增加课程的总学时数即可。
管理会计教学的转型应该摒弃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借助一些近期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理论性比较强,内容又很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决策能力,特别是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以及绩效评价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把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实的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分析能够深入,例如在绩效评价这方面,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团队,去搜集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把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备课要充分,案例资料准备要齐全,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以学生表现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在案例教学法中借助Excel进行辅助教学也可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预算编制时,Excel可以方便数据的展示和计算,更加便捷、清晰。
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去校外开拓校企合作项目,建立管理会计实践基地,让学生学有所用,为企业出谋划策,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反过来再通过实践发展理论,形成良性循环。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财会专业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让学生都到企业中去感受管理会计的核心可操作性不强。实训室是高校另外一个途径,实训室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训课程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地建设管理会计实训室。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实训软件也至关重要,高校必须进行多方位的考察,找寻适合学生们使用的管理会计实训软件而不要盲目跟风。此外,也应该单独为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增加相应的课时,该实践环节可以设置在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相关课程时或者学完之后,间隔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之前的理论已经生疏,实践课程便成了鸡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
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我国高校要重视对师资的培养。在管理会计相关课程的讲授中可以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外聘教师,为本校教学发展注入活力,同时高校还要肩负起打造一支合格师资队伍的责任。例如培养“双师型”教师,减少教学任务,让教师到企业中去体验。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鼓励教师迈出国门,可以拓宽教师视野,提高专业水准,回国后还能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学参加科研,提高高校整体的管理会计教学水平。
如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提供传统会计信息上,更需要他们具备解读、分析、运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使得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从财务会计和传统的管理会计,再到财务会计与转型后的管理会计双管齐下,这是大势所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承担者之,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为我国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