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松-紧文化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它致力于刻画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会规范的强度和对偏差行为宽容程度的结构性的特征。与紧(松)文化相对应的强(弱)情景约束,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而长期地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人们的各种心理适应由此而形成,形成各自不同且相对稳定的特性或者模式。随着松紧文化研究的深入,松紧文化被引入创新研究领域,探讨松紧文化与创造力关系,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呈现出复杂关系。本文将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的阐述。
关键词:松紧文化;创造力;社会规范
一、引言
创造力通常被定义为创造满足某些价值功能的新产品或新想法,对创造力的定义有两个标准:独特性和有效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去发展和开发本国潜在创造能力对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的必要的;同时企业也积极生产和寻求富有创造力的产品和营销策略,获取盈利的新方向和突破口;富有创造力的思考对于个体和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一系列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并不是一种稳定的特质,而是可以发展和培养的。众多学者已经发现,个体创造力与个体所嵌入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文化作为一套共享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信念,去联合一个集合组,比如一个国家,从而塑造集体的认知能力和动机以及个体如何处理创造性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社会规范对创造力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规范的强度能够很好地衡量文化松紧。文化松紧决定了个体的社会化方式,它通过公共机构集体作用,影响个体层面的心理适应,个体所形成的心理适应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将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维度或者视角与创造力表现整合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研究路径。松紧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的维度,与创造力过程和结果密切相关,对于我们理解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意义重大。
二、松紧文化研究
(一)松紧文化概念
文化松紧的概念最早是由Pelto于1968年提出,他认为可以依据文化松紧对文化进行分类。Triandis认为同质文化与紧文化同义,异质文化与松文化同义,在紧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有着更少的变化,在松文化中人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有着更大的自由空间。Gelfand将其发展并理论化,他详细阐述了松紧文化,他认为松紧文化可以依靠社会规范的强度和社会制裁的程度来衡量,不再依靠单一的价值观来区分文化之间的不同。文化松紧是理解文化的重要维度,是我们理解文化对创造力影响的重要一步。Gelfand认为通过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不确定性回避以及权力距离三个变量可以将松紧文化区分开来,并将紧文化被定义为,通过对个体社会化形成一个求同思维以符合社会规范和规则,对偏离社会准则的行为有着严厉的制裁;而松文化没有特别明确且普遍的社会准则,对于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有着更多的包容性。
(二)松紧文化成因
先前的研究和人们现实生活中真实经验都表明,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州际之间确实存在文化松紧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松紧差异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所导致,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松紧文化,学者们对松紧文化的成因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Embree通过对泰国和日本的深入研究,做出日本文化比泰国的文化要紧的推断,认为泰国地理位置处于日本和中国文化的交界处,对各种文化有着更大的包容性,因此呈现出松文化的文化特征,人类学家对松紧文化成因提出自我见解,初次解开松紧文化神秘的面纱。其后,Pelto系统提出形成松紧文化的成因的三个方面:血缘体系:在史前社会,处于单系血缘的社会群体,呈现出紧文化的文化特征,而双系血缘的社会群体中呈现出松文化的文化特征;越是依赖采集和狩猎的生产方式的社会群体,呈现出越紧的文化特征;人口密度是形成文化松紧的第三个成因,人口密度越大文化越紧。Gelfand等人通过对33个国家的松紧文化进行测量以及相应的历史和社会生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松紧文化与疾病传播、资源匮乏、自然灾害等方面存在很高的关联度。Uz将这些因素统称为对生存威胁的因素,他认为对生存的威胁是形成紧文化的先决条件,因为这些威胁大大减少了人们生存的可能性,为了维持社会整体的生存,社会需要的强力的社会规范和对偏离社会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同时,Uz将社会政治背景作为松紧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Uz借用Durkheim社会政治理论发展了松紧文化的成因。Durkheim将社会结构概念化为有机社会和无機社会之间的连续统一体,无机社会是传统的,人们被一整套有结构的观点、道德、态度等集体意识所约束,这样的社会通常对偏离规范的行为有着严厉的制裁和压制性法律。有机社会是更加工业化的,它起源于人口密度的增加和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使人们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而不是道德一致。因此,无机社会是更加传统的,具备相同的规范、行为以及压制性制度体系的特点;有机社会是工业化的,具有异质化的规范、行为,享受更多的自由度。紧文化是更加传统的和压抑性的,松文化是更加工业化和自由的。这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Pelto认为农业社会的文化会更加紧;Triands认为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文化松紧的重要因素。
