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珍玲 罗晟昇 何洪良 马文清 刘连军 唐利球
摘要 [目的]探討甘蔗新品种在龙州地区的适应性表现,筛选抗逆性强、宿根性好、高产、高糖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 为对照,选择7个甘蔗品种为参试材料,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表现及甘蔗产量性状,并对不同甘蔗品种适应性进行比较。[结果]桂糖42号综合排名第一,产量、蔗糖分、含糖量均排在第一位,在当地适应性最好,适宜推广;桂糖32号综合排名第二,产量和含糖量排名第二,但蔗糖分排名第七,比对照低0.55百分点,不建议在当地推广;桂糖43号综合排名第三,产量和含糖量排名第三,但蔗糖分排名第八,比对照低1.00百分点,不建议在当地推广;桂糖40号综合排名第四,产量和含糖量排名第四,蔗糖分排名第三,比对照高0.58百分点,适于在当地进行推广。桂糖37号综合适应指数及产量、含糖量略高于对照,蔗糖分略低于对照,可作为增加当地品种类型进行小面积推广。桂柳二号、粤糖60号综合适应指数均低于对照,不建议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龙州蔗区及当地蔗糖企业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适应性;龙州
中图分类号 S56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1-004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1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daptability of new sugarcane varieties in Longzhou,and to screen new sugarcane varieties with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good perenniality,high yield and high sugar content.[Method] Taking ROC22 as the control,7 sugarcane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as the test materials,and the regiona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agronomic traits,disease resistance,stress resistance and sugarcane yield traits of sugarcane varieties,and the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sugarcane varieties was compared.[Result]Guitang No.42 ranked first in the comprehensive ranking,and its yield,sucrose content and sugar content ranked first.It had the best adaptability in the local area and was suitable for generalization.Guitang No.32 ranked second in the overall ranking,yield and sugar content ranked second,but sucrose ranked seventh,0.55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the control,so it was not recommended to promote in the local area.Guitang No.43 ranked third in comprehensive ranking,yield and sugar content ranked third,but sucrose content ranked eighth,which was 1.00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the control.It was not recommended to be promoted locally.Guitang No.40 ranked fourth overall,with the fourth highest yield and sugar content,and the third in sucrose content,0.58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suitable for local promotion.The comprehensive adaptation index,yield and sugar content of Guitang No.37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and the sucrose content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It could be used as a small area extension for increasing the type of local varieties.The comprehensive adaptation index of Guiliu No.2 and Yuetang No.60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o it was not recommended to popularize them.[Conclusion]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ugarcane in Longzhou sugarcane area and local sugar enterprises.
