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 祖

2019-07-11 18:50张亚清
闽南风 2019年6期
关键词:宗亲张氏先祖

张亚清

早时在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市流域,漂泊着十大渔船帮,各帮头的渔民,都是早时从岸上人沦落为水上人的。他们一代传承一代,连家带眷划着渔船长年漂泊水上,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又称“疍民”。他们就像离开陆地断了根的水浮莲,常年在水上漂浮,导致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祖宗在哪里?

父辈的打鱼人属于西良渔船帮。父亲和叔、伯父们知道自己的先辈是从西良村鳌头社沦落为水上人的,但不知道是在哪一代哪一辈?他们知道西良村有个张氏宗祠,但不知道宗祠里是否有供奉着自己的先祖?早时水上人辱称“水鸭子”,被视为贱民,他们不敢认祖,不敢到宗祠里祭拜自己的先祖。但每逢年过节,他们在船上敬神时,总不忘在船头摆上几碗菜肴,对着苍天大海遥拜:“上沿祖、下沿祖,祈求保佑我一家大小平安顺利‘追人着……”天苍苍,海茫茫。我小时候每跟随父辈拜祖时,也常会面对苍天大海默默地呼唤:“祖公祖啊,你是谁?你们在哪里呀?……”

父辈在拜祖时泛称的“上沿祖、下沿祖”,意为不管哪一代哪一辈的祖先都要祭拜;祈求“追人着”,则是祈望今生今世能够过上常人温饱的生活。托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之福,水上人翻身做了主人,随着生产的发展又陆续实现了陆上定居。他们虽然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实现了“追人着”,但因不能够像常人那样知道自己的先祖是谁,自己的根在哪里,依然不时在望洋兴叹!

水上人不敢进宗祠认祖祭祖,但每逢清明节依然会去给先人扫墓。他们早时没有读书的权利,被称为“睁眼瞎子”。读书认字后,有一年有个族人沿着先辈足迹寻得曾祖墓穴,见墓碑上刻有西良张氏二房十一世曾祖名字,便以此碑为证到西良张氏宗祠认祖,终见祠堂里供奉的神祉中,确有一个写着张氏二房十一世曾祖的名字。宗祠终于认定西良渔船帮的张氏渔民,确为西良张氏开基始祖的子孙。像长年断根的水浮莲又归接父根母本,大家无不奔走相告:“我们找到祖公了!我们认祖归宗了!”

早年父辈的渔船经常开出厦门湾到金门海域捕鱼,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先祖曾经在金门长居过。笔者2005年随福建省新闻摄影学会参访团到金门采风,亦不知道金门有自己的先祖。通过西良张氏宗祠寻根溯源,才知道西良张氏的先祖早时由内地迁往金门,经过几代的繁衍,有一支又返回内地,西良张氏的开基始祖系返回内地先祖的后人,我们这批沦落为水上人的张氏渔民,属于西良开基始祖次子(俗称“二房”)的后代。2018年春季,西良张氏宗祠组织族人到金门张氏宗祠联谊认亲,我与家人随团同行,一上金门岛,立即受到金门宗亲的热烈欢迎。他们先是敲锣打鼓举着各色旗幡,引领我们到几位先祖的墓头祭拜,然后到金门张氏宗祠举行祭祖仪式。两岸宗亲一见如故,滔滔不绝地畅述血脉情谊,呈现一幅幅“两岸一家亲”的动人画面。我按宗祠司仪的指点点燃七根香,祭拜后恭恭敬敬地插在不同世代先祖的香炉中。我此次焚香不是遥对苍天大海,而是面对先祖的画像和神祉,口中不断重复着小时在船上听父辈祭祖时的说辞:“上沿祖,下沿祖,祈求保佑我一家大小平安顺利‘追人着……”

