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07-11 13:09苏国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存质量临床症状

苏国林

【摘要】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施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则施行社区综合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对临床症状、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社区综合干预;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生存质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9.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9-0-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中;该病早期若得以积极的干预和治疗,能够最大限度促进患者的康复,使其回归到社会中去[1-2]。本文主要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及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纳入标准: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均为小学及以上;患者病情至少稳定1个月。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依赖酒精、药物者;有颅脑手术或外伤病史者;抽搐电休克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9~61岁,平均(40.16±2.54)岁;病程1~9年,平均(3.06±0.52)年。研究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0~62岁,平均(40.97±2.41)岁;病程1~8年,平均(3.41±0.57)年。两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施予常规干预,包括:按规律服用精神病药物、心理疏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与患者家属签订社区综合干预服务的协约,并在经验丰富、年资较好的精神科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宣教。①在社区内张贴相关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的宣传板报、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授课等,以增强患者自我防护的意识。②发放康复手册,手册中应包括:复发的因素、识别的方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2)康复培训。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制定长期、有效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此外,臨床医师还可将社区内患者进行分组,定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并鼓励患者分享自身的内心感受、康复经验等;而在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期间,临床医师还应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技能、社会技能训练,进而提升患者重拾回归社会的自信心,活动开展的频率应2次/周,每次约2 h。(3)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临床医师应指导患者自主完成床铺的整理、刷牙洗脸、洗衣服等;并让患者自主管理财产;此外,临床医师还可积极引导患者投入到环境卫生的管理中去,比如:整理花木、打扫浴室等,以提升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4)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到社区的娱乐活动中去,增加患者与外界的接触,进而提升患者社交能力;此外,临床医师还可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上街购物或参与到一些职业技能的培训中,进而提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于干预前、后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分,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等,评分越高,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3-4]。(2)根据干预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的下降程度对干预后的疗效进行评定,其中:PANS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75%及以上为临床治愈;PANS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50%及以上为显效;PANS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25%及以上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5-6]。(3)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具体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各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7-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PANS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PANSS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PANSS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的效果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9、17、13、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分别为13、12、16、9例,总有效率82.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前后两组GQOLI-74评分对比

猜你喜欢
生存质量临床症状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中医药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自拟柴芍益胃汤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