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在顺
【摘 要】 目的:探究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進行剖宫产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L3-4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与观察组(L2-3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感觉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效果更佳,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感觉恢复时间较早,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2-3与L3-4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各有优缺点,剖宫产手术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
剖宫产;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剖宫产是主要针对于巨大儿、妊娠合并症、严重骨盆狭窄、前置胎盘等难产产妇实施的一种手术,术前需进行麻醉,其中以腰硬联合麻醉为主,具有起效快、用量少、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同时该麻醉方式的灵活性较强,术中可经硬膜外导管随时追加,对腰麻平面中存在的不足起到弥补作用,临床应用广泛[1]。但部分剖宫产产妇经腰硬联合麻醉后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积极探寻一种更合适的剖宫产麻醉方法[2]。本研究对本院剖宫产产妇采取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旨在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20例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8.63±2.0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2±1.04)周。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8.70±2.06)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3±1.01)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单胎妊娠,择期进行剖宫产;2)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胎儿异常。排除标准:1)手术或麻醉禁忌证;2)精神障碍、沟通障碍;3)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Ⅲ~Ⅳ期。
1.3 方法
两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对照组行L3-4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产妇进入手术室后,连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路,给予吸氧,输入平衡液300mL,麻醉后,取左侧卧位,标志指导定位为两侧骼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部位,选择L3-4间隙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置入腰麻穿刺针,可见脑脊液流出时,即可注入2.5mL 0.5%等比罗哌卡因,控制速度为1mL/6s,随后将4cm硬膜外导管置入头侧,待产妇麻醉完全后,协助平卧位向左倾斜,麻醉平面通常选择T6以下,调整麻醉平面,使其平面最佳。当产妇血压下降>30%,或收缩压≤85mmHg时,腹部应向左侧,避免发生仰卧位综合征,同时给予输入胶体(130/0.4)贺斯,适量控制输液速度,2min后当产妇收缩压仍≤80mmHg,则静脉注入10mg麻黄素,维持血压正常。观察组穿刺间隙选择L2-3,其他操作及麻醉方法同对照组一致。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判定标准[3]:显效:麻醉后肌松镇痛效果良好,无不适反应,手术顺利;有效:麻醉后出现轻微牵拉反射,但手术仍可配合完成;无效:麻醉后肌松镇痛效果差,术中刺激反应明显,无法完成手术,需使用其他麻醉方法辅助完成手术。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与感觉恢复时间。3)记录两组麻醉过程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显效率为51.67%(31/60),有效率为45.00%(27/60),无效率3.33%(2/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效率43.33%(26/60),有效率38.33%(23/60),无效率18.33%(11/60),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08)。
2.2 感觉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其麻醉方式也备受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是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最佳的一种麻醉方式,将单纯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进行结合,不仅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还可减轻产妇痛苦,广泛受到产科医师及麻醉医师的青睐[4-5]。
临床上,剖宫产手术常选取L2-3或L3-4间隙腰硬联合麻醉,有效避免脊髓损伤,但本研究为探究此两种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分别对本院剖宫产产妇行L2-3或L3-4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感觉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表明L2-3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好,感觉阻滞起效快,感觉恢复快,但其安全性低于L3-4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究其原因为行L2-3间隙穿刺时,产妇取仰卧位,药物沿脊柱坡度向胸段移动,致使麻醉平面较高,大大缩短起效时间,但同时易引起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而L3-4间隙穿刺过程中,产妇注射麻醉药物后,药物沿脊柱坡度向下端移动,促使麻醉平面处于偏低位置。由于剖宫产产妇的特殊性,常规平卧位状态即可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加之麻醉因素导致产妇血压降低,则会严重影响母婴安全,故而,麻醉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患者血压稳定,积极预防低血压发生,减少麻醉因素影响[6-8]。
综上所述,相比L3-4间隙腰硬联合麻醉,L2-3的麻醉效果更佳,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应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及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罗克金,丁冠男.穿刺点与注药速度在剖宫产腰麻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9):1968-1970.
[2] 蒋蕤,张枝刚.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高原地区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04):315-317.
[3] 汪审波,宋剑乔.腰硬联合阻滞不同注药方法在剖宫产麻醉中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5,37(14):1248-1250.
[4] 高瑞华,郑胜兰,张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采用不同穿刺间隙效果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06):125-127.
[5] 信文启,闫增,杨晴,等.不同穿刺体位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08):775-777.
[6] 金香月,李明月,孙前闯,等.不同穿刺间隙腰麻对孕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2):2115-2116.
[7] 许仲婷,白玉青,刘敏,等.不同麻醉方式在肝炎后肝硬化孕妇剖宫产术中临床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04):338-341.
[8] 杨洋.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世界中医药,2015,10(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