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娟
【摘要】 目的:探究CT、MRI影像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5例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行CT、MRI诊断,且均行手术治疗,并将患者的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率、淋巴结诊断结果。结果: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总准确率、淋巴结阳性率对比,MRI诊断总准确率、淋巴结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过程中,应用MRI诊断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提高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够对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进行有效判断,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CT; MRI影像; 直肠癌; 术前分期; 准确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3.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3-00-02
直肠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目前临床中仍将手术治疗,作为根治直肠癌的首选方案,术前对直肠癌进行准确分析,能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在以往术前分期诊断中常通过肠镜进行诊断,虽然该种诊断方式能够对直肠癌进行分析,但分期不够准确,在直肠段浸润方面及病灶转移方面效果不理想,具有较大的误差率[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与MRI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逐渐应用于直肠癌诊断中,能够有效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析,进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使患者的预后良好,并能够降低直肠癌的复发率,因此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价值[2]。本文主要探究CT、MRI影像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及淋巴结阳性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将其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直肠癌患者;(2)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胀及大便变性等症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2)精神障碍的患者;(3)严重肝、肾、心脏疾病的患者。(4)对本试验使用对比剂过敏的患者。55例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患者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59.22±3.43)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试验,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试验经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检查准备:全部患者接受检查前,均应完成相关准备工作,患者接受检查前均应以流食为主,并于检查前24 h,口服硫酸镁溶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858,2010-09-30,生产单位: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浓度为50%,服用剂量为100 ml,并应保证患者的饮水量,应控制在1 500~2 000 ml,并于患者检查当日禁食、禁水,同时应进行灌肠准备,使用灌肠剂为生理盐水,应在患者检查前1~2 h注射山崀若碱,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
CT检查:美国GE公司提供16排CT,设置电压为120 kV,设置电流为300 mA,应将重建层厚设置为0.625 mm,并将重建层间距设置为0.625 mm。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患者应先行常规扫描,扫描部位为膈顶-耻骨,主要对其下缘进行扫描,随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增强对比剂为欧乃派克[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96,2010-02-23,生产单位: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注射剂量为100 ml,完成注射30 s为动脉期,60~80 s为静脉期,240 s为延迟期,应将扫描结果返回工作站进行处理。
MRI检查:患者使用的MRI仪器为西门子公司提供,型号为1.5 T,患者检查过程中均适应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检查,扫描方法顺序为横截面、冠状面T1WI、横截面T2WI平扫,并设置层厚为6 mm,层间厚度为0.6 mm。平扫完成后,随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为钆喷替酸葡甲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126,2002-10-16,生产单位: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注射剂量为0.1 mmol/kg,行增强扫描时,设置层厚为7 mm,层间隔为3.5 mm,对患者的腹部急性全面扫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直肠癌分期诊断率、淋巴结诊断结果。直肠癌分期标准:诊断分期标准均符合美国癌症疾病分期标准:T1~2:肠壁外脂肪间隙表现极为清晰,并且增强扫描表现为肠壁外缘光滑,结节影未呈外突状;T3期:小斑片影主要存在于肠管附近脂肪间隙内,CT检测过程中呈高密度显示,MRI检测中呈低信号影表现,增强扫描后呈肠壁外缘不平整或结节影外突显示,T4期:肠管和附近脏器间脂肪不存在间隙,增强扫后发现描边界模糊不清。淋巴结阳性标准:经过检查测量后,患者的淋巴结直径超过5 mm,边界较为模糊,并且信号不均匀。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行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术前分期诊断率、淋巴结诊断结果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诊断准确率
经过手术病理诊断T1~2期患者为10例,T3期患者为28例,T4期患者为17例。
CT检查结果T1~2期诊断正确6例,准确率为60.00%,T3期诊断正确22例,准确率为78.57%,T4期诊断正确16例,准确率为94.12%,共诊断准确44例,诊断总准确率为80.00%。
MRI检查结果为T1-2期诊断正确9例,准确率为90.00%,T3期诊断正确27例,准确率为96.43%,T4期诊断正确17例,准确率为100%,共诊断准确53例,诊断总准确率为96.36%。
2.2 淋巴结阳性诊断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患者25例,阴性患者30例。CT诊断结果为19例为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阳性率为76.00%;MRI诊断结果为24例为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阳性率为96.00%。
2.3 55例患者CT和MRI诊断总准确率、淋巴结阳性率对比
MRI检查总准确率、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MRI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上较为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通常与55岁以上人群较为多发,男性患者为高发人群病变部位为直肠中下段,直肠癌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不能够引起患者的重视,因此导致患者确诊为直肠癌,已经发展为中晚期,此时经过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效果极差,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1%,Ⅳ期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12%,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手术前确定患者直肠癌的分期对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确定手术分级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并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3-5]。
经过CT扫描,能够准确判断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能够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清楚的显示,但是经CT影像学检查,不能够对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进行有效判断,能够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诊断,能够使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受到影响[6-7]。行CT检查前应做好肠道相关准备,并通过增强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析进行有效判断,脂肪间隙模糊及脂肪呈內高密度影为CT诊断直肠癌相关标准[8-9]。MRI有较高的分辨率,尤其能够对软组织进行清晰成像,并能够从多层面进行成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清楚地显示出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同时与周围器官是否发生浸润均能够有效显示。低信号影及脂肪信号不均匀为MRI诊断的主要依据[10-12]。从本文的探究中可以了解到,MRI诊断过程中T1~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MRI总诊断率相对较高,由此可见,经过MRI诊断能够为患者术前分期诊断提供更具有价值的信息,MRI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MRI能够对直肠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进行有效判断,能够使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直肠癌手术计划,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MRI能够有效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并能够有效对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进行有效判断,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Lazorthes F,Fages P,Chiotasso P.Resection of the rectum with construction of a colonic reservoir and coloanal anastomosis for carcinoma of the rectum[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4,73(2):136-138.
[2]田博,杨得振,贾勇,等.CT、MRI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25(11):108-110,114.
[3]翟鸣春,靳二虎,马大庆,等.CT与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31(5):326-328,后插3.
[4]魏士星,蒋瑞华,桂振朝,等.CT、MRI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10-12.
[5]刘振.CT、MRI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6(48):41.
[6]王柏额.CT与MRI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6):54-55.
[7]艾毅钦,汪勇,邓亚敏,等.CT及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87-91.
[8]翟鸣春,靳二虎.MRI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7(3):55-57.
[9]王亚宁,时高峰,杜煜,等.比较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7(4):772-775.
[10]周颖洁,吴勤荣.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的临床术前分期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23):180-181.
[11]王达.CT、MRI成像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2):350-351,354.
[12]罗娅红,于韬,何翠菊,等.MRI、MSCT、TRUS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上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6(8):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