Key words Sugarcane cultivar;Regional trial;Adaptability;Longzhou County
基金项目
崇左市科技计划项目(崇科FB2017003);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专项项目(nycytxgxcxtd-03-01-B1);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桂科AA17202025-5)。
作者简介 黄珍玲(1989—),女,广西龙州人,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与育种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农艺师,从事甘蔗育种与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1-25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品种是甘蔗生产中关键因素,对增产增糖的贡献率可高达30%[1]。广西是国内主要甘蔗产区,蔗糖业是广西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广西甘蔗主栽品种仍以新台糖22号为主,品种单一化造成种性退化问题日趋严重[2]。甘蔗品种具有区域适应性,其性状表现往往因气候、土壤、生态和栽培水平的差异而变化[4-7]。因此对新引进的甘蔗品种进行区域试验,探索该品种在当地的生态适应性表现,可为当地甘蔗新品种选择、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其对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龙州县为崇左蔗区主要的蔗糖生产基地,近年来,为优化甘蔗品种结构,增强蔗区抗病、抗害能力,提升蔗区蔗糖产业稳定性,崇左蔗区不同市县引进了桂糖系列、福农系列等不同甘蔗新品种,市场中流通甘蔗品种比较多,不同蔗区间甘蔗品种交换频繁,但存在蔗种品种不确定性、蔗农选种困难、跟风选种、蔗农之间品种交换混乱、蔗田品种混种等情况,造成蔗种种原混乱现象,同时甘蔗品种区域适应性不确定性会给蔗区带来潜在的风险。为此,笔者于2015—2016年在广西龙州县开展7个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适应性综合评定,旨在为龙州蔗区及当地蔗糖企业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新台糖22为对照,以近年新引进的7个甘蔗品种桂糖43号、桂糖42号、桂糖40号、桂糖37号、桂糖32号、桂柳二号、粤糖60号作为参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进行,试验土地相对平整、肥力中上,地势平坦。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5 m2,为5行区,行距1 m,行长7 m,下种量10 005芽/hm2。定植时间2015年2月9日,新植蔗收获期2015年12月17日。宿根试验于2016年进行,试验地块同2015年的新植试验地块,宿根蔗收获期为2016年12月14日。田间管理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进行。
1.3 调查项目 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发株率、株高(7月、10月)、茎径、有效茎数及开花情况;调查抗逆性及抗病性表现:枯心苗发生率、黑穗病发生率、梢腐病发生率、倒伏情况、空蒲心发生率;收获前调查茎径、有效茎数据,测定新植、宿根11月、12月蔗糖分;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Office Excel 2003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新复极差测验法对品种间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综合评估方法参考韦衍标[8]的方法进行。每一个性状中表现最好的评8分,每个级差1分,以此类推,表现最差的评1分。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径5个农艺性状权重设为0.1,产量、蔗糖分、含糖量作为甘蔗品种的重要指标,权重较高,设为0.3。综合适应性指数与1.0相近的,则品种的综合适应能力与新台糖22号相似;综合适应性指数大于1.0的,则综合适应能力优于新台糖22号,说明该品种在该生态区适合种植;综合适应性指数小于1.0的则综合适应性能力不及新台糖22号,不适宜在该生态区种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1可看出,7个甘蔗品种除桂糖40号發株率略低于对照外,其余6个品种均略高于对照,其中桂糖40号萌芽率最高(72.8%)。7个甘蔗品种宿根发株率均高于对照,其中桂糖43号宿根发株率最高(1085%)。7个甘蔗品种分蘖率均低于对照(108.9%),排名第二的为桂糖32号(103.3%)。
7月株高中,较对照(139.9 cm)高的品种有桂糖42号(147.6 cm)、桂糖43号(144.9 cm)、桂糖37号(143.1 cm)。10月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桂糖37号、桂糖42号、桂糖32号、桂糖43号、新台糖22号、桂柳二号、桂糖40号、粤糖60号。
表1表明,除桂糖37号(2.50 cm)蔗茎大小略低于新台糖22号(2.53 cm)外,其余6个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粤糖60号茎径最粗(2.92 cm)。有效茎最多的是桂糖43号,达到82 614条/hm2,从高到低依次为桂糖43号、桂糖32号、桂糖40号、桂糖42号、新台糖22号、桂糖37号、桂柳二号、粤糖60号。
