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7-11 13:11刘迪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冠心病护理

刘迪娜

【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疾病认知度、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比较,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护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护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该护理措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护理; 效果评价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7.0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7-0-0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氧及缺血现象,最终引起冠心病发生。由于该病治疗周期较长,因此给患者的经济及心理增加了较大负担,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同时因患者缺乏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及护理的掌握,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所以在治疗期间及时给予冠心病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提高其认知度,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为此本次笔者所在医院将认知行为干预与临床常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进行对比,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通过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检查后确定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同时患者的临床资料必须完整,语言及智力功能均正常。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脑血管疾病、肝脏及肾脏等脏器疾病患者,存在恶性肿瘤患者,孕期及哺乳期患者,不能積极配合护理治疗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患者年龄46~68岁,平均(57.0±3.5)岁;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患者年龄45~68岁,平均(56.5±3.4)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了解本次护理过程,并自愿签署本次护理知情书。本次参加护理治疗的患者均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用药及饮食给予常规指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放冠心病疾病健康宣传手册,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并需要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护理:(1)心理状态掌握。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亲切的语言沟通,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病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等,制定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方案。并通过亲切的语言沟通,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慌心理,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健康教育干预阶段。及时开展健康教育讲堂,为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合理用药方法及按时用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将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给予纠正,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及治疗积极性[2]。(3)心理疏导干预阶段。将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分类记录,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并通过与家属配合共同鼓励安慰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心中所存在的疑问,给予针对性的合理解答,从而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将不良情绪对治疗所造成的影响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对情绪的自控能力[3]。(4)饮食干预。针对患者个人饮食习惯制定出针对性的科学合理饮食方案,饮食主要以营养均衡为主,及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4]。(5)运动干预。通过患者个人运动爱好,制定出合理运动方案,主要以游泳、慢走、练太极和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时要指导患者不宜过于激烈,避免运动量过大增加心脏负担[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采取评分尺测量法,患者通过在一条10 cm的评分尺上将自身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标记,0~3分为无症状,4~6分为轻度症状,7~8分为中度症状,9~10分为重度症状。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疾病认知度及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疾病认知度满分为10分,生活质量每项评分为5分,并将两组患者最终疾病认知度评分结果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认知度及生活质量越高。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是否遵从医护人员安排、做到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和积极锻炼等四项进行观察记录,记录标准主要包括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护理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疾病认知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疾病认知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疾病认知度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佳,两组评分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44例患者中,对护理治疗完全依从30例,基本依从13例,不依从1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对护理治疗完全依从21例,基本依从17例,不依从6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80 1,P<0.05)。

3 讨论

冠心病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高血糖、不良生活方式及不良饮食习惯等[6]。由于冠心病的病程较长,而且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疾病发展。同时患者长期存在心绞痛等症状,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不仅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最终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7]。而且由于患者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导致疾病控制效果较差[8]。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良好改善,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治疗依从性[9]。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病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后,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并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不良情绪影响护理治疗效果[10]。并通过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方案,通过良好的饮食及运动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最终使患者的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及治疗[11-12]。在本次观察结果中也表明,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良好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也均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帮助患者及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护理治疗依从性,最终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该护理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瑞.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40-1541.

[2]季燕华.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2(4):541-544.

[3]陈少萍.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12(8):56-58.

[4] Li Q.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ontemporary Medical Theories Series,2016,14(7):46-47.

[5]羅学英.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3):214-215.

[6]姜海燕.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运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探讨[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4):657-658.

[7]张艳艳,邹雪琴.冠心病患者在护理中实施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231-233.

[8]李萍.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7,7(5):17-18.

[9] Fan S,Zhang L,Liu J.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preventive nursing on in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2016,41(12):1697-1699.

[10]廖丽丽.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4):544-545.

[11]马红娟,马文霞.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227.

[12]林治香.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的价值分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159-160.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冠心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