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进展

2019-07-10 09:29李成李会云孔德义吴佳怿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研究进展评价

李成 李会云 孔德义 吴佳怿

摘要 美景度评价是园林景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升园林景观生态美的规划建设与认知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阐述了景观美景度以及美景度评价法,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法的研究发展状况以及景观美景度评价的方法理论,类比了各种景观评价法的应用优势与限制因素,并对将来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6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1-001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B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landscape evaluation, it has significant instructive in the cogni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y improving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beauty.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landscape beauty and SBE, introduced releva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methods theory of SB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various landscape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analogi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BE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Scenic beauty;Estimation;Research progress

作者简介 李成(1968—),男,山东沂水人,教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2-29

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应用和发展中,会出现结合多种学科知识为一体的发展理论,但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人们对景观最直观的感触,还是景观的外部环境形象[1-2]。因此设计师应该重视与反思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手法,设计出更多赋予人文关怀的生态场所,关注大众行为心理,考虑公众审美;专业研究人员更加重视景观美景度的评价方法,进而拓宽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发展创新[2]。目前,美景度評价法的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是一套科学的、精确的、广泛的、合理的景观评价方法。它是由观测者的审美尺度和景观本身的特征两方面决定的,是主客观结合的一种较全面分析方法。评价是以大众为代表的评判者一致反应,是一种较为公正的评价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将景观因子分解建立数学模型,把数据标准化处理,有足够的依据解释而不只是依靠心理反应与景物之间的联系,说服力更强,是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很有生机,对景观的轻微变化有高度的敏感性[3]。

1 景观评价方法

目前景观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7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美景度评价法。

1.1 SD语义分析法

语义分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简称SD法,是心理物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源自G.A.Kelly 于1955 年创立的数据格栅法[4]。SD 法由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 E.Osgood在1957 年其出版的《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一书中提出一种心理测量方法,它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5]。该方法通过对各既定尺度的分析,用语言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得到景观各影响因素的具体评分。该方法适用性较强,因此各领域都在广泛使用。但景观样本的单个因素的评价是否能代表整体样本的优劣依然存在争议[6-7]。

1.2 比较评判法

比较评判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ement),简称LCJ法,主要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可靠性很高,但两种都有各自局限性:由于巨大的工作量而限制了对偶比较法的样本数量;因为人的辨别能力有限而限制了等级排列法的样本数量,所以LCJ法不适用于大量样本(样本数>20)的风景评价[6-7]。

1.3 AHP层析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运筹学家托马斯萨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定性结合的层次化分析决策方法[8]。AHP法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进行层次化的分析,量化模糊感性的决策过程,为不同的影响因素赋权,建立分析结构模型,最终达到从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优解的目的。它能够将复杂的感性化的问题条理化、层次化,通过分解问题将决策过程简单化、直接化[9]。层次分析法诞生40余年,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房地产、心理学、教育、生态等领域,成为一种能够将复杂问题条理化解决的分析决策方法[10]。

1.4 平衡不完全区组-比较评判法

平衡不完全区组-比较评判法(balance incomplete block-laws of comparative judgment)由俞孔坚教授提出,结合了平衡不完全区组(BIB)实验设计和比较评判法(LCJ)两种统计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者对景观样本照片进行比较、优劣排序,最终计算得出优秀的景观样本,简称BIG-LCJ法。BIB-LCJ法利用BIB设计表对样本进行两两比较,利用比较评判法中的等级排列法对样本进行评判,摒弃了以往SBE法不能进行样本间的两两比较、比较评判法不适用于较大量样本评价的缺点[7,10]。

1.5 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average visual quality),简称AVQ法。是让测试者按照自己的评判方式给风景打分,这与美景度评价法相类似,都能对大面积的景观进行评价,且省时经济。它以评判等级得分值的平均数作为美景度代表值,计算较为简单,但由于个体审美尺度的不一致,评价等级得分平均值往往不能明显反映景观样本之间的差异[11]。