我们西良渔船帮的渔民认祖归宗后,适逢西良张氏宗祠重建,大家纷纷捐款筹资。金门之行后不久,新建的西良张氏宗祠落成,宗祠理事会负责人打电话给我,后又多次登门,说宗祠举行落成典礼时,要找一个较有人望的人为新建的宗祠开大门,大家都说我最合适。我说我不能去开神庙大门,但为宗祠开大门无可厚非,因为恭敬祖宗是每个后人的本份。但开宗祠大门需要宗族辈份高的人来承担,你们不要以为我退休前曾当过一官半职就可承担此责。他们说为宗祠开大门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辈份要高;二是夫妻均“在堂”(健在);三是要当上“六公”:内公、外公、伯公、叔公、舅公、丈公。具备这些条件的人称之为“好命人”,同时还要考虑“好命人”的社会影响。我认真对照自己:老婆子还在身旁相伴;不仅囊括了“六公”,还因“丈公”中的姑丈公、姨丈公也都当上了,人称“张七公”,且还当上了叔曾祖和舅曾祖。我推说宗族中还有他人比我高出一辈,但他们说高我一辈的人都不完全具备其他条件。经过宗祠理事会认真“考核”和劝说,我终于被确定为“好命人”。

做“好命人”要双双对对穿传统服装上大轿,起先老婆子羞于各种礼仪不愿出场。我说几代先人漂泊水上,过着“船在靠船食,船破做‘乞食(乞丐)”的苦命生活,而今我们有幸成为“好命人”,理当不负先人和族人的祈望,为完成宗祠重建的各种礼仪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宗祠开大门的时间定在凌晨5点,宗祠理事会早早就来“接驾”。他们不是抬来大轿,而是开来三部小轿车,前面一部开路,后面一部殿后。我和老婆子凌晨3点就起床,早早地沐浴洗漱后,穿上宗祠送来的唐装,披上写有“主祭人”的金黄色肩带,天还黑乎乎的就上了轿车,进入宗祠路口又受到鼓乐队的齐声欢迎。虽然少睡短眠,倒是风光无限。主持开祠堂大门等仪式的道长是市里的政协委员,我和老婆子在他的引导下先是跪拜了天地,然后在他念念有辞和鞭炮声中缓缓推开祠堂的两扇大门,进入祠堂大厅跪拜祖宗后,又推开供奉先人神祉座龛的扇门。随后我又和另一位宗亲,为悬挂在祠堂正门上中的“崇本堂”牌匾揭匾。父辈在海中捕捞时经常抓到鲎,爬行十分缓慢,拙笨的人经常被形容为“鲎脚鲎手”。因我首次在这种隆重的民俗活动中充当主角,拜天跪地开门亮窗行礼如仪,就像刚进入艺院的学员在模仿各种舞蹈动作,事事都显得“鲎脚鲎手”。我想我动作虽然不太规范不太雅观,但赤诚念祖,老祖宗们可能会见笑,但应该不会见怪。

天大亮后,厦门、泉州、漳州包括金门等各地张氏宗亲,纷纷组团前来致贺。他们或送来牌匾,或送来各种祭品,祠堂里很快就出现全猪全羊。我想可能全牛的个体太大,不然也会进入祠堂的。在庆典仪式上,他们又纷纷上台致贺辞。许多致贺的宗亲团还带来歌舞和杂技,在祠堂门外广场尽情地表演:有现代歌舞,也有传统的锦歌;有呼里呼噜的西乐,也有咚咚击响的大鼓凉伞;有南北武術,也有舞龙舞狮……几个可爱的小女孩,还进入祠堂大厅演唱抑扬顿挫的南音。宗亲宴在下午4点就开张,因人数众多,先由外地宗亲上桌,等送走外地宗亲后本地宗亲才上桌。席间各种歌舞和演唱声依然不断,夹杂着互相敬酒的喧闹声此起彼伏……

