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夏玉米病虫害综合化学防控技术研究

2019-07-10 01:03赵志宏王建设李伟华田伟皇甫自起张慎举
农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防效夏玉米综合防治

赵志宏 王建设 李伟华 田伟 皇甫自起 张慎举

摘要:以‘郑单958为试材,选用8种药剂,设置10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1%寡糖·噻·氟虫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抽雄期喷施,玉米螟虫防效为90.35%—93.96%,蚜虫防效为91.82%—92.72%,均显著高于单独喷施。抽雄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戊唑·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对玉米叶斑病、南方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抽雄期喷药,对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的防效,18.7%丙环·嘧菌酯分别为83.36%、76.51%、78.93%;75%戊唑·嘧菌酯分别为79.25%、75.76%、83.81%;75%肟菌·戊唑醇分别为76.32%、82.83%、74.51%。不同药剂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产。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75%戊唑·嘧菌酯比与对照增产21.77%,比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增产7.94%,比单独种子包衣增产13.83%,比单独喷洒14%氯虫·高氯氟增产13.45%,比单独喷洒18.7%丙环·嘧菌酯11.54%。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采取种衣剂包衣和田间喷施杀虫防病农药相结合综合防控病虫害。

关键词:夏玉米;病虫害;化学防控;综合防治;防效;产量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8080018

0引言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10年来,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1]。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丰收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因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10%以上口[2]。黄淮海地区连年小麦玉米两熟、玉米种植密度加大、秸秆还田、高肥水管理等导致玉米螟虫(玉米螟、高梁条螟、桃蛀螟)、蚜虫、小斑病等多种病虫害常年严重发生[3]。玉米叶部病害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己成为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4]。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5],己成为河南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6]。玉米粗缩病已经成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7],尤以山东、河北、河南和四川发生严重[8]。河南省生产中推广的玉米品种对玉米螟和蚜虫的抗性普遍较差[3];多数品种感染粗缩病[9],‘先玉335、‘郑单958、‘登海605等品种高感粗缩病[10]。多数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5],一些玉米主推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等高感南方锈病[11];黄淮海地区主栽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普遍较差,‘郑单958病情较为严重。近几年玉米生产效益很低,农民增加投入的意愿随之降低,加上玉米植株高大,生长后期病虫害防治难度大,致使病虫害防治到位率一直不高,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较高。本研究针对玉米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病虫害防治需要简化的实际问题,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控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豫东平原夏玉米病虫害精简化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夏玉米品种选用‘郑单958(国审玉20000009)。根据豫东平原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程度及分布情况,种子包衣及幼苗期施药防治对象选择地下害虫、灰飞虱和粗缩病;玉米抽穗期施药防治对象选择玉米生长后期易发的玉米螟虫、蚜虫和主要叶斑病、锈病。药剂试验选用登记注册用于玉米生产的3种杀虫剂、3种杀菌剂、1种植物抗性诱导剂、1种杀虫与植物抗性诱导合剂,其中种衣剂2种,其余均为喷施剂。

1.2试验设计

共设10个处理:处理l:31%寡糖·噻·氟虫FS种子包衣;处理2:30%氟腈·噻虫嗪FS种子包衣+6%低聚糖素AS幼苗期喷雾;处理3:14%氯虫·高氯氟ZC喷雾;处理4: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喷雾;处理5:18.7%丙环·嘧菌酯SE;处理6:75%戊唑·嘧菌酯WG噴雾;处理7:75%肟菌·戊唑醇WG喷雾;处理8:31%寡糖·噻·氟虫FS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ZC喷雾;处理9:1%寡糖·噻·氟虫FS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ZC喷雾+75%戊唑·嘧菌酯WG喷雾;处理10:对照(CK),只喷施等量清水。

1.3试验实施

田间试验安排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单位河南省三河种业有限公司民权县良种繁育基地(北纬N 34037‘l.01“、东经E 115025,1.78”),前茬小麦,秸秆全部就地机械粉碎还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13.8 g/kg,全氮1.12 g/kg。试验小区面积3.6 mX 10 m=36 m2,随机区组排列,6行区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20 cm),重复3次。凡涉及到的种子包衣处理,均于播种前一天进行种子包衣并晾干备播。2017年6月2日播种,每小区种植300株,约合8.33万株/hm2。6%低聚糖素AS的处理在6月18日(三叶一心期)喷施;其他药剂喷雾的处理,2017年8月3日(玉米抽雄期)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施。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玉米大田生产。喷药前小斑病、锈病、褐斑病没见发生,玉米螟虫、蚜虫偶尔可见发生极轻,施药前病虫忽略不计。

1.4防效调查

地下害虫调查依据GBT 17980.72进行,播种后30天(7月2日)调查小区内所有玉米总苗株数,被蛴螬、金针虫为害苗株数,统计玉米被害株率,计算防治效果。玉米八叶一心期(7月2日)早晨,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共调查10株玉米上的灰飞虱活虫数量,计算防治效果。7月2日各小区全部调查,记载总株数和粗缩病发病株数,计算粗缩病发病株率及防治效果;8月10日第二次调查粗缩病,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调查20株,调查各小区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同时对发病株进行株高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12]。玉米穗虫调查参照GBT 17980.6进行,主要调查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合并计数;9月10日每小区均匀选择5点,每点调查20株,调查雌穗、茎秆、穗位上下5片叶受害情况,统计虫害株数,计算平均虫害株率和防治效果。小斑病、褐斑病调查参照GBT 17980.107进行,每小区随机取五点调查,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南方锈病每小区随机选有代表性的三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0株,调查病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病情级别调查标准参照GBT17980.23。

