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传承优秀文化 感受珠算艺术魅力

2019-07-12 11:54张俊清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珠算谜语梯形

张俊清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原理为基础,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数值计算的一门实用技术,对人类文化、生活影响巨大。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将其传承和发展好是一种时代责任。在现代汉语中,与珠算有关的词语很多,比如三下五除二、运筹帷幄、不管三七二十一、肚里藏着小九九等,甚至连股市术语中的“开盘”、“收盘”、“大盘”、“操盘”等显然都与珠算相关,而精打细算的传统家风,与珠算文化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世界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形式的算具,但都先后遭到淘汰,惟有中国的珠算巍然独存,领略千古,至今不衰。然而我们日常所关注的仅仅是其计算功能,至于其艺术魅力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下面,笔者将从另一个角度带领大家感受一下珠算的艺术魅力及体现。

一、珠算的美学根源

也许有人会觉得笨头拙脑的算盘难与艺术沾得上边,其实,一切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都可以称为艺术。根据美学家的研究,产生美的最早领域便是生产劳动,例如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场景、生产工具以及生产对象常常反映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古今中外的岩画中就有古人的狩猎活动、狩猎工具以及猎物。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桑坦德市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壁画,用红、黑、紫色细腻生动、栩栩如生画出成群野牛、野猪、野马和赤鹿等150多只动物,其中画一头野牛受伤卧地,低头怒视前方,把牛的野性表现得十分逼真。

生产劳动是产生美的源泉,许多书画、雕刻、织物、器皿等作品中都有描绘古人狩猎、劳作的场面,而珠算长期以来被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劳动,受到劳动人民的喜爱和重视,被众多的艺术家长期观察、精心选择,作为素材溶入艺术作品之中,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二、珠算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一)珠算在诗词方面的体现

中国是诗的国度,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是劳动人民文化生活的鲜明写照,其中关于算盘以及珠算的描述枚不胜举。比如,元朝大鉴禅师在他的《禅居集》中就曾经有对于珠算的记载:

一毛类上光明藏,百亿毛头珠走盘。

七十二峰靴袋里,归来抖擞与人看。

长期滞留元朝的日本高僧雪村友梅在他的诗集《嵯峨集》中《丹通》一篇也曾这样描述珠算:

机前透出走盘珠,棱角犹存在半途。

欲议普门真境界,无力无碍亦无无。

(二)珠算在戏曲小说方面的体现

元代戏剧是中国戏剧艺术的高峰时期,许多精品一直流传至今,其中也不乏算盘的身影。《元曲选》“庞居士误放来生债”唱词就曾经这样记载:“去那利面上克了我的衣食,閒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岁数……。”

再如《元曲选》“玎玎珰珰盆儿鬼”杂剧中:“我问道:半仙,你再与我算一算,看可还有什么解处?那先生把算子拨了几拨。”

明清时期是小说盛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无数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是社会的缩影,徜徉其中,不难寻觅珠算的芳踪。明嘉靖年间的《金瓶梅》这部小说的第八十二回“汤来保欺主肆疯狂”中有“他不等月娘吩咐,匹手夺过算盘”的描写。在《警世通言》卷二十二中有:“宋金写算精通,……唤他去掌算盘”的描写。另外《黄山迷夹竹桃》一书中也有与算盘有关的描写:“这一遍算盘,真为小阿姐打不转来”。

(三)珠算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在一些绘画作品中算盘也被作为题材加以描绘。北宋徽宗年间宫廷大画师张择端绘制的巨幅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卷末画有这样一个场面:在临街的门面房门头上写着“赵太丞家”四个大字,从门柱旁的广告牌上可知这是一家药铺,门里一位郎中正为妇人所抱幼儿问诊,在药铺柜上绘有两件长方形的东西,右一件白色,左一件深绿色,经考证白色的为记账水牌,深绿的一件为算盘,可见当时民间已广泛流行使用算盘了。

元初画家王振鹏在1310年所绘制的《乾坤一担图》中,货郎的货担上也有一把算盘,其横梁和档子、串珠极为清晰,同现代算盘一样,这把算盘竖插在货担里露出半截,不知是货郎售货时使用的算具还是用来出售的商品。

在明朝崇祯年本《金瓶梅》第六回,木刻画插图描绘西门庆收买负责入殓武大郎的何九,二人在一家小酒馆吃酒,酒馆的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这把算盘被艺术性的画出半截。巧合的是,明刊本《占花魁》中“秃诞”一回插图中,同样也是一家小酒馆,其柜台上同样也绘有一把算盘。

(四)珠算在戏曲谜语方面的体现

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其中有一则便与珠算有关:

一宅分为两院,五男二女分家。

一时打得乱如麻,直到清明方罢 。

其谜底为七珠大算盘。这则谜语从字面上看是《西江月》词牌格式,从内容上看,不仅刻划了上二珠下五珠的七珠大算盘的外形,同时又刻画了拨珠速度可以快得使人眼花缭乱,再麻烦的账目也能算得清清楚楚,语言简洁诙谐,耐人寻味。

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其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便借红楼十二钗人物之一的贾迎春出了一道有关算盘的谜语: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打一用物)

算盘谜语不仅被古人喜闻乐道,同时也深受现代人的喜爱。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书法家赵朴初在一次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时候给其出了一道谜语:“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打一物)”。基辛格博士曾为了促成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做过包括熟悉、研究中国文化在内的诸多准备,但对这一则绕口令式的谜语却一时猜不出来。基辛格博士回国后念念不忘这则谜语,终于在翻查资料和咨询汉学家后找到了谜语的答案——算盘,并像发现新大陆一般了解了珠算的诸多知识,据说后来美国把中国珠算当作新文化引进的决策就是由他提议进言而实现的。

