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仪 林忠 银河 王慧 黄青玉
【摘 要】 目的:观察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膀胱出口梗阻的80例女性患者,经膀胱镜和排尿期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后,确诊为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44例,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32例,正常4例。确诊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RV、膀胱总容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Qmax低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Pdet.Qmax、Pdet.max高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治疗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有效地诊断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经药物和手术治疗能提高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尿动力学检查可有效对膀胱出口梗阻进行疗效评价。
【关键词】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夜尿频多等为主,影响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及人类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在下尿路刺激症状出现后就诊的人数增多,膀胱出口梗阻的检出率出现了上升。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尿动力学检查为诊断下尿道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2]。近年来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热点。本次研究中,针对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治进行研究,拟建立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标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膀胱出口梗阻的80例女性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为(52.43±5.42)岁;主诉为尿频、尿急、排尿时间较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同意进行临床相关检验;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善;合并尿道手术史、泌尿系统畸形等;合并子宫脱垂疾病。
1.2 方法
1.2.1 膀胱镜和排尿期尿道造影检查 经膀胱镜和排尿期尿道造影检查表明80例膀胱出口梗阻中44例为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32例为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4例为正常。
1.2.2 尿流动力学检查 患者取半卧位对各压力线调零,0.9%的氯化钠溶液注入膀胱,检测相关的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Qmax)、残留尿量(RV)、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膀胱总容量。
1.2.3 治疗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口服α受体阻滞剂和M受体阻滞剂,如药物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尿道扩张术,在局麻后扩张至F26号探子,采用尿道探子的弯曲部撬压膀胱颈部对扩张力度进行增加,并進行抗感染治疗。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未采用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17.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动力学指标
两组患者的RV、膀胱总容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Qmax低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Pdet.Qmax、Pdet.max高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0.05),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临床疗效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进行手术治疗后均得到了改善,术后均能进行自主排尿,平均手术时间为(24.12±3.67)min,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如尿失禁、膀胱阴道瘘等。
2.3 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尿动力学
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总容量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治疗后的Qmax、RV、Pdet.Qmax、Pdet.max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善(P<0.05),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是一种在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速度的逼尿肌收缩下出现尿流减弱的疾病。尿流动力学检查被认为是男性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3],对女性则尚需进一步研究。在临床中,膀胱出口梗阻可分为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两种类型的膀胱出口梗阻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排尿症状进行鉴别。但这种方法存在延后性。膀胱出口梗阻相应的病因主要有神经系统疾病及非神经源性疾病。膀胱检查和排尿期尿道造影检查对膀胱出口梗阻的病因诊断并不明确,特别是膀胱逼尿肌无力导致的排尿障碍,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因此临床中寻找较为有效的方法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通过分析表明尿流动力学评估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具有明显的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结果表明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Qmax低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Pdet.Qmax、Pdet.max高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且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经治疗后,表明Qmax、RV、Pdet.Qmax、Pdet.max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善,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结果具有相似。这些结果表明了尿动力学可有效地区分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且对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治疗效果具有有效的评价作用。
综上所述,尿动力学检查可有效地诊断功能性和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解剖性膀胱出口梗阻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高,尿动力学检查可有效对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宋晨,黄邦高,诸靖宇,等.盐酸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15,(04):39,55-57.
[2] 黄晓云,袁盛兴,刘志明,等.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医生,2016,22(22):221-222.
[3] 杨占坡,马洪顺.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症膀胱出口梗阻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06):478-480.
[4] 王丽娜,朱鑫卿,郑伟,等.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02):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