1.5产量测算与数据统计分析

2017年9月25日收获,每小区收取中间2行的全部果穗,剥除苞叶后称重,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折算籽粒标准含水量(14%1的产量。应用MicrosoftOffice Excel 3 65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Duncan)新复极差法。

2结果与分析

2.1药剂处理对玉米的安全性

出苗或施药后5、10、15、30天,各药剂处理区的玉米株高、叶色、长势与对照区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表明各试验药剂对玉米生长安全。

2.2药剂处理的病虫害防效

2.2.1种子包衣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的防治效果由表l可知,处理1、处理2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2对蛴螬、金针虫和灰飞虱的防效分别达到91.51%、87.95%和93.22%,处理l对蛴螬、金针虫和灰飞虱的防效分别达到85.13%、81.01%和91.52%;对蛴螬、金针虫的防效,处理2与处理1有显著性差异;对灰飞虱的防效,处理2与处理1无显著性差异。

2.2.2种子包衣和苗期施药对粗缩病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处理l、处理2对玉米粗缩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2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效,拔节期、花丝期分别达到81.61%、69.14%;处理1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效,拔节期、花丝期分别达到76.32%、60.26%;处理2的防效高于处理l,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2.3抽雄期喷药对玉米螟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知,处理l、处理2对玉米中后期螟虫防效分别为15.68%和16.88%,蚜虫防效分别为20.92%和19.09%,可能是由于种子包衣降低了玉米苗期螟虫和蚜虫的发生基数所致。处理1、处理2对玉米中后期螟虫、蚜虫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对玉米中后期螟虫和蚜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79.51%和80.91%;处理4对玉米螟虫防效为80.74%,对蚜虫防效仅30.92%。处理3、处理4对玉米中后期螟虫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对玉米中后期蚜虫的防效有显著性差异。处理8、处理9对玉米中后期螟虫防效分别达到90.35%和93.96%,蚜虫防效分别达到91.82%和92.72%,明显高于处理3、处理4;处理8、处理9对玉米中后期螟虫蚜虫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种子包衣+玉米抽雄期喷药可有效控制玉米螟虫和蚜虫危害。

2.2.4抽雄期喷药对玉米叶斑病、褐斑病及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由表4可知,药剂处理对玉米小斑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均有一定防效。玉米小斑病防效,以处理5最高,为83.36%;其次是处理9,为81.68%;处理7最差,为76.32%;处理5与处理9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处理5和处理9分别与处理6、处理7之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处理6处理7之间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玉米褐斑病防效,以处理7最高,为82.83%;其次是处理5,为76.51%;处理9最差,为73.35%;处理7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而处理9与处理6之间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玉米南方锈病防效,以处理6最高,为83.81%;其次是处理9,为80.53%;处理7最差,为74.51%;处理6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处理9与处理5之间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2.3药剂处理的增产效果

由表5可知,施药处理均比对照增产,产量均与对照(CK)有显著性差异。处理9小区玉米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21.77%,与其他施药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处理8,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13.57%,显著高于处理4、处理1,与对照(CK)有极显著性差异。单独防治粗缩病及地下害虫的处理(处理l、处理2),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6.97%—7.53%,处理l、处理2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单独防治玉米螟虫和蚜虫的处理(处理3、处理4),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5.10%—7.30%,处理3、处理4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单獨防治玉米叶斑病和锈病的处理(处理5~处理7),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7.68%—9.17%,以处理5(18.7%丙环·嘧菌酯)产量最高,处理5~处理7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单独防治的处理产量均低于综合防治的处理(处理9、处理8)。

试验结果表明,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应进行种衣剂包衣和田间喷药综合防控病虫害,否则将造成严重减产。

3讨论与结论

2017年夏玉米玉米生育期气候特点主要是前期降水较少,后期降水偏多,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2017年商丘市夏玉米病虫害为中度偏重发生。6月份商丘市平均降水量72.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6%。7月份商丘市平均降水量145.9 mm,较常年同期偏少23%。8月份商丘市平均降水量169.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2%。9月份商丘市平均降水量139.3 mm,较常年同期偏多83%。

种子包衣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蛴螬的防效达到85.13%—91.51%,与包来仓[13]的试验结果相近,略高于王猛[14]。对金针虫的防效达到81.01%—87.95%。对灰飞虱的防效达到91.52%—93.22%,与刘爱芝等[15]、武怀恒等”[16]的试验结果相接近,高于郑庆伟[17]的报道。种衣剂处理种子靶向作用强,用药量小,农药利用率高,在防治玉米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8],玉米防治地下害虫和灰飞虱等,可首选30%氟腈·噻虫嗪FS。