1.6 成对比较法

成对比较法(pairwise comparison),简称PC法。是以景观之间的比较为基础,即让测试者将所有评判景观两两比较。这种方法所提供的信息量最大,精度最高,是最稳定的一种评价方法。正是因为工作量太大,所以实施难度较大,因而限制了景观样本数目,通常PC法的景观数量不超过15种[11]。

1.7 美景度评价法

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简称SBE法。由Daniel等[12]提出,主要采用室内问卷调查法,评价步骤一般分为3个过程:①获得景观的美景度量值,衡量公众对景观的审美态度;②景观元素分解,确定每个因素值;③建立美景度量值与各要素量值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目前国外获得美景度值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描述因子法、调查问卷法和直观评价法[13-14]。

研究证明,SBE法的缺点是缺乏对景观的比较,这就有别于LCJ法。因此在应用SBE法时可以根据具体样本数量确定风景间相互比较的程度,这样既提高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又平衡了工作量。并且,由于是定性半定量的评价研究对象,所以量化程度不是很高,评价结果几乎都是把评判对象分为几个等级,没有建立景观元素与景观美丽程度之间的经验模型,无法解释特定的景观要素对评价的干扰,这可以通过定形结合定量的方法来弥补[15]。SBE法的计算方法比AVQ法复杂,SBE法对数据标准化的处理以及模型的建立要求更精准,因此需要精简SBE法的计算过程且不能有误差。

2 国外景观美景度评价的发展研究

20世纪60年代,自然景观作为景观美学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开始发展,景观美景度评价应运而生。德国提出“近自然林业理论”;加拿大提出“综合林地管理系统”;美国提出“生态系统经营”,且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宣布了对景观美学资源的保护[16-17]。

20世纪70年代,园林景观具有更为精确的定义,这一领域发展迅速,至今仍在继续。国外学者将风景园林定义为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并且以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为目标的森林的总称[18-21]。Arthur采用心理物理方法从自然因素、设计因子和树木测量指标3个方面对黄松林景观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证明了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22]。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该领域的四大学派成立,包括专家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和心理物理学派,在发展过程中,各学派都有独特的发展理念与评价方法。由于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的手段不同,心理物理学派会使用多种方法,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最具有可信度、认可度最高的方法是SBE法和LCJ法。

21世纪初至今,SBE法发展越来越成熟完善,该评价法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之一,学者们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研究体系,并且已经运用到了评价、规划、养护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且效果显著。国外许多学者都非常重视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来证明美景度与景观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

3 国内景观美景度评价的研究进展

在中国,景观美学的评价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该领域开展的研究不够深入,广度上也有一些差距,但后劲十足。目前SBE法与3S技术相结合,已经应用于广泛领域,解决了景观评价的时空尺度问题,同时也方便了数据的获得和处理。现在可依据评价结果用于多种应用设计中,如:森林内景观及景观规划、风景林景观评价与经营研究、居住区绿地、商业景观、乡村山水景观、园林中低碳环保植物植物、快速路绿化景观、观光茶园、城市人工植物群落构建技术、生态防护林、生态景观林等。

1963年,陆兆苏先生以南京紫金山为研究对象,将紫金山风景林划分类型并确定美学因子赋值划分等级,进行了森林美学的研究。

1988年,俞孔坚先生较全面地分析了SBE法和LCJ法,将两者结合提出了BIB-LCJ法,并用此方法研究了公众、专家、非专业学生和专业学生在自然风景审美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分析表明:不同人群在自然风景审美方面具有普遍一致性[23]。

1990年,赵德海[24]在多次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定量的微观的森林美学评价方法,筛选了17个评价因子对紫金山风景区小范围的研究,并为风景林经营决策和设计政治措施提供依据。

