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荣华 陈晓丽 黄琴
【摘要】 目的:观察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危重症患者中选取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總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虽然未明显改善患者抢救成功率,但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关键词】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 危重症; 抢救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3.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3-00-03
危重症患者常常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复杂多变等基本特点,患者家属常因过度担心患者生命安全而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极易加大引发医患纠纷的可能性[1]。急诊科是接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科室,急诊科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具有明显影响[2]。所以,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开展更为高效、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36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治疗质量和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危重症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排除癌症患者及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接受常规护理的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的68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中,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8.53±3.98)岁;其中脑血管相关疾病27例,意外创伤13例,心血管相关疾病16例,呼吸系统相关疾病12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47.62±4.45)岁;其中脑血管相关疾病28例,意外创伤12例,心血管相关疾病17例,呼吸系统相关疾病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护士根据常规急救护理规范进行抢救操作。试验组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进行抢救,方法如下:(1)院前急救。救护人员跟随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应马上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止血包扎、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相应措施延缓患者病情,必要时应该立刻在现场采取心肺复苏术等方法对患者实施抢救[3]。(2)在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简单评估,同时将患者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上报到抢救室,并通知抢救室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病情将患者需要的急救药物准备齐全[4]。(3)患者入院后,应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快速对患者进行急诊分诊,以免耽误危重症患者的黄金抢救时机[5]。(4)按照标准化急救护理的规范,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求生意识、瞳孔大小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6],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工作。(5)待抢救工作结束后,护理人员将患者转运至病房后,需要将患者病情及患者需要服用的药品等情况详细地告知负责术后护理的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7]。
1.3 观察指标
待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通过急诊科科室自行制定的问卷让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效果和质量进行评分,包括护理专业程度、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护理效率、护理熟练度等四项,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满意度越差[8]。分别统计发生伤口感染、切口疼痛、导管感染、皮肤淤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护理满意度评分、抢救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抢救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态度、护理效率和护理熟练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5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35%;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13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9.12%。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者抢救时间为(34.26±12.37)min,试验组患者抢救消耗时间为(45.89±11.05)min,试验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1 9,P<0.05)。
2.4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需要注重及时性和有效性,稍有不注意将会扰乱抢救流程,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抢救宣告失败,导致患者直接死亡[9]。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可能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目的分散、护理流程理解不同等各种因素而影响抢救的效率。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是通过明确划分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科学化处理急救护理的流程,使急救护理更为程序化、规范化,从而确保急救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让急救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抢救工作效率得以提升[10-11]。通过有效并有序的急救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抢救的质量,因此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职责,严格根据标准化急救护理规范进行各项护理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护理的能力及现场急救应变的能力,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12]。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态度、护理效率和护理熟练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证实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68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2例,切口疼痛2例,皮肤淤青1例;对照组的68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5例,切口疼痛4例,导管感染2例、皮肤淤青2例。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12%,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证实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抢救时间为(34.26±12.37)min,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为(45.89±11.05)min,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抢救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证实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情况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缩短抢救时间,虽然未对患者抢救成功率造成明显改善,但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少银,权秋香,陈锦秀.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效果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40-4241.
[2]郭秋杰.標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82-283.
[3]张小英,于向英.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7):170-171.
[4]郭娜.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5):121-123.
[5]石明芬.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192.
[6]王琳.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62-263.
[7]张益锋,杨艳莉,康勉励.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1):117-118.
[8]陈俊芬.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5):230.
[9]邵丰.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8,5(8):218-219.
[10]何雁洪,黄健仪.研究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脑疝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7):123-125.
[11]马所.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9):23-25.
[12]张宏宇,华静,杨雪芬,等.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7):1346-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