种子包衣和苗期施药对粗缩病的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拔节期(7月2日)防效达到76.32%—81.61%,花丝期(8月10日)防效达到60.26%—69.14%。略低于刘爱芝等[15]的试验结果,高于刘佳中等[18]、吴秋平等[12]的试验结果。夏玉米种植易感粗缩病的品种且播种较早,可采取种子包衣和苗期施药相结合防治粗缩病。

抽雄期喷施14%氯虫·高氯氟对玉米中后期螟虫和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79.51%和80.91%,与刘翠娜等[3]的试验结果相近,玉米螟虫防效和周淑香等[20]的试验结果相近。200 g/L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螟虫防效为80.74%,略低于刘翠娜等[3]的试验结果;对蚜虫防效仅30.92%。14%氯虫·高氯氟为ZC,ZC是在微胶囊剂的基础上水基化而制成的一种新剂型,属于控制释放剂型,因有效成分被包封在壁材中而具有缓控释作用,使得农药持效期延长。防治玉米中后期螟虫和蚜虫,可首选14%氯虫·高氯氟ZC。

31%寡糖·噻·氟虫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抽雄期喷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玉米螟虫防效为90.35%—93.96%,蚜虫防效为91.82%—92.72%,均显著高于单独喷施。种衣剂处理减轻了玉米地下害虫和蚜虫的危害,但非靶标害虫玉米螟危害有加重的趋势[18]。防治玉米中后期螟虫和蚜虫,应该抽雄期喷药与种子包衣相结合。

抽雄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戊唑·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对玉米叶斑病、南方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的防效,18.7%丙环·嘧菌酯分别为83.36%、76.51%、78.93%,与郑广永等[21]的试验结果相近,略高于刘翠娜等[3]的试验结果;75%戊唑·嘧菌酯分别为79.25%、75.76%、83.81%,75%肟菌·戊唑醇分别为76.32%、82.83%、74.51%。可根据当地夏玉米易发病害种类,选喷防效较高的药剂。

不同药剂处理均比对照增产,产量均与对照(CK)有显著性差异。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75%戊唑·嘧菌酯(处理9)比与对照(CK)增产21.77%,比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处理8)增产7.94%,比单独种子包衣的处理l增产13.83%,比单独喷洒14%氯虫·高氯氟的处理3增产13.45%,比单独喷洒18.7%丙环·嘧菌酯的处理5增产11.54%。试验结果表明,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采取种衣剂包衣和田间喷施杀虫防病农药相结合综合防控病虫害,否则将造成严重减产。

参考文献

[1] 刘万才,刘振东,黄冲,等.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2016,42(5):1-9.

[2] 董怀玉,王大为,董智,等辽宁-米儿种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初探[J]辽宁农业科学,2015(4):43-46

[3] 刘翠娜,邢小萍,李洪连,等.化学农药对玉米中后期儿种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效果[J]河南科学,2014,3(4):527-530.

[4] 傅俊范,景殿玺,刘震,等玉米叶部病害流行动态及预测预警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38(6):651-655

[5] 王晓鸣,晋齐鸣,石洁,等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6,36(1):1-11

[6] 马庆周,马乐乐,张亚龙,等河南省玉米锈病病原菌的分子检测[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3):523-524.

[7] 韩海亮,工桂跃,苏婷,等调整玉米播期对浙江省玉米粗缩病的控制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42-543

[8] 张超,战斌慧,周雪平.我国玉米病毒病分布及危害[J]植物保护,2017,43(1):1-8.

[9] 刘瑞丽.河南省玉米粗缩病病原鉴定与主要防治技术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10]张海艳,赵延明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對玉米粗缩病的抗性鉴定[J]玉米科学,2014,22(2):139-144,149

[11]刘骏,马青,于凯,等.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出间杭性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9(3):71-75

[12]吴秋平,韩成卫,马井玉,等化学药剂对玉米郑单958粗缩病的防效研究[J]作物杂志,2015(3):155-160

[13]包来仓.氟虫腈·吡虫啉(35% FS)防治玉米蛴螬效果及最佳用药量[J]河南农业,2016(10上):31-32.

[14]工猛12%苯醚甲环唑·氟虫腈FS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蛴螬出间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7,30(4):36-38.

[15]刘爱芝,韩松,梁九进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24(6):219-222

[16]武怀恒,万鹏,黄民松,等200 g/L吡虫啉·氟虫腈FS对玉米灰飞虱和玉米蓟马的防治效果[J]华中昆虫研究,2014:57-60

[17]郑庆伟.30%噻虫嗪FS 600 ml/100 kg对灰b虱及玉米粗缩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J]农药市场信息,2017(18/30):51

[18]田体伟,工丽莎,工燕,等3种新烟碱类种子处理剂对玉米及其主要害虫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1):73-78

[19]刘佳中,孙静,工静,等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9):101-104

[20]周淑香,鲁新,王振营,等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进行化学防治的效果比较[J]植物保护,2016,42(4):226-229

[21]郑广永,孙晓计,李寿义.肟菌·戊唑醇防治玉米叶斑病试验浅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6,32(2):65-66

猜你喜欢
防效夏玉米综合防治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