1991年,李春阳等[25]采用现场评分,将东北帽儿山森林景观分为9个因子,建立了帽儿山森林景观質量的定量评价模型,为帽儿山森林景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996年,倪淑萍等[26]采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普陀山风景区森林景观进行研究,对20种景观因子进行打分,然后进行相关分析、排序分类、划分等级。最后提出改造利用意见和措施。

2003年,陈鑫峰等[27]在导师沈国舫院士的指导下,选取44个京西山区的林内景观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大众评判法研究林分的变化对群众审美态度的的影响,采用多元数量化模型程序建立公众满意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人们对林内景观喜好度的6个主要因子。

2006年,周春玲等[28]运用SBE法分析了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的审美偏好,研究结果表明,非专业的测试人群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具有普遍一致性,专业园林从业人员和专家比其余各种类型公众群体的要求更高。宋力等[29]在沈阳城市公园运用了美景度评价法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了植物景观对公众审美偏好的影响;同时运用平均值法和成对比较法,对不同人群评价结果的分布、相关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2009年,董建文等[30]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不同线性茶园景观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茶园纹理以及不同套种树种与茶园景观美景度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对观光茶园营建技术进行探讨。

2010年,丁海昕[31]以上海和杭州道路花境样带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和非园林专业学生的评分,计算得出了道路花境样带SBE值最高的花境样带,为道路花境设计提供建设和管理依据。

2012年,李毓超等[32]以湖南省长沙市革命陵园艺术墓区一处艺术墓环境空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长沙市革命陵园墓碑美景度评价问卷调查表,收集了30份样本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得出影响观众对该艺术墓印象评价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013年,兰宇翔等[33]选择水土保持防护林的美景度作为衡量美景的标准,将人们对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防护林美的认知从感性提升至理性,为之后长汀水土保持防护林景观化培育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2015年,朱丽雪[34]在研究福建乡村滨水景观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滨水景观的主导景观因子以及乡村滨水景观构建的基本技术要求。

2016年,王昱[35]以实现城市街道美景度为最终目标,采用车载LiDAR数据的空间感受指标计算方法、街景照片数据的视觉感受指标计算方法、层次分析法和城市街道美景度评价法,形成一套科学的城市街道美景度评价模型,据此对城市街道美景度作出客观定量评价。

2017年,杨亚娟[36]对昆明市主城区的31个商业区进行绿化景观的现状调查,并按照绿视率测算的标准方法进行拍照,进行绿视率测算及绿化景观现状调查资料的整理。然后对昆明市市区 500名居民进行美景度问卷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计算出商业区的美景度值。最后,用 SPSS 软件进行美景度与绿视率及其他绿化景观因素分析。

2018年,彭佳佳[37]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常德市居住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资料,对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系统性的分类,使用SBE法对海绵城市不同景观造景效果进行分析,利用SPSS逐步回归分析法计算得出预测方程,为今后海绵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4 展望

美景度评价法在景观质量评价中运用较为广泛,国内不少学者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在多领域进行景观评价。未来景观评价法综合性会更加显著,只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才能发展创新。同时,研究者对SBE法本身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增加,有部分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发展创新与深度研究,这将有利于人们对景观美学的重视,提高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美化环境的自觉性[38]。

从研究对象来讲,美景度评价的研究对象应该向人工景观过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审美要求逐渐提高,自然景观也越来越多的被人工化景观大量的替代,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运用应根据时代背景的转变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美景度评价法不应该只局限于自然的园林景观,需要对人工景观的审美态度有一定倾斜。

从评价模型来说,景观美景度应根据评价对象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价结果,比如,景观会随着季节、温度、湿度、物候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影响因素会改变景观美景度值,因此,SBE法的即时性显得至关重要了。

从应用方法上讲,近年来美景度评价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不同对象的评价建立评价的体系应该灵活处理。研究者应根据观察者的区别、评价对象的目的及用途等影响因子建立不同类型景观的评价体系,并结合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判,以获得更好的评价效果[39]。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功能性指标、结构性指标的研究,以及对指标定量化处理。

从技术应用来说,高科技的出现给景观美景度评价带来了便利,使景观美景度评价方法更加客观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对景观的研究将更加现实和微观[39-40]。

参考文献

[1] JUNGE X,LINDEMANNMATTHIES P,HUNZIKER M,et al.Aesthetic preferences of nonfarmers and farmers for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and proportion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reas in the Swiss lowland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1,144(5):1430-1440.

