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 从新媒体环境中新闻报道的变化趋势和价值取向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对于医患报道的影响。同时,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对医患报道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各自的报道立场和优缺点,最后针对新媒体环境中医患报道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医患报道的健康发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医患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91-03
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变化趋势与价值取向
1.1 媒体下行,过于迎合受众与市场
新媒体带来的社会改革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体现最为直观的方面就在于对价值观念的重建上,媒体开始下行迎合受众和市场。
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要更强化一些,对于经济更加敏感,对于公益等其他事项的关注有减弱的趋势,个人的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相反的对于集体的观念则开始淡化,另外开放观念也开始加强,守旧则成为一种传统。总体上来说,就是人们对于自我的认知有所上升,期待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地位。受众的心理转换也是相应的,希望能够在社会文化的接触与创作中,能够拥有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于是,在媒体的报道中,就需要不断的迎合受众,而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更加倾向于碎片化、刺激性的传播内容,不利于媒体报道的客观公正发展。
1.2 社交平台中受众创造力的提升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在各种信息海洋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意见,受众的重要性开始体现。现如今的受众已经完全不是传统媒体繁荣发展时期的受众了,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以及各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使用和借助各种媒介工具独立或者合作完成新闻发布、新闻交流等工作,这在传统媒体大行其道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受众的创造性开始体现的更加明显。譬如说很多受众在互联网中自发报导的新闻,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中获得极大的关注,并且能够引发强烈的社会讨论。另外,在很多时候,在自媒体新闻平台上发表出来的新闻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媒体所能够响应的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受众与传统媒体之间创造力的竞争关系是在不断缩小的。
1.3 审美意识的个性化与受众的不可控制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会形成特定的社会文化,同时在这种社会文化发展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也会在民族内部形成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识。社会文化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每个民族之间的特定审美还是具有较强的特征性的。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介入,审美意识正在逐渐从以往的同一性变得更加个性化,具有更加丰富的变化性特点。审美意识的个性化和多变性,会给传统媒体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人们不再会因为媒体具有官方属性而选择完全相信媒体,而是会遵从自己的内心,会在网络平台上抒发自己的意见。
另外,在互联网平台不断发展完善的情况下,人们社交之间的关系网络越来越复杂,同时人们的社交关系手段也越来越趋于完善,每个人都能够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抒发意见的渠道,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渠道,吸引具有相同兴趣的人群,从而形成网络社区文化。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基本上都是由所谓的精英群体把控等。但现如今,受众摆脱了以往单方面接受信息的身份,开始活跃在各种社交软件中,抒发着自己的声音,体现出了受众的不可控制性。
2 新媒体环境下医患报道的现状
2.1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制作取向
在网络新媒体崛起之前,传统媒体一直都是医患报道的主力军。传统媒体凭借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采编团队,以及纸质媒体等适合深度阅读的优势,形成了以新闻报道为主,跟踪报道、后续报道、深度报道、特约评论为辅的多维性报道模式。像《人民日报》以及央视新闻会对事件进行跟踪、后续以及深度的报道。这一模式既能保证相关医患事件报道时效性,还能充分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对事件的事态变化进行跟进和观点评述。但是,由于目前我们处于社会新闻语态下,医患报道本身就具有突发性、冲突性的特点,一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迫于竞争的压力,也会在报道中突出事件的猎奇性和煽动性,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存在过分渲染医患冲突和医疗矛盾的问题。
2.2 网络新媒体专业化程度不够
当前的媒介大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在事件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网络媒体对医患事件的报道呈现出数量庞大,过度关注的趋势,以及评论、跟帖数量众多,参与度高等特点。
但是网络中的舆论风向很容易被操控,其中有居心不良的人,也有不良媒体的煽风点火,還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因为缺少判断力,造成对舆论风向的符合,最终导致新闻评论与新闻真相相去甚远。
同时,在很多时候,网络媒体会习惯性地给当事人打上标签,在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医生大多数是不务正业的,护士大多数都是无证上岗的,而受害人是弱势的,需要帮助的,在事实未弄清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媒体审判。譬如说在“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中,就已经脑补出了一大出家庭伦理戏,丈夫不管、婆婆谋害等字眼都出来了,完全不管不顾事实的真相。
在事情反转之后,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群体行为也会更加隐性,发言会更加谨慎,这是一种对于公众舆论激情的打压还是媒体环境会变得更加理性,目前也尚未可知。
2.3 新闻反转情况时有发生
以典型的“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为例,该事件自9月1日由《华商报》旗下App“华商二三里”曝光以来,媒体报道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相关文章共有177 357篇,其中微博言论173 823条,传播量最高占比98.3%,舆情反转竟多达9次,最终导致了新闻的反转。从分析者对整个事件的梳理来看,从这一事件爆发之后,舆论的风向和矛头一直在变化,但是每一次变化都很难看到官方媒体澄清所起到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网络环境中,人们更加愿意追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加上媒体的故意引导导致其他信息难以介入,虽然网友的评论是基于自己心中所想,但是其实在网络环境中网友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因为他们早已置身于网络媒体营造的议程中而浑然不觉。
3 新媒体环境下医患报道的改进措施
3.1 接受适当的受众主导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内容呈现空前的多样化,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媒体报道内容的重点也转向了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加收视率与绩效来源。而受众时代的到来,反映出了现在的受众并不是传统媒体时代“应声而倒”的靶子,而是具有自己思维能力的读者,因此媒体要想通过媒介载体的作用获得内容发展,还是需要依靠受众的力量来推动前行。
但是尊重受众以及接受受众的主导,并不意味着媒体就一定要完全按照受众的喜好进行新闻报道,而是应该坚持新闻立场和媒体的特点,根据市场做出一定范围的调整。譬如说传统媒体以官方的严肃立场为主要特点,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中,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多做一些深度报道,滿足受众深层次的信息需求。网络媒体以新闻发布的快速与便捷著称,那么就可以沿着这个优势继续发挥特色,为受众提供更加新鲜的内容。而不是一味的下行去迎合受众的口味,这样就失去了媒体发展的根本原则。