2.2 抗病性及抗逆性表现 由表1可知,7个品种中仅桂柳二号枯心苗发生率(7.61%)高于对照(4.05%)。7个品种黑穗病发生率除桂柳二号(17.48%)高于对照(6.95%)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7个品种中梢腐病发生率仅有桂糖40号(0.24%)低于对照(0.65%),其余均高于对照,其中桂糖37号梢腐病发生率最高(6.10%)。
对照新台糖22号空蒲心率最低(3%),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桂糖43号空蒲心率达55%。桂糖43号、桂糖42号抗倒伏能力较强;桂糖40号、桂柳二号、粤糖60号、桂32号属于半倒伏状,抗倒伏能力一般;新台糖22号、桂糖37号倒伏严重,抗倒伏能力较差。桂糖42号开花较多,桂糖43号、桂柳二号、桂糖37号少量孕穗开花,其余品种未发现孕穗开花情况。
2.3 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
由表2可知,蔗茎产量除桂柳二号、粤糖60号低于对照外,其余5个品种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蔗糖分高于对照的有3个品种,依次为桂糖42号(15.83%)、粤糖60号(14.72%)、桂糖40号(14.53%)。含糖量仅桂柳二号、粤糖60号低于新台糖22号,其余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
2.4 综合适应性指数比较
由表3可知,桂糖42号综合适应性最好,其余依次是桂糖32号、桂糖43号、桂糖40号、桂糖37号、新台糖22号、桂柳二号、粤糖60号。
3 小结与讨论
该试验表明,桂糖42号综合排名第一,在当地适应性最好,其中产量、蔗糖分、含糖量均排在第一位,植株直立,抗倒性好,脱叶性好[9],但易孕穗开花,开花时间早,11月份开始孕穗,12月份部分开花,开花后少量空蒲心,不同年份开花情况不同,2015年大量开花,2016年少量开花,在该次一新一宿试验中,开花对其蔗糖分影响不大,但仍需追踪观察开花对该品种糖分的影响,以确定其稳定性。根据该试验结果,该品种适于在龙州地区进行推广。
桂糖32号综合排名第二,产量排名第二,含糖量排名第二,但蔗糖分排名第七,比对照低0.55百分点,糖分数据与何洪良等[10]试验结果相比相差较大。2次试验种植地为同一试验地,何洪良等试验数据为2013—2014年,其宿根翻兜后布置该试验,2次试验中相同材料的4年数据表明,桂糖32号产量与对照新台糖22间差异不显著,蔗糖分4年均值较新台糖22号高0.36百分点,每公顷含糖量均值较新台糖22号高2 143.5 kg,差异显著。综合对比4年数据,桂糖32号在当地产量性状表现良好,但糖分数据在不同年份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大,因无连续多年的一年新植多年宿根相关蔗糖分数据,也无龙州县其他试验点蔗糖分数据,无法判定其糖分稳定性与新台糖22号的差异,但就产量及含糖量来分析,可在当地进行推广。推广时可进行较大面积的多点中试示范,追踪多年大田数据,为蔗区选种提供更准确的品种适应性、稳定性及丰产性数据。桂糖43号综合排名第三,产量排名第三,含糖量排名第三,但蔗糖分排名第八,比对照低1.0百分点,不建议在当地推广。但其产量、含糖量均高于新台糖22号,可在不同地点设立小区试验,观察不同年份糖分变化情况,提供更全面的品种适应性数据,以便获得更准确的结论。桂糖40号综合排名第四,综合适应性指数1.25,产量排名第四,含糖量排名第四,蔗糖分排名第三,比对照高0.58百分点,含糖量排名第四,适于在当地进行推广。桂糖37号综合适应指数(1.02)与新台糖22号相差不大,可作为增加当地品种类型进行小面积推广,同时可通过扩大种植示范面积进一步追踪其表现来确定其大田生产适应性情况。其余品种桂柳二号、粤糖60号综合适应指数均低于对照,不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祖斌,陈强,韦金凡,等.几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金光农场的适应性研究[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3):15-19.
[2] 黄曲燕,李毅杰,梁强,等.不同甘蔗基因型在南宁蔗区的适应性表现[J].广西糖业,2018(2):10-13.
[3] 杨忠伟,黄海连,张桂良,等.不同甘蔗品种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5-16,19.
[4] 张华,罗俊,袁照年,等.国家甘蔗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8,29(6):744-750.
[5] 王维赞,何红,朱秋珍,等.引进甘蔗新品种主要性状及生态适应性评价[J].种子,2011,30(2):72-75,79.
[6] 钟坤,张丹,刘许辉,等.九个甘蔗新品种在桂林地区的适应性观察和评价[J].广西植物,2018,38(8):1050-1055.
[7] 刘晓燕,梁强,陆文娟,等.2013—2014年广西甘蔗品種区域试验总结[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6):61-67.
[8] 韦衍标.几个甘蔗新品种在崇左蔗区的新植比较试验[J].中国糖料,2008(1):39-42.
[9] 王伦旺,廖江雄,谭芳,等.高产高糖抗倒伏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8):1361-1366.
[10] 何洪良,罗晟昇,唐利球,等.甘蔗新品种在桂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表现[J].中国热带农业,2015,65(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