[2] 劉灿.综合性公园景观的感知倾向与审美差异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3] 吴文,吴德雯,李月辉.美景度评价在森林景观美学评估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8(9):121-126.

[4] 苟爱萍.基于风貌类型的城市街道色彩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5] 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6] 黄楚.广西盆景精品展作品调查与审美评价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7] 屈顺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8] 张公保.北京居住区室外园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9] 李昆仑.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8(1):143-147,152.

[10] 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2):1-11.

[11] 宋力,何兴元,张洁.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质量测定方法研究:美景度评估法、平均值法和成对比较法的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200-203.

[12] DANIEL T C,BOSTER R S.Mesuring landscape esthetics: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M].Fort Collins,CO:Rocky Moun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1976:1-66.

[13] 游彩云,梅拥军.论述国内外对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0(19):625-626.

[14] 杨鹏,薛立,陈红跃.森林景观评价方法[J].广东园林,2003(1):24-27.

[15] 崔俊岭.国外森林美学研究评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S1):24-28.

[16] 赵珮.山东省森林公园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3.

[17] 王超.北京西山风景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18] NASSAUER J I.Culture and changing landscape structure[J].Landscape ecology,1995,10(4):229-237.

[19] TRESS B,TRESS G,DCAMPS H,et al.Bridging human and natural science in landscape research[J].Landscape urban planning,2001,57:137-141.

[20] KALTENBORN B P,BJERKE T,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 value orientations and landscape preferenc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59(1):1-11.

[21] RUGG M D,YONELINAS A P.Human recognition memory:A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7(7):313-319.

[22] ARTHUR L M.Predicting scenic beauty of forest environments:Some empirical tests [J].Forest science,1977,23(2):151-160.

[23] 翟明普,张荣,阎海平.风景评价在风景林建设中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6):16-19.

[24] 赵德海.风景林美学评价方法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4(4):50-55.

[25] 李春阳,周晓峰.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19(6):91-95.

[26] 倪淑萍,施德法.普陀山风景区林森林景观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1996,10(1):58-63.

[27] 陈鑫峰,贾黎明.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4):59-66.

[28] 周春玲,张启翔,孙迎坤.居住区绿地的美景度评价[J].中国园林,2006,22(4):62-67.

[29] 宋力,何兴元,徐文铎,等.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的测定[J].生态学杂志,2006,25(6):621-624,662.

[30] 董建文,兰思仁,林洁,等.观光茶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营建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142-145.

[31] 丁海昕.花境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32] 李毓超,李永芳.长沙市革命陵园艺术墓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财经,2012,19(10):187-188.

[33] 兰宇翔,庄晨薇,李可,等.水土保持防护林单因素美景度评价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3(2):50-54.

[34] 朱丽雪.福建省山地型乡村水系景观规划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35] 王昱.基于车载LiDAR数据和街景照片的街道美景度评价[D].南京:南京大学,2016.

[36] 杨亚娟.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绿视率及美景度研究[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17.

[37] 彭佳佳.海綿城市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8.

[38] 曹宇,肖笃宁,赵羿,等.近十年来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474-477.

[39] 潘辉,张晓萍,许春如.日本森林景观计量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J].世界林业研究,1998(4):55-60.

[40] KARJALAINEN E,TYRVINEN L.Visualization in forest landscape preference research:A Finnish perspectiv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59:13-28.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研究进展评价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