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效果比较

2019-07-10 04:00刘小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切口

刘小艳

【摘 要】 目的: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成效。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式剥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剥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成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6.2±5.4)min、术中出血量为(69.8±11.5)mL,手术切口长度为(10.2±1.5)cm,住院时间为(14.2±1.6)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9.2±4.5)min、(43.8±7.2)mL、(6.8±1.2)cm和(9.8±0.7)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剥除术,既可改善手术指标,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指标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也被称作子宫纤维瘤,临床症状以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白带异常、不孕或流产为主,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但开腹式风险因素多、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会因为预后不当加重患者原有疾病[1-2]。为探讨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本院抽取收治的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取开腹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例数均为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58岁,平均为(41.4±1.5)岁,病程为0.4~5年,平均为(3.2±0.6)年;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0~60岁,平均为(41.7±1.8)岁,病程为0.5~5.2年,平均为(3.4±0.5)年。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批准,入组患者自愿参与。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式子宫肌瘤剥除术,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在手术创上取仰卧体位,在患者下腹部行一长8~10cm的手术切口,确保子宫彻底外露,切除子宫肌瘤后进行瘤腔缝合,逐层关闭腹腔;手术完成后给予适量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体措施: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部稍高于足部,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于患者肚脐正中作一长约10mm的手术切口搭建CO2气腹,腹内压应控制在14mmHg之下,置入套管针,分别在患者左右各做一小孔,置入直径为20mm和5mm的套管针;另在肚脐左下方两指处作一小孔,置入直径为5mm的套管针;注入垂体后叶素,切开肌瘤假包膜,直至肌瘤表层被彻底暴露;使用医用无菌消毒钳对肌瘤进行旋转与牵拉,经蒂部切断,对于存在出血情况者,可予以电凝止血,选择型号合适的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关闭腹腔。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由SPSS 22.0软件予以统计处理,各项手术指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以子宫出血、白带异常、盆腔包块、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子宫肌瘤的产生与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之间存在密切关联[3]。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进行该疾病的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达那唑是常用的子宫肌瘤治疗用药,尽管可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但药物方案治疗周期长,长期用药可导致药物依赖性,甚至引发一系列毒副作用。

传统开腹式手术需在患者体表行一较大的手术切口,如此一来,会使得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情况,甚至会引发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可能加重患者原发疾病。近些年来,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使得腹腔镜手术在外科疾病特别是妇科疾病的治疗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开腹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在应用过程中只需在患者体表行小切口,便可进行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势,也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进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4]。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腹腔鏡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可在改善手术指标上发挥重要作用;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与观察组的7.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

总之,给予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不但能够改善手术指标,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应芳.子宫肌瘤药物治疗之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03):180-182.

[2] 田红艳.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9(14):129-130.

[3] 李芊,吕富荣.子宫肌瘤病因学及诊治方式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3):4555-4557.

[4] 王凤彦,王娟,李万胜,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7):429-430.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切口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睑缘切口与传统切口重睑术Meta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隆胸切口哪种好?有图有真相
剖宫产、切肌瘤,能否“二合一”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