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翰斌
摘 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分别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的总体要求、编制步骤、主要环节、地方方案框架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各级人民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备案。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的科学、合理对实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总体要求
(1)扎实基础: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要将“历史欠账”较多的基础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把基础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对土壤调查、立法、标准、责任主体认定、监管能力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明确具体要求。
(2)重点目标:把农用地(主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是工矿企业污染地块)为重点。对其中的重点行业以及区域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提出管控要求,设定目标。
(3)分类管控:按照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分类施策。对农用地按照污染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对建设用地按不同用途实施准入管理,对未利用地重点提出污染预防措施。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行业和区域,提出管控要求。设定有限目标,不求大求全,确保经过努力可以按期实现。
(4)分解细化:细化各项任务措施的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逐级分解,将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企业。
(5)多方联动:工作方案有关部门任务分工要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任务分工做好衔接。方案编制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企业、公众等不同主体在方案实施中的角色。
二、编制步骤
(1)依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确定本辖区目标和指标。
(2)针对本地主要问题,制定对策措施。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及农业、国土等部门开展的相关调查结果,明确本地区存在的主要土壤环境问题。重点提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地方性法规标准制修订、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污染源监管、土壤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试点示范等方面的任务措施。
(3)基于评价分析结果,确定工作重点。各地区在编制方案时,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基于污染源解析、风险评价等,确定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明确工作目标、防治措施、完成时限等。
(4)分解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根据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区现有工作基础和实施条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有关行政单元、责任部门等主体。合理安排各项任务推进时序,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
(5)结合任务实施,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根据方案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研究制定激励相关主体保护土壤环境、引导企业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扶持土壤環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落实目标责任、严格奖惩等的政策措施。提出建立本辖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等的具体制度安排。
三、主要环节
(一)明确实施范围
各地工作方案要明确要求在本辖区实施的具体范围(市县级行政区、片区等)。这些区域包括:环境监管执法重点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区域;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方案的产粮(油)大县名单;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的县(市、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涉及地市等。
(二)相关要求落实到对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将具体任务措施落实到对象及责任主体。这些对象包括:需要制修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标准、技术规范;重点监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种类,重点监管行业类型、区域;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特征污染物);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整治的历史遗留尾矿库企业等。
(三)任务量化
结合本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尽可能提出主要任务量化要求。这些任务包括:每年开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环境执法人员培训的频次;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等。
(四)时限分解到年度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明确时限要求的任务措施,应细化年度目标。无时限要求的任务措施,应根据土壤污染防治需求确定优先顺序。对于试点性的任务,要明确试点时间和对象范围。
四、地方方案框架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根据本地区土壤环境现状和工作基础,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确定土壤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任务
地方各级工作方案中的相关任务,要与上一级工作方案或《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相关任务进行衔接。重点工作:开展本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健全地方法规标准体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强污染源监管、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等。
第三部分:政策措施
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现有相关政策制度。研究制定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土壤环境监测、推进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污染地块修复、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等配套政策措施。
第四部分:组织实施
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任务分解并落实企业责任、严格评估考核等要求。
通过以上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的总体要求、编制步骤、主要环节、方案框架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更加科学化、更加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