张氏渔民尚未认祖归宗时,先人的神祉只能随着渔船在水上四处漂游,渔民实现陆上定居后只能安置在室内墙头一角四时恭敬。重建宗祠后,所有神祉都应供奉在祠堂里头,俗称“入祉”。各“房头”的渔民在道长的指引下,烧化了旧神祉,换上了新神祉,依次背负着先人的新神祉进入祠堂,跪地让道长把新神祉供奉进座龛中,然后进行祭拜。几个渔民长辈被推选进入“家长是大”行列,穿着长衫戴着礼帽,在道长的引导下,和我一样“鲎脚鲎手”地表演着跪拜等舞蹈动作。自由跪拜者各行其是。我看到一些渔妇五体投地反复磕拜,有的可能情不自禁,竟伏在地上抽泣甚至痛哭;有的渔妇可能担心祖上不明她意,竟把默默无声的祷告变成念念有辞的话语。事后我听许多宗亲欣慰地说:“我们作为子孙的大都已住进了新房,今天又看到祖上的神祉也住进了新房,怎能不激动不高兴呢?”祠堂里的神祉座龛面对大门,座龛上供奉的神祉按编号分成几排依次入座;祠堂大门对面是搭戏台的地方,通常是在祭祖时演戏给先人及其子孙看的。不少宗亲看到祖上的神祉依次排座面对戏台,不禁想起自己入戏院对号入座看戏的情景,笑得嘴巴儿都合不拢。他们是悲?是喜?

水上渔民认祖归宗前,每年的农历春节、三月三、中元节、冬至都要祭祖,每逢先人忌日也要祭拜。认祖“入祉”后简化了祭拜次数,宗祠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二和冬至分别举行春、秋二祭。张氏宗祠落成庆典举行后不久,便举行了秋祭。因为是第一次到宗祠祭祖,渔民宗亲们都显得特别认真,不但负有传宗接代任务的儿孙辈来了,连出嫁后的女儿和外孙辈也来了。他们根据宗祠理事会通知的时间,早早就到祠堂前等候。因为人数众多,他们按照宗祠的安排,分“房头”在祠堂外面排成长队,依序进入祠堂祭拜。由于候队时间过长,有的点焚的香到进入祠堂时已将燃烬,只好再点焚新香。也许是一年仅有二祭,“见面”的时间少了,多个渔民宗亲久久停留在神祉前祷告个不停,仿佛有说不完的心里话,直到后面的人反复催促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祭拜的人群从大门进边门出,前后延绵了一个多钟头。

祭拜之后是烧化“纸钱”,是要敬奉给先人在天上花销的。宗祠理事会规定纸钱由宗祠统一购买,统一烧化。虽然所有先人都享受了“集体化的优越性”,但不少子孙都想给先人多一点“私房钱”,又私带不少纸钱到宗祠前烧化。祠堂的广场上用铁丝条架起一个偌大方块作为香炉,一帮人在周围拿着竹竿或木棍挑燃撒落成堆的纸钱,被热烤得满身大汗。周围的宗亲看到焚烧的火焰和青烟直升云天,仿佛看到了先人们站在云端雾角,在笑纳他们的一片孝心。他们虽然浑身沾满了纸屑和烟灰,却个个无怨无悔而喜笑颜开。祭祖时除了烧化纸钱孝敬先人,许多宗亲还纷纷捐款“以亲养祠”,多至几百元,少则几十元。捐款当场列榜公布,由宗祠理事會统一列账使用。我和老婆子在开祠堂大门和揭匾时收受三包红包1600元,我对老婆子说我们敬奉老祖宗是应该的,可不能收受老祖宗的钱,便全数捐还给宗祠。祭祖完毕宗祠理事会举办宗亲宴,起先称之为“吃祖”,因“吃祖”不好听,便改称“吃福”,意为享受老祖宗赐给的福气。作为水上人的后代,看到在水上漂浮几个世代的宗亲又认祖归宗,我非常感激共产党让我们水上人翻了身,感激改革开放政策让尊崇和孝敬祖先的民俗活动得以尊重和保护。我不止一次地举杯与宗亲们共勉:“我们的祠堂叫‘崇本堂,我们应该畅饮‘崇本酒!”

猜你喜欢
宗亲张氏先祖
大河村奇遇记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宗亲联谊与宗祠文化传承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中华余氏宗亲总会向洪灾重区湖南省平江县捐款10万元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世界郑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深圳举行首届恳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