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探析

2019-07-11 02:49赖丽萍谭家航邓筱燕黄文凤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早期脑卒中康复

赖丽萍 谭家航 邓筱燕 黄文凤

【摘要】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辅助任务导向训练的效果及对早期手功能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7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组(36例,应用常规干预)、试验组(36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辅助任务导向训练)。研究对比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手指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57.24±2.61)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8.24±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80.69±3.2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24±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6.75±3.27)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22±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辅助任务导向训练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手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值得各医院实践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 辅助任务导向训练; 早期; 手功能; 康复; 影响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3.0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3-0-02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该疾病的致残率较高,患者预后常欠佳。有数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手功能障碍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对其实施有效康复干预十分重要[1-2]。笔者所在医院对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干预、常规干预+辅助任务导向训练,以探究辅助任务导向训练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7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临床常用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2)年龄>45岁;(3)手部感觉障碍,均可耐受康复治疗;(4)依从性良好,且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2)合并严重心、肺疾病、传染病及恶性肿瘤者;(3)精神性疾病者;(4)脑卒中发生前存在手腕功能异常,如手指残缺、关节畸形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试验组36例,年龄46~75岁,平均(59.36±8.73)岁;男20例(55.56%),女16例(44.44%);病程36~98 d,平均(78.24±10.61)d;卒中类型:脑梗死19例,脑出血17例。常规组36例,年龄47~78,平均(59.42±8.69)岁;男21例(58.33%),女15例(41.67%);病程38~99 d,平均(78.30±10.58)d;卒中类型:脑梗死20例,脑出血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药物对症治疗,如抗凝治疗、降血压、降血糖、稳定斑块等治疗。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干预,由笔者所在医院具有丰富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进行手腕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手腕关节松动训练、屈腕屈指肌群牵伸训练、伸腕伸指肌群肌力训练、手部抓握训练。在训练之前,治疗师应详细向其讲解相关的训练要点及动作要领,0.5 h/次,1次/d,每周训练5次,连续干预1个月。在训练期间,治疗师应结合患者的恢复动态合理调整相关的训练计划[3-4]。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辅助任务导向训练,在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辅助下指导患者接受任务导向训练。选取上肢需要治疗的肌肉起始点,对其实施常规消毒,将3片电极片连接肌肉起始点,确定连接无误后,点击开始键,然后结合患者病情初步设定参数及自动模式。治疗开始后,结合仪器提示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上肢活动,如屈肘、抬肩等;在治疗期间,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合理设置电刺激强度及训练时间;治疗结束后,由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主动关节活动度、抓握物品等训练。在训练期间,可结合患者上肢功能状况,为其设定合适的参数,20 min/次,1次/d,每周训练5次,连续干预1个月[5-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研究对比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手指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1)上肢功能评分:选择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其中上肢总分为66分,分值越高,即上肢功能活动度越好[5]。(2)手指功能评分:选择指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分,主要对患指的感觉功能、外观、屈伸、外展、日常活动等指标进行评定,其中80~100分为优,60~79分为良,40~59分为中,不足40分为差,评分越高,即手指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选择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7]。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指标对比,上肢功能评分、手指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57.24±2.61)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8.24±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80.69±3.2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24±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6.75±3.27)分,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22±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较多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伴有手功能障碍时,常表现为肌力下降、关节活动范围下降、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手部的抓握功能,给患者身心造成了较严重的伤害,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对该类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尤为必要[8-10]。

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干预、常规干预+辅助任务导向训练。研究发现,常规干预的训练较基础,改善效果较缓慢,患者的满意度不高,而辅助任务导向训练主要是指在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辅助下指导患者接受任务导向训练,选取上肢需要治疗的肌肉起始点,对其实施常规消毒,将三片电极片连接肌肉起始点,确定连接无误后,点击开始键,然后结合患者病情初步设定参数及自动模式,确保患者运动依从性,有助于保证康复训练效果[11-13]。因此,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辅助任务导向训练十分可行,可显著增加训练效果,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57.24±2.61)分,手指功能评分(80.69±3.2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6.75±3.27)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8.24±2.49)、(72.24±2.32)、(78.22±2.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常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辅助任务导向训练十分可行,有助于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及上肢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辅助任务导向训练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手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值得各医院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付桢,姜荣荣,潘翠环,等.康复机器手辅助下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手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3):338-344.

[2]陈创,唐朝正,王桂丽,等.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3):202-204.

[3]唐朝正,丁政,陳昌成,等.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踝关节控制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4):276-279.

[4]唐朝正,赵智勇,孙莉敏,等.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作用的fMRI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5):495-499.

[5]陈创,唐朝正,王桂丽,等.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静息态fMRI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1):1183-1188.

[6]侯红,王彤,范亚蓓,等.上肢智能反馈结合任务导向性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3):191-193.

[7]庞文君,张雷,吴博,等.计算机手功能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37-1040.

[8]朱峰,吴坚刚,尤培建,等.机器手联合实物抓握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0):762-764.

[9]孙亚,金敏敏,李岩,等.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肩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1):806-810.

[10]李晓军,冯丽娜,余鹃,等.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4):362-363.

[11]张超,刘璇,侯增广,等.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2):1365-1370.

[12]何斌,张超,刘璇.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6):688-692.

[13]朱昌娥,余波,陈文华,等.机器人辅助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7):786-789.

猜你喜欢
早期脑卒中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