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心理学基础

2019-07-10 13:36孙沐辉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4期

摘 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主要手段,从实际应用以及发展过程中可以总结,该学科可以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产生指导作用,即使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教育信息传播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文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促进心理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传播;信息行为;信息动机

引言: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一些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现阶段教学问题。因为在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师生心理会产生倾向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所以此种方式可行。因此,对教育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1教育信息传播的心理学模式

1.1心里基本内容

当一个人发生心理活动时,身体机能以及感官、思维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反应,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①感觉。感觉是人体对于外界事物刺激所做出最为直观的一种反应。反应的强度将会直接影响感觉的强度,而反应的强度又会受到外界刺激强度的影响。当外部刺激在感受忍受范围之内,则对于刺激的反应并不明显,反之亦然。需要注意,如果外部刺激过度,超过人体思维承受范围,会对人体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传播刺激程度的把控,这样才能有利于教育信息的良性传播。②知觉。知觉是建立在人体思维层面的一种心理内容,对于不同种类事物在空间以及时间中的运动,都可以良好的进行认知,而信息作为一种时间以及空间层面的综合反应,知觉的将会变得更加敏感。③记忆。当人体在对信息进行感知过程之后,信息具有的内容将会在人体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当与之相关的内容出现,原本信息知识就会再度出现,这就是人体记忆的具体形式。在记忆的作用下,学习将会变成一种对信息不断积累,并且统一管理的过程。④思维。思维存在的基本作用应该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以及对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先天形成以及后天培养两种形式,但是无论是那种形成方式,都是人体应用已有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所形成的心理活动。

1.2教育信息传播的心理过程

在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理论可以将原有教育信息传递体系进行改变,具体形式为以下内容:首先学生会对知识进行感受理解,然后将感受理解到的东西进行“信号输入”,输入完成之后便可以对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实际判断内容,做出决策,最后机体或者是语言将会对其进行反应。通过对以上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在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在此期间学习动机以及情感将会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用户信息利用的心理学基础

2.1信息需要的产生

一切机体行为的出现,都是内部需求的作用,当外部各类条件不会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需则成为产出行为的实际原因。對于人体而言,是否可以随时随地的调动内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体内是否缺少。简单的来说就是体内是否存在不满足的感觉。另一方面是机体希望从中获得什么。也就是通常所说欲望。当以上两种心理活动有一种出现,就可以形成“需要”。而对于教育信息的传输而言,其实就是信息用户为了解决某种特定问题,需要从信息中获得动力以及答案的心理活动。学者马斯洛认为,“需求”其实具有层次特征,并且会在层次螺旋中不断提升。例如当社会不断发展,人们需要面临以及解决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内部需求也就会随之增加。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之一样,用户面临的问题复杂程度增加,对于信息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2.2信息动机的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动机的形式可以是愿望、理想甚至是兴趣等内容,并且最终会激发个体朝着该方向不断运动发展,这也是导向性目标心理形成的具体因素之一[1]。虽然人类在进行动作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都具有动机,但是信息行为却是一种具有实际目的性以及连续性的动作,“需要”是信息行为产生的基本原因,“动机”是信息行为发生并且持续的根本动力。

对于用户信息产生的具体形式而言,内部需求将会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需求强度,当强度较大的信息需求被认知之后,就会形成信息危机。

除了个体内在需求之外,外在条件对于个体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并且作用形式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作用内容主要分为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信息具体意识,这些内容在作用过程中,会使个体心理产生反应,最终形成用户评价,这也是促使个体发生信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2.3信息行为的发生

从研究以及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用户只要在生活中产生信息动机,就会出现信息行为,即使信息动机发生时,促使信息行为产生的相关因素并不全面,个体也会通过不同方法达到信息行为发生的基本要求。从此种角度分析而言,动机其实是个体行为的指向标,也是行为意义的体现。立足于心理学角度来说,信息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激励功能。可以激励个体产生不同类型的信息行为,并且可以推动信息行为发展,控制信息行为正向运动[2]。另一方面是指向功能。简单的来说就是规定信息行为的具体目标,然后指导行为朝着目标进行。当然,信息动机与信息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同一信息动机可能引发不同的信息行为,同样,同一信息行为也可能由多种信息动机所推动。

对于教育用户而言,无论是教师、学生或者是科研人员,在参与到某一个特定的信息活动之前,都会在内心中进行目标的设计与思考,并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信息动机有效地转化为信息行为。

结论:综上所述,心理学其实是对人类心理活动与特征进行研究的学科,针对教育活动而言,无论是教师在进行信息传播,或者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信息等环境下,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并且因为信息内容的特殊性,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又具有某种特殊性和指向性,心理学的加入可以让当代教育信息传递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媒体融合时代现代传媒教育的变革与突破——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J].今传媒,2018,26(12):1-4.

[2]武典.建立媒介新环境下传媒教育的新理念——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欧阳明教授[J].今传媒,2018,26(09):1-5.

作者简介:

孙沐辉(1997-),女,朝鲜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延边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民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