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会康
鸟瞰福州(鱼赐 摄)
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化,带动了以新技术为依托,通过不断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目前,全国已超过300座城市提出智慧城市规划,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但其中绝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抓住发展机遇,找准突破口,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成为关注的焦点。
智慧城市建设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含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教育、公共安全和政府服务等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成功发展经验可以借鉴。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系列指导文件,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路灯和试金石。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对建筑、建材、家居、公共设施、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向深度转变,从“追求GDP”的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从“灰色”的城镇化转向“绿色”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向深度转型,将推动智慧城市质的飞跃,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提供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加快建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将是建筑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赢得迅速发展的先机。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围绕着建筑模型及其相关信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收集、传递和利用,实现了全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共享。基于3D建筑模型在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的新技术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落后的工作方式。例如,万达集团基于施工总承包的“一键算量”,是从BIM模型精确“一键式”获取工程量清单作为工程造价革新的一次尝试。
目前,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进行得如火如荼,基于3D模型的正向设计开始初露端倪。相比漫长的运维期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宗旨,BIM在运维期的应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智能建筑通过整合建筑及周围环境和需求信息,提供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环保、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智能建筑比例不高,但体量巨大,市场规模已达到千亿元。
目前,国内从事智能建筑的企业多数集中在低端市场且竞争激烈,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智能建筑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要想获得市场认可不能光靠打价格战而应靠技术和品牌。
在国内现有的建筑中,腾讯公司位于深圳南山区科技园的滨海大厦是智能建筑的真实范例。该大厦集智能、环保、舒适于一体,充斥着人脸识别、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互动、室内定位、环境自适应调节等科技元素,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绿色建筑通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倡节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国家、地方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积极推动了绿色建筑发展。国内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对处于设计和运营阶段的建筑,分别按“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绿色建筑标识”进行评价标识,并按等级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获得绿标的项目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目前,获得“绿标”的项目等级主要集中在一星级,约占获得“绿标”项目的60%,获得二星级标识和三星级标识的项目分别约占30%和10%。
相比国内“绿标”,由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协会推出的LEED认证,是国际上商业化运作较成功的评价体系,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很高。LEED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并将认证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铂金级四个等级。近年来,国内有很多项目获得该认证,如腾讯滨海大厦就获得了LEED金级认证。
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制建筑构件现场组装完成,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为主。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升级转型和工业化进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将逐年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对符合奖励条件的给予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目前,国内机场候机楼、体育场、展览馆等大型建筑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对于改变社会普遍存在的对装配式建筑认识不足的状况起到积极的作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安装、验收等配套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将会为建筑市场打开一片新空间。
智能管网将城市众多相对独立的管道通过信息网络化手段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管道的运行优化、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应急抢险的联动响应。智能管网的建设体现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国内城市的“马路拉链”和“出门看海”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市民的美好生活体验和城市形象。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发展智能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将住宅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达到环保节能、安全、智能、舒适的居住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家居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视野,逐步平民化。
在智能家居巨大的市场空间,竞争者众多且不乏大品牌参与,但都自成体系,难以形成普遍认同的标准,所以还需要相互协作才能使智能家居健康发展。
EPC(工程总承包)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实行总承包,全面负责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费用的模式,简称“交钥匙工程”。与传统工程承包模式相比,EPC授予总承包商更大的权力,有利于更好地整合项目各个阶段的资源,减少推诿扯皮,更好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明确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为加强与国际接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将EPC作为一种主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予以政策推广。但是,在目前国内信用度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EPC实施过程中尚需一定的辅助措施来克服这一矛盾。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以政府授予私营部门特许经营权为基础,双方形成伙伴式的合作关系。社会资本在合同期内获取合理的利润,合同期满将项目资产移交政府。PPP的引入减轻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过程中的财政负担。政府专注于政策制定与规划,将政策执行交给社会资本组织,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和建设、运营效率。PPP项目投资周期长,只有处理好合作双方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才能有效控制合作风险,实现双赢。目前,PPP在国内公路、机场、地铁、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作为国内地铁首个P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的成功经验给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以上8个要素构成建筑行业升级转型的新动能,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掌握并运用好它们有助于建筑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找到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