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化疗治疗前后CT影像学疗效评估

2019-07-10 03:48任艳苓高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影像学病灶肺癌

任艳苓 高鹏

【摘 要】 目的:研究CT影像学在评价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疗效中的意义。方法:选用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行连续化疗方案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保留并分类患者行化疗方案治疗前的CT影像数据。间隔2个化疗周期行1次CT影像检查,对比前次CT影像结果分析化疗前后病灶的变化。结果:70例患者化疗后疗效变化,其中15例CR,25例PR,18例SD,12例PD。其中CR、PR、SD可视为治疗有效,故70例患者化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6%;化疗治疗前,有3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表现肺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呈现不规则的狭窄部分、支气管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0例患者伴随发生肺不张现象;另3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发现肺内普遍存在软组织肿块影,其边界不规则或有突起,其中12例患者伴淋巴结肿大。2个周期化疗后复查CT,有49例患者肺内肿块较前片明显缩小,7例患者肺不张已打开,8例患者淋巴结肿大较前片减小。结论:CT影像学对肺癌患者化疗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治疗前后病灶的变化,明确评估病情进展。

【关键词】

肺癌化疗前后;CT影像;疗效评估

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发病率的80%,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比小细胞癌慢,且扩散转移发生的相对较晚。肺癌患者采用化疗方案治疗后,临时疗效评价多观察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变化,但长远效果要考虑是否发生病灶改变[1]。本次课题研究CT影像学结果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治疗前后疗效的临床操作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行连续化疗方案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肺鳞癌24例,肺腺癌30例,大细胞癌16例。70例患者中有21例为化疗1~2周期,26例为化疗3~4周期,23例为化疗4周期以上。患者年龄为33~67岁,平均年龄(52.81±4.62)岁,男性4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性别、肺癌类型、化疗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病例选入标准

病例选入条件:患者知情并签署课题研究同意书;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周期化疗方案均在本院进行;患者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病灶范围不可过小,需可供测量和观察;病灶无明显大范围钙化及脂肪干扰阅片;预计生存期限大于半年。

1.3 研究方法

选用飞利浦的多螺旋CT扫描机进行从胸廓口到膈平面的胸部CT影像检查。参数设置:140kV,280mA,螺距1.375,扫描层厚为5.0mm。图像处理采用PACS工作站,操作由同一位专业人员负责。

保留并分类患者行化疗方案治疗前的CT影像数据。间隔2个化疗周期行一次CT影像检查,对比前次CT影像结果分析化疗前后病灶的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按照癌症临床常用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评估:1)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化验结果正常,至少维持4周;2)缓解(PR):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3)疾病稳定(S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到PR,或增大未达PD;4)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备注:如果仅有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20%,则不能评价为PD。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疗后疗效评价

根据CT影像阅片结果评价70例患者化疗后疗效变化,其中15例CR,25例PR,18例SD,12例PD。其中CR、PR、SD可视为治疗有效,故70例患者化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6%。

2.2 比较化疗治疗前后CT影像学差异

通过总结比较70例患者化疗前后CT影像结果发现,化疗治疗前,有3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普遍出現肺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部分患者管腔内呈现不规则状态的狭窄部分,或支气管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有10例患者伴随发生肺不张现象;另32例周围型肺癌的患者肺内普遍存在软组织肿块影,其边界不规则或有突起,其中12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肿大。

进行2个周期化疗治疗后复查CT,有49例患者肺内肿块较前片明显缩小,7例患者肺不张已打开,8例患者淋巴结肿大较前片减小。

3 讨论

肺癌作为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寿命,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肺癌早期发病无明显症状,故多数患者发现疾病时多处于中晚期,治疗时选用全身化疗方案较为有效。因血液对于肿瘤治疗有效与否反应较敏感,故临床治疗期间评估病情多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进行判断[3]。但其数值相对较抽象,无法明确病灶变化及是否发生转移灶。宋萌等[4]研究表示,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作为评估肺癌化疗疗效的重要影像学方式之一,为临床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CT影像学结果可以清楚表现病灶大小、强化特点及密度变化,且CT影像检查无创、分辨率高、评估准确,便于操作[5]。

本次研究对7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CT影像学的疗效评估,并观察对比了不同类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70例患者化疗后疗效变化,其中15例CR,25例PR,18例SD,12例PD。其中CR、PR、SD可视为治疗有效,故70例患者化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6%。化疗治疗前,有3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表现肺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呈现不规则的狭窄部分、支气管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0例患者伴随发生肺不张现象;另3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发现肺内普遍存在软组织肿块影,其边界不规则或有突起,其中12例患者伴淋巴结肿大。2个周期化疗后复查CT,有49例患者肺内肿块较前片明显缩小,7例患者肺不张已打开,8例患者淋巴结肿大较前片减小。

综上所述,应用CT影像学对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治疗前后病灶的变化,以明确评估病情进展与否,而且CT影像检查无创、分辨率高、评估准确,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 李楠楠,陈芬荣,朱惠瑛,等.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症状群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3):34-38.

[2] 周悦乔,林辉雄,刘志强.新辅助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影响的研究[J].癌症进展,2018,16(09):1170-1173.

[3] 李任翔,连卉,陈天明.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4):575-577.

[4] 宋萌,刘念龙,唐艳.CT对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09(06):365-366.

[5] 曹传华,余海英.肺癌患者65例化疗前后CT影像学变化及疗效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1):55-57.

猜你喜欢
影像学病灶肺癌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