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志 李亚伟 赵伟
摘要 选用高秆易倒的宁麦19和苏麦8号2个小麦品种,通过设置7种不同生化制剂的组合,以探索出苏中地区高产防倒关键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可降低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喷施劲丰可缩短小麦穗下节和倒二节间的长度并提高充实度;喷施阿瑞斯可有效提高小麦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形成;由此表明,理想的化控措施为矮苗壮拌种+烯效唑+劲丰+阿瑞斯复合处理。
关键词 小麦;生化制剂组合;抗倒力;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014-02
通过种子处理、拔节前和破口期药剂处理等组合试验,明确苏中地区高产防倒关键配套技术,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1-3]。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9、苏麦8号。
供试生化制剂:国光牌烯效唑,市购,25 g/袋,为5%可湿性粉剂;阿瑞斯硅钾肥,兴化市作栽站提供,200 g/瓶(硅 ≥160 g/L,钾≥200 g/L);劲丰,淮安农业科学院飞龙公司提供,100 mL/瓶(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矮苗壮,上海景利欣农化有限公司提供,20 g/袋(多效唑、其他调节剂和微量元素等复配)。
1.2 試验设计
2个小麦品种均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矮苗壮拌种+4~6叶(2月11日)喷施烯效唑(A)、矮苗壮拌种+结合纹枯病防治(3月12日)喷施阿瑞斯硅钾肥+结合“一喷三防”(4月28日)喷施阿瑞斯硅钾肥(B)、矮苗壮拌种+破口期(4月9日)喷施劲丰(C)、矮苗壮拌种+4~6叶(2月11日)喷施烯效唑+结合纹枯病防治(3月12日)喷施阿瑞斯硅钾肥(D)、矮苗壮拌种+4~6叶(2月11日)喷施烯效唑+结合“一喷三防”(4月28日)喷施阿瑞斯硅钾肥(E)、矮苗壮拌种+结合纹枯病防治(3月12日)喷施阿瑞斯硅钾肥(F)、矮苗壮拌种+结合“一喷三防”(4月28日)喷施阿瑞斯硅钾肥(G)、空白对照(CK)。3次重复,每处理面积170 m2 [4-6]。其中,矮苗壮拌种用量为20 g药剂兑水1 kg拌10 kg种子;烯效唑用量为5%烯效唑粉剂750 mg/hm2兑水750 kg/hm2;阿瑞斯硅钾肥用量为975 g/hm2兑水450 kg/hm2;劲丰用量为1 500 mL/hm2兑水750 kg/hm2。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在泰州市姜堰区河横小麦综合示范基地进行。11月7日播种,播量为225 kg/hm2,播种方式为人工撒播。
实施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总用氮量245.25 kg/hm2,磷、钾肥各施90 kg/hm2。11月6日施基肥45%复合肥375 kg/hm2, 12月9日施苗肥尿素150 kg/hm2,3月17日施拔节肥45%复合肥225 kg/hm2+丰卉尿素112.5 kg/hm2,4月2日施孕穗肥尿素75 kg/hm2。3月12日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225 g/hm2(25%肟菌酯+50%戊唑醇)防治纹枯病。4月28日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25 k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900 g/hm2+5%氯氰·吡虫啉750 mL/hm2(4%氯氰菊酯+1%吡虫啉)+春泉磷酸二氢钾液肥3.75 kg/hm2(98%晶体复配剂)防治赤霉病、白粉病、蚜虫。12月24日用15%双氟·氯氟吡1 500 mL/hm2(春杰,0.5%双氟磺草胺+14.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30 g/L甲基二磺隆450 mL/hm2(世玛)+助剂伴宝280 g/L烷基乙基磺酸盐 1 350 mL/hm2进行化学除草。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由表1可知,同一品种各处理间基本苗及后期总茎蘖数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发现规律性,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苏麦8号分蘖力强于宁麦19。
2.2 生育进程
由表1可知,同一品种各处理间及不同品种之间生育进程基本同步。同一品种各处理成熟时间基本一致。
2.3 植株高度
由表2可知,苏麦8号、宁麦19在各药剂处理下植株高度均较空白对照降低。苏麦8号品种CK植株高度为90.7 cm,处理C植株高度最低,为78.1 cm,较CK降低12.6 cm;处理间差异较大,较CK植株高度降低幅度为5.1~12.6 cm,其中株高降低10 cm以上的处理有3个。宁麦19品种CK植株高度为93.5 cm,处理E植株高度最低,为79.9 cm,较CK降低13.6 cm;处理间差异较大,较CK植株高度降低幅度为3.0~13.6 cm,其中株高降低10 cm以上的处理有3个。
2.4 节间长度
由表2可知,除少数处理外,各节间长度基本都较CK有所降低,其中处理C穗下节和倒二节明显缩短,处理A、D、E基部节间明显缩短。
2.5 穗数
由表3可知,苏麦8号穗数的变化幅度为478.5万~606.6万穗/hm2。其中,525万穗/hm2以下处理有5个;525万~600万株/hm2处理有2个;600万穗/hm2以上处理有1个,为处理B。宁麦19穗数的变化幅度为439.5万~519.0万穗/hm2。其中,450万穗/hm2以下处理有2个;450万~510万穗/hm2处理有5个;510万穗/hm2以上处理有1个,为处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