3.2 创建高效正面的传播内容
对于新闻报道需要建立一个更加严格的标准,并且要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对于不实报道以及新闻炒作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新闻传播进行严厉的惩处,进一步规范市场操作规则,净化新闻传播的整体环境。明确要求在新闻传播中,要将人文关怀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首先,要请确保新闻传播中的信息是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认知的,其次要保证新闻的传播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将人文关怀放在新闻传播重要位置并不是说负面的新闻不能报道,而是要强调新闻传播中的价值感的提升,对于任何新闻的传播都需要新闻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不是纯粹的出于市场利益的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和企业都需要建立更加明确的人文关怀的工作意识,减少市场经济对于人文关怀精神的影响。最后,还需要对于新闻的来源、制作者信息以及新闻传统的透明度进行监测,让新闻传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的同时,要经受得住人们的检验。
其次,要保证新闻报道的内容是有意义的,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最好是加强受众信息使用能力和新闻评论能力的提升。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受众的发展是一个同步和互动的过程。在早期的时候,新闻媒体的发展还没有那么活跃,市场也没有那么开放的时候,人们会因为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而对媒体产生信任和依赖,也就导致了在后来网络媒体兴起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也愿意相信网络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因此也就使得不实报道以及炒作等新闻的传播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信任。但是随着人们对于新闻传播流程的不断了解和受众素质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愿意对新闻的真相进行研究,也不会急于一时进行评判。因此可以说,要想实现新闻报道的正面和高效,提升受众的素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3.3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来说,传统行业比如说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经过了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以及经过严苛的考核之后,才能够进入媒体行业,这样一批高素质的人员配备从素质上来说,就能够较好的坚持人文关怀的思想。但是在网络媒体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不会经过专业的考核,而且并没有接受专业的从业训练,因此在新闻传播中也不会对自己的新闻传播事实进行严谨的思考。但是即使是在传统媒体中,或者是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媒体从业人员中,也需要加强他们的媒体使用素质能力。提倡让专业人员转入传统媒体之外的媒体行业中去,一方面活跃市场就业方向,一方面提高媒体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健全新闻评论的监督机制
3.4.1 控制新闻报道源头
目前,中国法律对于新闻报道的监管还是较为有限的,相比于很多传统媒体与政府有较为直接的联系,政府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强烈,造成监管上的难度。另外,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快速性、爆发性等特点,都让新闻报道难以掌控。
为此,需要控制好新闻报道的源头,从源头上制止新媒体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规范的行为,譬如说可以通过立法制度,来实现对新媒体的管理,并且将对新媒体的监管,放在与传统媒体相同的位置上看待。另外,政府还可以设置相应的部门,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监管。譬如说可以建立舆情监督机构,对于新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筛选,当发现新媒体有可以引导舆论,或者对于新闻事事实做出扭曲报道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制止。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对于新媒体的准入机制进行考核,这样就能阻止很多不专业的人员进入新媒体领域进行新闻工作,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媒体发展的正确方向。
3.4.2 过滤新闻报道信息
首先,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需要进一步辅助新媒体机构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但是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也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媒体运用能力,不仅要能做好监督工作,而且还能对新媒体的舆论环境有较高的敏感度,这样才能给保证政府在进行监管的时候,知道如何正确的筛选新媒体信息,从而才能给实现正确的引导。
其次,对于新媒体自身来说,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媒体素养,要尽可能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发表新闻,不要预设立场站在某一方的视角上进行新闻报道,也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各种手段引导舆论,要明确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传递信息。在这样的方向引导之下,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所做的各种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新闻,也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会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现如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一部分原因就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做出的舆论引导,在长期的报道影响之下,医患关系会进一步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媒体要清醒的认识到,在长期透支媒体信用的情况下,受众对于媒体的信任程度会越来越低,最终会被受众抛弃。因此对于新媒体来说,也需要做好信息和新闻的筛选工作,明确正确的报道立场。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中,对政府、新媒体自身以及受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参与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各方都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4 总结
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医患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各类问题,存在挑拨医患关系的嫌疑。为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对医患报道现状进行矫正,而政府监管、法律强力执行、新媒体的自我监督以及受众鉴别信息能力,是影响新媒体报道的关键因素。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医患报道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中国医患报道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玉,王雨瑶.试论医患报道的网络呈现、舆情偏差与矫正路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169-174.
[2]董昉.试论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体的职责与策略[J].科技风,2018(28):229.
[3]陈念文,卢若艳,李跃平.我国网络媒体医患纠纷议题的报道效应及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26-28.
作者简介:王 洋,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