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绍机器人新闻产生以及发展历史,说明了机器人新闻基本工作原理和机器人新闻实现所需的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支撑。分析了机器人新闻在新闻媒介传播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 新闻生产 传播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2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深入到各种领域的应用中去了,机器人新闻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闻创作和播出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机器人进行独立生产的新闻形式,是新闻媒介传播上划时代的壮举,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又一突破,机器人新闻加强了新闻传播的精确性和及时性,但是在发展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现不足和缺陷,对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产生及发展进行研究,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机器人新闻的基本论述
1.1 机器人新闻产生以及发展历史
计算机新闻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耶鲁大学在《故事写作机器人算法》一书中被提出,由于当时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并未引起社会的关注,进入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空前进步,计算机辅助新闻的相关理论纷纷提出,并开始逐渐应用于实践工作中,相继出现了“算法新闻”“自动化新闻”和“新闻机器人”。完全用电脑程序来代替记者的尝试最早是在2006年,发生在美国的一家财经金融公司。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Stats Monkey软件[1],利用这款软件完成了提取比赛数据信息并完成新闻创作的工作。真正引起社会轰动是在2014年新闻机器人在5分钟之内完成了对美国地震情况的数据转换,通过人工校对后发表在在《洛杉矶时报》的网站上[2]。此后机器人新闻开始在各国进行研究试用。
1.2 机器人新闻基本工作原理
机器人新闻有自己一套特定的算法,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模板,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搜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机器人写稿流程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发布四个过程成。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对各项环节的业务板块进行定制发稿模板。另外新闻机器人可以通过云计算和信息流,完成新闻的个性化、针对性传播实现信息传播的智能化。传媒智能化需要以极为丰富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进行技术支撑。
1.3 机器人新闻理论支撑
机器人新闻是依靠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对相关新闻信息进行提取和筛选,自动生成新闻文本,并通过人工智能模拟语音功能进行播报。机器人新闻工作的核心就是自然语音的生成,新闻文本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是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信息在新闻领域融合的产物。2015年腾讯财经也初次完成了采用机器人撰写的新闻,随后新华社也推出了新闻机器人参与写稿项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的优势
2.1 生产速度快、产量高
实效性是新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变动的时间进行播报,新闻是随时更新的,新时代各个新闻媒体都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动向,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新闻稿件,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量。新闻机器人可以进行24小时待命工作,随时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效率工作态度[3],具有人类无法比拟的新闻生产速度。所以新闻机器人在实效性方面,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上面的报告具有显著地优势。
2.2 生产成本低
虽然使用新闻机器人进行工作需要引进昂贵的硬件和软件设备,需要精心设计算法程序,需要更新报道理念。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引进这种先进技术比采用人力工作多要消耗的金钱小得多。机器人记者并不是实体机器人,而是一套程序算法。机器人新闻播报员也只是数据组织的虚拟人物。并且这种算法程序是永久性的,一经开发便可以实现长久应用,且不用担心节假日等因素。因此应用机器人新闻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
2.3 报道精确性高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机器人新闻避免了人工新闻的主观性,以绝对客观的角度进行新闻编写,在新闻的真实性和精准性上有很大的保证。新闻机器人在语言组织上、语音播报上都更加标准,对各种专业名词的应用也更加精准,比较拗口的句子也能清晰流畅的报道。相比与人工播报来说,机器人新闻出错概率极低,更加具有精确性的优势[4]。当下时代,新闻传播者的门槛大大降低了,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新闻质量鱼龙混杂、良莠不一。社会迫切需要提高新闻的精确性,机器人新闻的出现正好符合社会的渴求。
3 机器人新闻传播的缺陷
3.1 新闻可读性差,报到深度不够
新闻机器人的编写工作是一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编写出来的新闻比较单一,没有态度的体现和情感的展现,可读性比较差。虽然编写新闻的格式比较规范,但也很呆板。新闻稿件失去了人性化和个性化,没能引起读者的共鸣[5]。机器人新闻不能像人类一样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不能对新闻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究,不能发现新闻表象下隐藏的实质,缺乏对新闻信息的挖掘深度和力度,暂时只能停留在对新闻进行表象叙述的阶段,报道的新闻缺乏深度。
3.2 新聞中缺乏的人情温度
机器人新闻报道风格生硬、枯燥,是一个没有温度的机器。作为面向广大受众的新闻媒介,要有宣传新闻引导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体现出人生百态和人情温度,从而打动受众,起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宣传目的。所以新闻需要温度,需要情感,需要态度,需要引起受众的共鸣,但是从目前的技术和现状来看新闻机器人不能做到这一点。
4 机器人新闻研究展望
4.1 人机结合进行新闻生产的趋势
综合以上机器人新闻的缺点可知机器人新闻是无法代替人工新闻的,未来新闻创作的趋势是人机结合的模式,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摆平自己的心态,不断学习先进的工作理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带给新闻工作上的便利之处,及时掌握最新的社会动向和国家的各项决策部署,增强自身新闻敏感性,树立中心学习的理念。新闻工作者需要规避机器人新闻的缺点,充分利用其优势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2 个性化服务和智能预测的服务
计算机通过分析用户的爱好和阅读兴趣,进行一对一的传播,新闻领域的个性化服务会做得更好,用户体验会不断得到优化,并且未来新闻传播的壁垒会越来越低,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会更强,信息交流度更高,新闻的传播者和受众逐渐融为一体。随着虚拟现实和3D技术的成熟,未来的智能新闻可能会还原新闻事件发生的当时当地,带给受众更加直观的感受,不仅实现可听可看,甚至实现可触可感[6]。另外智能预测式新闻也将成为新的新闻报告样式,智能预测式新闻是通过历史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起数学模型,对未来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和估计,从而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性的新闻报告。大数据的研究者多次强调,人类的行为是可以被完全预测到的,在强大的信息处理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技术下,实现精准的预测服务是未来可期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产生对新闻事业来说有着划时代性的意义,是新闻史上的一次创举,虽然机器人新闻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暴露出可读性差、报告深度不够、缺乏人情味等缺陷。机器人新闻是不可能代替人工新闻的地位的。未来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人机结合进行新闻生产、创新个性化服务和智能预测的服务。新闻工作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创作效率和创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代玲玲,倪万.基于生产流程分析的机器人新闻优势与局限[J].中国报业,2017(3):58-59.
[2]翟欣.大數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视听,2018(10):161-162.
[3]徐桢虎.“机器写作”驱动智媒时代[J].青年记者,2017(31):54-55.
[4]何芳明.写稿机器人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及应用前景[J].青年记者,2018(33):77-79.
[5]曾凡斌,夏燕.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应用、前景及应对[J].中国广播,2018(11):57-60.
[6]孙闻殊.从读新闻到聊新闻:新闻聊天机器人的类型与创新实践[J].新闻传播,2018(19):47-49.
作者简介:孟子恒,山东省成武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