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钰
从古至今礼儀都对我们的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中学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前中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思想教育的建设,致使思想教育成了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导致了当前中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诸多缺失。在当今中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1)自私。这样的孩子事事先替自己打算,贪图小利,以占别人的小便宜为乐事。(2)没有爱心。漠视他人的不幸,不乐意给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或者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欺负弱小的同学。(3)不懂得尊重他人。在校外随心所欲,满口脏话,一副“小混混”嘴脸;在家里不孝敬父母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4)不讲诚信。以各种借口骗取家长的钱到外面消遣,犯了错误又不勇于承认……凡此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
造成这种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大量“留守生”又缺乏必要的家庭约束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们的德育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概括性的礼仪常识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使得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认可的礼仪常识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故此,学校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入手
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朗诵会等,以加深学生的礼仪观念。另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常识。例如:
1.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他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与人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同志就为我们做出了表率,1959年,他老人家回韶山,在宴请乡邻时,起身给幼时的老师毛宇居先生敬酒,先生惶恐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同志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他老人家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2.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爱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但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需要学会自尊自爱。初中生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对很多问题似懂非懂,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3.礼仪教育要注重实践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反映着自身素质,这种素质其实就是通过礼仪反映出来的。有修养、懂礼貌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也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反之是很难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注意礼貌,注重修养。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良好的礼仪行为的机会,如开展全校“孝敬之星”的评比活动,通过身边真实的事迹教育学生,并倡议全校学生每逢周末做一件孝敬父母、长辈的事。同时还可结合学科教学让学生懂得怎么与父母、长辈进行得体的沟通、交流。
(二)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孩子良好礼仪行为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其实身教胜于言传。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力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引导学生,特别是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都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的示范。而有些教师说话不分场合,出口带脏,甚至参与赌博,有损教师形象,不能为人师表。这样的教师只“言传”,却不注重“身教”,无法起到榜样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教师之根本。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总之,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教育的宗旨。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做榜样。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