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 要】 目的:探讨DR与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R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组明确梗阻原因比例、肠绞痛及肿瘤性梗阻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明确梗阻部位、梗阻诊断比例与D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明确梗阻部位、梗阻诊断比例与DR平片相当,但在明确梗阻原因、肠绞痛及肿瘤性梗阻的检出率方面较DR平片更具优势。
【关键词】
DR平片;多层螺旋CT;肠梗阻
肠梗阻是急腹症中的常见类型,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预后差的特点,以发热、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为主要特征,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极易引发腹膜炎、休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采用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时确诊肠梗阻,明确病因及具体位置并实施对症治疗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2]。数字化X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均为临床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但何种检查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安全性,目前临床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本院9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DR与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严重的靶器官功能障碍、其他胃肠疾病、治疗依从性差及手术禁忌证者。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1.62±3.42)岁;病程1~7h,平均(4.12±1.31)h;肠梗阻原因:肠道肿瘤42例,肠黏连26例,肠套叠10例,肠扭转7例,粪石4例,其他原因9例。经手术证实其中肠绞窄12例。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DR平片检查,选择西门子AXIOM型DR系统,依次对患者的站立位、仰卧前后位进行摄片,采用自动曝光控制,将所得数据传输到电脑,获取DR图像,并由专业的影像学医师分析图像,给出诊断结果。之后再行64排螺旋CT(购自德国西门子)检查,参数设置:管电流200mA,管电压120kV,螺距1,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mm,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横断位对全腹进行平扫,必要时自膈顶开始至耻骨联合下缘进行增强掃描,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速度为0.3~0.4mL/s,于30s、60s及180s进行扫描获取动静脉期影像,将其输送到计算机系统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等后处理,获取扫描图像,由专业的影像学医师分析图像,给出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98例确诊的肠梗阻患者中,CT组明确梗阻原因比例、肠绞痛及肿瘤性梗阻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明确梗阻部位、梗阻诊断比例与D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肠梗阻主要因肠腔病变使内容物运行障碍所致,易受梗阻类型及个体差异影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诊断及鉴别难度较大。有研究表明,及时准确地了解肠梗阻的原因、部位及程度,对决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DR平片检查因其具有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分辨率高的特点而成为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方法,但此种检查方法无法明确诊断肠绞窄、闭襻及梗阻的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分辨率高,可清晰地显示腹膜腔的解剖结构、肠梗阻的具体位置、病变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且扫描时间短,更加有利于诊断肠梗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98例确诊的肠梗阻患者中,CT组明确梗阻原因比例、肠绞痛及肿瘤性梗阻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肠系膜动脉结构及病变部位血供情况,准确判断肠道病变,另外还可充分显示梗阻肠段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对明确梗阻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CT重建后还可根据其肠壁薄、小肠黏膜或结肠呈袋状、梗阻近端肠管明显扩张、血管内出现血栓或气体、肠系膜密度增大等征象来诊断肠道外病变[5]。结果还显示,CT组明确梗阻部位、梗阻诊断比例与D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DR平片与CT多层螺旋检查均能有效明确梗阻诊断及部位。值得一提的是,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关键在于图像质量,而图像质量易受操作人员、机器及患者体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患者检查前应叮嘱其进行吸气憋气训练,取下金属物品,扫描时保持均匀的时间间隔,必要时调整患者体位以提高图像质量,另外CT检查不适用于肠腔内积液较多而气体少的肠梗阻患者[6]。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明确梗阻部位、梗阻诊断比例与DR平片相当,但在明确梗阻原因、肠绞痛及肿瘤性梗阻的检出率方面较DR平片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琳.CT、DR在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70):5-6.
[2] 张世胜,杨超,郑燕.CT、DR、超声检查在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02):301-303.
[3] 李庆彦.CT、DR超声检查应用于肠梗阻诊断的价值评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135.
[4] 盛丹,曹秀华.DR和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4):545-546.
[5] 刘增宾.DR和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对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3):3100-3101.
[6] 曹伟,葛一帆.CT、DR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意义探究[J].吉林医学,2018,39(02):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