三、松紧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紧文化和松文化常常与强情景和弱情景相联系,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而长期地限制着人们的行为,人们的各种心理适应由此养成,形成了不同且相对稳定的特性以及行为特征。学者们将松?紧文化被引入创新研究领域,并且发现松紧文化所引起的心理适应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学者们分别在国家、区域、个体层面上对松紧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和阐述,本文将对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上进行综合的阐述说明。
(一)国家层面
在紧文化中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要求产生更高的义务感,更大的预防倾向,更高的管理能力,更高的倾向去适应的认知方式,而不是创新的认知方式。紧文化中的个体常常具备需求行为的一致、风险规避、寻求稳定的行为特征,而松文化中的个体常常具备追求异样、寻求冒险、倾向改变的行为特征。Uz采用68个被调查国家的价值观、信念的标准差确定各国的松?紧文化程度, 他阐述了在紧文化中,对人们的行为施加严厉的控制和制裁,这样会起到行为抑制作用,人们会有更少的左手惯性、更少的个性变化、更多的社会规范迎合、更少的创新。因此紧文化与创造力是负相关的,这是因为创新意味着引入变化,改变现状,这为紧文化特征所不容, 因此紧文化社会有碍于创新。
但是,有学者研究了国家文化如何影响研究发展投入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个具有高水平权力距离、等级体系、统治力的国家里,政府经常扮演着经济计划者的角色,中央政府的决策能够得到加强并且有效地实施,因为国家的成员尊重权力、权威以及规范。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领导阶层强调和重视创造创新,侧重于创新的公共政策相应地会创立,更多的资源会配置到更高创新水平的工业领域,研究发展中心也够获取更加充足的资金和政府的支持。与此同时,伴随着更多可利用资源和相应奖励,国民们将遵从国家的相关计划和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观点。
(二)区域层面
部分学者从区域的层面对松紧文化与创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Harrington & Gelfand通过对美国50个州的数据行进分析,研究了文化松紧与各州产出水平的关系。作者认为紧文化常常与行为限制和更少的行为选择相联系,通常相应地缩减了创新创造性活动、思想和产品的产生,并且与开放性人格特质存在负相关。因此,理论上可以假设紧文化与创造力创新存在负相关。美国专利与商标局1963-2011年的数据表明,紧文化州人均拥有发明专利数更少,人均专利数量通常用来衡量创新革新能力;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亦表明, 紧文化州人均拥有的优质艺术家更少,比如画家、插画师、作家等。
(三)组织层面
Gelfand认为:在组织实践与组织结果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松紧文化的调节,在紧文化的组织中对于需要高度责任感、监管以及控制的实践更加的容易成功;在松文化中的组织,对需要高创造力和革新性的工作更加的容易成功。松文化下组织在创新频率和速度上会更快,但紧文化下组织的创新实施率会更高(Katz, Casey, & Aiman-Smith, 2005)。Gelfand 等(2006)对于松?紧文化与组织层面创新的关系问题也是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紧文化要求组织拥有更多的秩序、精确性,以及对变化的抗拒,使得组织内部愈加可控和可预测,从而不利于创新;而松文化要求组织更少的秩序与凝聚,以及对变化的宽容,使得组织内部更少的责任与惩罚,从而有利于创新。但另一方面, Gelfand 等(2006)从个人观察经验出发,又认为在特定条件下紧文化也能促进创新。譬如,日本在持续学习氛围下, 权威与规则反而促进组织创新;新加坡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来执行,虽然是紧文化国家, 但也促进了组织创新。
(四)个体层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松紧文化与个体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Chua,Roth和Lemoine将创造性任务分为创造性任务的参与和获取创造性任务的成功,将松紧文化分为创新者国家松紧文化和受众国家松紧文化,进而探讨创新者国家文化松紧和受众国家松紧对创造性任务参与和成功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网络众包平台组织关于消费品牌的创新竞赛,发现在完成“外国创造任务”时,对创造性解决有关外国品牌问题时,与来自松文化的个体相比,来自紧文化的个体对于文化距离较远的创造性任务的参与度和成功率会更低,同时文化距离越大,紧文化的消极影响也会增强。这是因为来自紧文化中的个体被普遍强调遵循本国准则和规则的国家社会化,不遵守相应的准则,将会受到制裁;而对于参加国外的创新性任务需要有效的发散性思维,他们需要摆脱本国准则的束缚。面对国外的创新项目,来自紧文化的个体可能体验到更低创新自我效能,即自我没有能够产生创造性的结果的自信。因此,紧文化中的个体更少可能参与到国外的创造性任务以及获取成功。但是,当紧文化的个体从事“本国创造任务”时,对于创造性解决本国品牌问题的创造任务时, 紧文化反而促进创新性任务的参与和成功,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因为个体对紧文化的规范和规则更加的了解,同时产生更多的创新自我效能和自信,在自己文化背景下完成创新性任务,可以发挥自己精通社会规范的优势;从创新认知视角来看,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更好地操作思维空间,并在其中寻找视角和评价潜在观点是否适合当地文化背景,因此紧文化中的个体更可能在紧文化的创新性任务中获得成功。
