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统战部 530000)
壮族会鼓是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是民族传统文化多元艺术体育表现活动形式,是人们对精神追求、民族力量的一种表达,如何将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文化旅游发展中,实现“文化+”的融合发展,使壮族会鼓这一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到文化艺术旅游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当中,具有其独特历史意义和价值。
原是广西马山县壮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其最初功能是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后因其敲起来气势磅礴,令人热血沸腾,具有鼓舞人心,提振精神,逐渐成为了民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流传至今。当地古代有铜鼓,后演变为以硬木为壳,两头蒙牛皮的牛皮鼓,古时村与村之间经常聚在一起斗鼓,后面称为“汇鼓”及“会鼓”。1经过申报,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30日,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组评估,正式授予马山县"中国会鼓之乡"称号。2010年4月会鼓还唱响了上海世博会广西周汇报演出。2壮族会鼓成为了民族节庆活动中的文艺表演的重要形式,文艺表演和民间艺术的融合加工,向外来游客展示了较高的艺术文化旅游价值。
(一)壮族会鼓的表演有多种,如混鼓打、狂欢鼓、舞龙鼓、扁担鼓、花灯鼓等,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插曲鼓,敲打时多人合作,鼓声震天,除了主角鼓外还有配有锣和钹等。经过传承艺术加工,泰国表演一定是个精彩的文艺节目,可以配有动作,以及通过节奏,声音,点数的变化,是古装剧,震撼人心,又悦耳动听。每年重大庆典活动,如庆祝丰收、村寨喜事等,人们会抬出会鼓演奏。
(二)壮族会鼓同时是壮族人民对宇宙神的自然崇拜和对勤劳勇敢劳动人民的歌颂,对诚实,善良和爱情的赞美和歌颂,原创用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和娱乐等重要方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记录了藏族人民的历史生活,表达了赵明珠等少数民族的审美情感,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具有区域民族文化形象符号。3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壮族也是中华民族中的重要一份子,共同在繁荣中华民族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力量,当地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和独具艺术文化魅力的一个提升,满足了现代区域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需求。构建共同思想基础,尊重发展不同价值标准在其中和平相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思想阐释。4会鼓是一种特色民族文化形式,它承载和记录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民族民俗风情,节日庆典等传统生活方式,它背后蕴含的是,当地特定历史文化下形成的文化积淀,体现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一种少数民族生活状态,传承和发展壮族会鼓有利于把握文化现象发展规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地以实施文化旅游美食城为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等系列品牌体系建设,把旅游业发展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撑型服务产业,农家乐以及观光自然风光,欣赏民族节庆表演等,通过规划建设的会鼓传承保护基地,山歌展演基地,可吸引大量的客流,在节假日到当地消费,到大明山旅游的客源,以及东盟市场、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吸引的众多客源,可以较大的推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一直以来,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独立发展,也将有利于提高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紧紧抓住市场经济脉搏,把会鼓表演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通过艺术加工和包装宣传开展有偿演出,既解决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存问题,开展了民族特色文化的民间艺术传播传承,又适应推动了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参与,体验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健全身心健康,达到身体放松和精神愉悦的休闲方式,不仅感受到地区的乡土人情,民族文化,还得到了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娱乐体验,壮族会鼓成为人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旅游活动的一种流行旅游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观赏型的文化旅游方式,它们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应使得人们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观赏型消费行为,注重观赏过程中认识民族传统文化旅游活动,欣赏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艺术魅力,从中得到精神的熏陶。不同文化带来的心情享受,目前这些传统民族文化形式,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当地政府、民间组织的重视和保护。5
当地少数多少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也较多,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优势,以开发少数民族村落为中心,打造马山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以带动其它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依托距离南宁中心新发展枢纽城市优势,吸引更多的客源到当地游玩,同时利用南宁市这一平台,做好文化旅游经济宣传推介,加大会鼓特色文化资源元素融入南宁艺术文化旅游经济生态发展全局。
马山县属南宁,同样是个多民族聚居地,经过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如壮族会鼓,三声部民歌和打扁担舞。虽然所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可能有其生存的土壤,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发展规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些特色文化资源,较少的被现代的青年人所接受,这一些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和变化发展,这也是符合其历史规律的。少数民族地区面临同样的问题,社会发展带来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消亡,如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使得田间劳动的少数民族歌曲等已经不再多见,而且外来文化的冲击,信息化、科技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审美发生了变化,他们觉得山歌很淳朴,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不洋气,并代表了一种落后生产力。诚然,这样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新时期,尊重和继承,发扬挖掘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对民族的认同和追寻,是增强民族自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开放的不断频繁,现在生产生活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青年男女的择偶和条件机会增多,以前唱水唱歌变成了当前的现代的一些新词汇,学生们在学校里所接受的的西方知识和艺术也更多,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成员理论体系有待持续收集整理完善,多元文化的冲击,改变当地的价值观念,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产生影响。不忘本不忘根,当地文化机构持续开展传承人的培训发展,在大型的庆典展演上,民族特色文化节目应固定占不少于一定比例,不断提高表演者的技艺水平,既有群众性的文艺节目,又有专业演员的展演节目,在各级乡镇社区当中,让少数民族文化重新回到当地人民的工作生活娱乐中。
壮族会鼓具有广西区域文化代表性,与三声部民歌、扁担舞,抢花炮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区域文化系统,在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海世博会,区庆60周年群众文艺表演上的演出,震撼了国内外观众,表演深受好评。主要开发思路是通过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吸收借鉴外来东盟西方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会鼓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可以有太多内容可以作为动漫产业的原材料7,寻求好项目,好企业的扶持,以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为包装,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档次,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吸引多方投资,市场运作的良好发展模式,带动文化相关项目发展,培育建设文化产业链,加强联动发展能力,黑古文化融入城镇建设,融入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生态休闲保健产业,重大民俗节庆活动,民族文化影视动漫游戏产业建设等,加大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推动广西艺术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注释:
1.吴林隐,杨海晨,韦金亮,隔离抑或融合:民俗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研究—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的田野考察[J].体育科学,2017年第37卷第8期.
2.https://baike.so.com/doc/9495885-9839233.html#9495885-9839233-4壮族会鼓[OL].360百科.
3.何颖,傅桂群,以原创特色激活文化品牌,以人文生态亮化自然生态——广西特色民歌“壮族三声部”文化产业规划思路[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2月.
4.黄文太著,中国民族文化研究[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2,第34页.
5.胡建忠,邱海洪,邓水坚.“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1月.
6.谭宏亮,马山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7.胡晓明主编.文化产业案例[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3,第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