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2019-07-12 12:54:21景德镇陶瓷大学333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日用陶瓷符号学纹饰

(景德镇陶瓷大学333000)

所谓符号学,是指研究事物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和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关于符号的言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被提出,真正的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文艺符号学学说的确立还是20世纪的事。从现代语言之父的索绪尔所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到恩格斯.卡希尔和苏珊.朗格师徒到罗兰巴特等,符号学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遍及全球。与此同时符号学的理论也在与时俱进的完善,符号系统的分类方法也在具象和抽象的辩证关系中不断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人类的历史生活有更清楚细微的发现和认识。

日用陶瓷设计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花器,餐具,汲水器等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家具系统,汽车系统,包括在航天系统里处处都可以见到陶瓷设计的元素。陶瓷这文化符号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分析,它堪称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

一、解析日用陶瓷设计中的符号学

(一)材料符号的解析

产品的材料是构成物品的结构、外观和功能的重要基础。陶瓷的主要材料就是泥土,不同种类的泥土决定了陶瓷特性,不同种类的陶瓷所呈现的特性外观所属不同的符号种类。陶瓷是人类最早的设计产物之一,陶泥成瓷的制作过程中蕴含着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五行和陶瓷材料相互联系,每一个因素都可以被促进或者抑制,最重要的是要使相互之间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二)外观形态的符号解析

古人云:“陶瓷是火的艺术”。在窑炉中如果陶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不够充分,时间拿捏不到位的话,一窑的陶瓷就会存在变成废品可能。陶瓷是一个信息的综合载体,若把陶瓷比作是女人,她的衣着款式、发型、体型就是陶瓷的外观造型,衣服上的颜色、图案、刺绣就是它的釉料和纹饰。陶瓷的外观形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符号来进行对它的多角度的分析。从视觉符号为例,从陶瓷的器型,纹饰和釉料上进行分析。

器型的演变是一门学问,在考古学中又被称为“类型学”。器型的变化特征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工艺及风气等原因都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如魏晋时期,人们饱受战乱的苦果,诸多大夫为了逃避社会现实向往精神的乐园,因此在这个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日用陶瓷设计开始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多采用动物元素。当时魂瓶的动物形态最常见的是飞鸟,其次是熊。鸟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的使者,陪葬T型帛画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死后离开躯体的灵魂能够被召回然后被神的使者带去极乐世界。熊是勇猛的符号,并在宗教神话意蕴着灵魂不灭的主题。传说黄帝的出生地就与熊有关,从史前图腾开始,熊就已经具备充当生命与再生的意义。古人把熊冬眠春出的习性看成是死亡与复活的周期过程,他们将希望寄托在魂瓶上,期盼着灵魂的复苏并被神鸟指引乘着神兽前去彼世。

纹饰作为一个可以语言表达的视觉符号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以莲花纹饰为例,沿用至今从未衰弱。莲花是古代陶瓷上运用较多的花卉元素之一,结合人们的审美意识,不同时期的莲花纹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上,到了六朝时期人们开始将这个元素运用在陶瓷上。因为当时佛教的盛行,因而莲花被赋予了宗教的神秘地位,作为冰清玉洁,佛性的代表符号之一。莲花在当时的背景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流传至今,它的形式即言语在随着年代的更替、创作者的审美经验也在逐渐的变化着。

(三)功能符号的解析

功能符号往往是餐具系统所附带外部意义,由于陶瓷餐具的设计结构不像汽车等产品般复杂,通常它的功能符号能被视觉符号所感知。正如一根吸管看到环状区域便可知是可伸缩的道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带有功能符号的经典日用陶瓷产品。以烛台为例,汉朝的羊型烛台和西晋的狮型烛台在使用功能上存在着明显不同,狮型脊背的中间部位会有个瓶口形状的环圈,用来插放蜡烛。而和狮型烛台不同的是,羊型烛台则是在头顶的中间有个圆形的洞,放置蜡烛。两者不同的功能符号,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区别,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

(四)符号在当代日用陶瓷餐具设计的运用

在当代日用陶瓷餐具中,G20峰会国宴用瓷就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这套餐具不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值得考究。部分纹饰选用了中国传统纹样中的海水纹,这种纹样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中就已经出现,流畅生动的弧线和漩涡符号寓意与水的亲近,对水的敬意。整个作品以圆为概念,象征团圆。其中桥元素在作品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符号,他是沟通的语言,是和平的符号。

在乌尔姆学院的学生尼克·罗伊里奇德在1958年设计了一套旅馆用的可堆叠餐具,这套餐具继承了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观点,整个陶瓷通体是无光白,没有任何纹饰的装饰,在底部的弧度和形状进行了调整,半圆形的手把增添了产品的趣味性而且并不影响堆摞的效果,在功能上节省了空间而且带有种神秘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给人带来的审美符号是和装饰带来的符号是有区别的。

二、结语

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学会了在石头上再设计。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了在陶器上设计。当下是一个风格杂糅的时代,各种符号语言相互交融。设计更是综合了心理,建筑,生物等语言的一个庞大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系统。利用符号系统对产品的材料,外观,功能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总结未来日用陶瓷设计的趋势。人们在精神上的审美和视觉上的审美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有度的把握陶瓷产品符号语言必将是未来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设计素养。

猜你喜欢
日用陶瓷符号学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综合材料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48
基于参数化的日用陶瓷几何建模方法
陶瓷学报(2021年1期)2021-04-13 01:34:06
徐茹日用陶瓷设计作品选
陶瓷学报(2020年5期)2020-11-09 09:23:14
雕漆纹饰的修复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8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萃取液提取方式对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测定的影响及防控
陶瓷学报(2019年5期)2019-01-12 09:17:52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符号学理论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