四、结论与研究展望
从以上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松紧文化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紧文化阻碍创新,松文化促进创新”的线性关系,这为学者今后展开更加广泛地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未来一个研究方向是区分组织文化和国家文化,Gelfand和他的同事认为国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塑造组织文化,但是组织文化的影响有时可能会胜过国家文化。因此,我们可以探索在国家层面和组织层面上紧文化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创造力表现和其他一些有趣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探索紧文化如何去获取一个创新优势,比如紧文化受到其他变量的调节,紧文化对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方面的研究可能会更加的细化,比如文化距离、国家的创新体制机制等。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次结构,文化松紧是理解文化创造力的重要维度,探究文化松紧与创造力的关系意义重大。松紧文化会影响创造性的个体特征和人格的内隐性认识,并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创造性人格,进而影响创造力思考和創新,但是相关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在二十一世纪,创造力对于个人的企业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学者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松紧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等, 文化与创造力:基于4P模型的探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第25-36页.
[2]. 王春国与陈刚, 体面劳动、创新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力:中国情境下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 管理评论, 2018(03): 第140-149页.
[3]. 万明钢等, 双文化经验对整体加工方式的影响.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1): 第1-6页.
[4]. 张武升与肖庆顺, 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研究, 2015(05): 第13-19页.
[5]. 杨宝琰与万明钢,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压力和应对研究. 心理科学, 2008(04): 第925-928页.
[6]. 万明钢, 跨文化心理学发展历史述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第37-41页.
[7]. 张建卫等, 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7): 第1319-1330页.
[8]. 黄林洁琼等, 多元文化经历促进创造力.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8): 第1511-1520页.
[9]. 郝宁与杨静, 创造力有其“阴暗面”. 心理科学, 2016(03): 第761-766页.
[10]. 张建卫等, 变革型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05): 第31-42页.
[11]. Harrington, J.R. and M.J. Gelfand, Tightness-looseness across the 50 united stat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111(22): p. 7990-5.
[12]. Pelto, P.J., the study of m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ight" and "loose" societies. 1968.
[13]. Runco, M.A. and G.J. Jaeger, The Standard Definition of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12. 24(1): p. 92-96.
[14]. Uz, I., The Index of Cultural Tightness and Looseness Among 68 Countri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15. 46(3): p. 319-335.
[15]. Embree, J.F., Thailand - A Loosely Structured Social System.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50. 52(2): p. 181-193.
作者簡介:
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元文化接触与创造力;松紧文化与创造力.
基金项目: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敬畏感对环境友好行为影响的机制研究”(YCSW20192014),成员:邱国玲;黄晓治;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