(五)珠算在歌谣、谚语方面的体现

歌谣作为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有一首算盘歌是这样唱的:下面当一,上面当五,一盘小算盘,把世界算得清清楚础;哪家的贪赃枉法,哪家的洁白清苦,俺教您心中有数;三下五除二,二一添作五,天有几多风云,人有几多祸福?君知否——这世界缺不了加减乘除。一首算盘歌传神入化的唱出了珠算的魅力。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所写的《南村辍耕录》一书,记载了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文物及天文历算、地理气象、社会风俗、小说诗词等,该书中引用了下列谚语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

三、珠算自身艺术特征的体现

(一)珠算比赛的艺术性

珠算不仅仅在艺术作品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比如,经常举办的珠算比赛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比赛活动是深含艺术性质的活动,珠算比赛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比赛现场有的选手速度快得让人咂舌,有的选手动作优美让人觉得仿佛在观看舞蹈,有的选手动作独特令人忍俊不禁,同时再伴以“声如雨点,累累不绝”的清脆美妙的算盘响声,那次第,怎一个“美”字了得!一如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艺术活动,让人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二)珠算习题的艺术性

珠算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其令人百练不厌、妙趣横生的趣味练习题上。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十分有趣的珠算游戏题,每一题的计算结果都可以描绘出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图画,可以是花鸟,可以是虫鱼,可以是动物,也可以表现为人物形象,还可以体现为文字、展现为山川风景等等,再配以贴切恰当的标题,一幅图画跃然于盘面上,带给人美的享受。比如:

第一种、花鸟类。如三朵梅花、蜻蜓点水、单飞蝶、双飞蝶、大雁南飞、凤凰展翅、孔雀开屏等等。

例1:三朵梅花

10688568856875×16=17101710171 0000

该题中算盘上的零以空挡表示,两数相乘的结果在算盘上活灵活现的盛开出三朵梅花,令人赏心悦目。

例2:蜻蜓点水

100168×125=12521

1565125÷125=12521

这两道题运算的结果12521在算盘上的形象好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小蜻蜓。

例3:单飞蝶

102568×125=12821000

这道题运算的结果12821000在算盘上恰似一只翻飞的蝴蝶。

第二种,动物类。譬如一条龙,狮子滚绣球等。

比如“一条龙”,先在算盘上拨上123456789作为被乘数,然后分别用18、27、36、45、54、63、72、81去乘,乘积依次是2222222202到9999999909,仿佛一条条活灵活现的中华龙。

再比如“狮子滚绣球”,以1953125为被乘数,分别用512及其倍数(即1024、1536……4608)去乘,乘积的有效数字依次是1、2、3、4、5、6、7、8、9。

第三种,文字几何图形类。如:州字图、三角形、梯形等。

例1:州字图

767676×25=19191900

4797975÷25=191919

前一题是乘法,后一题为除法,但其结果都是在算盘上写出了一个方正规整的“州”字。

例2:三角形

在算盘上打上1234,就出现一个直角三角形。

例3:梯形

在算盘上打上12344,就出现一个梯形。

再仔细观察这个用算珠画出来的梯形,如果求其“珠面积”,则恰恰符合数学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上述梯形,上底为5,下底为2,高为4,代入公式:梯形面积=(5+2)×4÷2=14

该梯形正是由14颗算珠构成,这样的结果真是让人觉得饶有趣味。

第四种,人物类。譬如二郎担山、三顾茅庐、隔帘相见、鱼翁垂钓、樵夫晚归、八仙过海、五老同春等,从这些名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千年、传承至今,融入中国人血脉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和精神。

例1:二郎担山

二郎担山是传统珠算加法练习题之一,在算盘上先布珠19945625,然后见几加几,连续四次,得 319130000,这个数字在算盘上的盘式似一个人在挑担(担山的山与3谐音),故称二郎担山。

也可以是444494448125×16=71119 11170000

该题的答案恰似一个英俊魁梧的少年担着两座小山,契合了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二郎神,肩挑云门山和劈山追赶太阳的故事。

例2:三顾茅庐

3823604004×25=955901010100

该题结果9559描绘出一间茅屋,后边的三个1,恰似刘备带

着大将关羽、张飞三顾诸葛草庐,恳请诸葛亮出山。

第五种,风景类。比如:红旗飘飘、三星共照、大山倒映等。

例1:红旗飘飘

第一题:116524152415125

将该数见几加几连加三遍,结果为93219321932100;

第二题:991299129912×125=123912 391239000

上述两题的结果构成不同方向的两面旗子。第一题为西风吹得红旗飘,第二题则为东风吹得红旗飘,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热血澎湃的词句仿佛将人带回了红旗飘飘的岁月。

例2:三星共照

242424×25=6060600

该题的结果在算盘上展示出的图形恰似三颗星星,此刻,你想到的可能是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也可能是“三星高照,新年来到”这句民谚;还可能是《诗经·唐风·绸缪》中所说的“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走笔至此,我们由衷赞叹珠算的艺术魅力,情不自禁地折服于我国劳动人民的惊人智慧,传承珠算文化,对其发展创新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珠算谜语梯形
玩转梯形
谜语三则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梯形达人
谜语四则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