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吗

2019-07-10 15:07孟巍吴粤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PPP模式

孟巍 吴粤

摘 要:在PPP项目迅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PPP模式能否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4—2015年地级市数据,采用DID-PSM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实证考察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实施PPP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并且作用逐年增大。目前,PPP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平均年限短以及无示范项目的地区财政压力的下降效果更加明显。机制识别结果显示,提高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PPP模式减轻财政压力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但80%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降低。

关键词:PPP模式;财政压力;DID-PSM;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

文章编号:2095-5960(2019)01-0063-10;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增长动力不足,增加了各级财政的增收难度。而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使得财政支出依然保持刚性增长趋势,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尤其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了“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随后,一系列政策法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极大地推动了PPP模式发展①①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6〕1744号)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6〕92号)等政策性文件均指出鼓励PPP模式规范发展,减少政府支出压力。 。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实际进入管理库项目7420个,入库项目金额达11.5万亿元②②http://www.cpppc.org/zh/pppjb/6795.jhtml 。那么不禁要问,在PPP项目高速增长的同时,PPP模式是否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本文基于1994—2015年的地级市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分析地区间PPP模式的政策效果差异,并识别出影响PPP政策效果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PPP项目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PPP模式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PPP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孙洁(2004)[1]指出城市财力有限,提供较多的公共物品必然导致财政负担过重,通过PPP管理模式可以增加融资,弥补财力的不足。陈志敏等(2015)[2]认为大力推进PPP对当前的中国具有诸多正面意义,首当其冲的便是能够充分调动民间资金,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压力。余逢伯(2015)[3]也指出在新常态下采用PPP模式,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减缓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使政府在实施项目与平衡财政预算方面更加游刃有余。但是,也有学者对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的作用持谨慎态度。吉富星(2015)[4]认为,PPP的效率具有不确定性,滥用容易导致财政幻觉、风险隐匿及错配,从中长期预算角度看,PPP确能缓释风险、平滑当期财政支出压力,但不一定降低政府未来支出责任或债务总量。李虹含(2016)[5]认为PPP模式的财政风险会恶化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挑战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影响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威胁金融体系安全、加剧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

与上述文献不同,本文试图从定量角度考察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政策效应。目前,学术界分析政策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双重差分法(DID)、工具变量法(IV)、断点回归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等。[6][7][8]Teemu(2012)[9]采用空间工具变量法研究了芬兰地区间的税收竞争问题。刘瑞明等(2014)[10]采用DID-PSM法分析了西部政策的实施效果。雷根強等(2015)[11]基于中西部县域数据的模糊断点回归,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反事实”研究的不断深化,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Abadie等(2014)[12]采用合成控制法考察了加利福尼亚烟草控制政策的影响效应。Hsiao等(2012)[13]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考察了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对香港的影响效应。

梳理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理论界对PPP模式是否能够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没有达成共识,且通常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本文采用DID-PSM方法及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研究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政策效果,可以有效解决“社会实验”存在的内生性和选择偏差问题,评估方法更为科学,估计结果更为准确,从而为改善PPP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二、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设计

1.DID-PSM方法

基于双重差分(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DID)方法研究PPP模式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由于财政压力是促进地方政府采用PPP模式的重要因素,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2013年以来,PPP模式在全国大力推广,一系列促进PPP发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密集出台,但从地级市层面来看,并非所有地区均存在PPP落地项目①①按照财政部分类方式,落地项目是指处于执行和移交阶段的PPP项目。 ,只有存在PPP项目落地的地区才能被看作实施了PPP模式。因此,本文将具有PPP落地项目的城市作为处理组,将没有PPP落地项目的城市作为控制组,即将1994—2015年中国地级市分为4组样本,分别为PPP模式实施前的处理组、PPP模式实施前的控制组、PPP模式实施后的处理组和PPP模式实施后的控制组。我们通过设定处理组(du)与时间(dt)两个虚拟变量区别上述4组子样本,其中,du=1表示PPP模式实施的地级市,du=0表示非PPP模式实施的地级市,dt=0表示PPP模式实施之前的年份,dt=1表示PPP模式实施之后的年份。基于以上分类,我们将DID方法的基准回归模型设定为如下形式:

其中,下标i和t分别代表第i个城市和第t年,X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it为随机扰动项,被解释变量Y度量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在运用DID方法的过程中,关键的前提是处理组和控制组必须满足共同趋势假设,即如果不实施PPP模式,有PPP项目落地的城市与没有PPP项目落地的城市,其财政压力的变动趋势随时间变化并不存在系统性差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该假设往往并不满足。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DID方法满足共同趋势假设。PSM基本思想是在未实施PPP模式的控制组中找到某个城市j,使得j与实施了PPP模式的处理组中的城市i的可观测变量尽可能匹配,即Xi≈Xj,当城市的个体特征对是否实施PPP模式的作用完全取决于可观测的控制变量时,城市i与j实施PPP模式的概率接近,从而可以相互比较。匹配后样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DID中处理组在受到PPP模式实施影响前不完全具备共同趋势假设所导致的偏误,在对处理组和控制组中的个体进行匹配时,需要度量个体间的距离,倾向得分匹配法不仅是一维变量,而且取值介于[0,1]之间,在度量距离时具有良好的特性。采用Kernel匹配的方法来确定权重。

2.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

为了进一步分析处理组城市的PPP项目政策效果,本文采用Hsiao等(2012)[13]提出的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克服双重差分法的平衡趋势假设无法满足的问题。基本思路是,存在无法观测的共同因素使得横截面单元之间具有相关性,进而根据这种相关性利用控制组样本构造“反事实”拟合值。该方法无需界定具体的共同影响因素,直接通过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不仅能获得PPP模式实施城市在实施前后的财政压力,还能获得同时期没有实施PPP模式地区的财政压力作为对比,从而得出政策效果。

(二)数据与变量

本文选取199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来评估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①①鉴于数据的完整性,我们剔除了巢湖市、三沙市、儋州市、毕节市、铜仁市、海东市及西藏自治区的样本;考虑到数据可比性,剔除了直辖市的样本;在研究期间内刚刚设立的地级市,我们依据行政区划对地级市设立前市、区、县的相关变量指标进行加总,从而将研究期间内的样本缺失值补充完整;其他调整或变动方面进行了简化处理。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PPP服务平台②②http://m.chinappp.cn/Home/Index 。选择1994年作为研究起点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受限于数据可得性,部分重要指标变量在1994年以前缺失严重。第二,1994年分税制改革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从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城市由收入大于支出变为收入小于支出。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估计和比较PPP模式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作用,本文选择1994—2015年作为研究时间,从而较好地避免了上述问题所造成的估计误差。此外,本文还控制了一系列影响财政压力的其他因素,所有变量的具体测算方法如表1所示。

本文最关心的变量为实施PPP模式的虚拟变量。图1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已落地的入库PPP项目基本情况①①一般意义上的PPP项目并非自2013年才出现,如以往BOT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均属于PPP模式的范畴。本文界定的PPP落地项目,是指进入财政部、发改委PPP项目库的落地项目。原因有二,首先,自2013年以来,只有进入项目库的PPP项目才能获得相应的财政支持。其次,与以往PPP项目相比,入库PPP项目在识别、审批、采购、执行等阶段更加规范,客观上强化了PPP模式的政策效果。 。可以看出,18大类落地的PPP项目当中,在项目落地总数及投资总额方面,市政工程类均处于第一位,其次为交通运输类,农业、体育及社会保障类项目相对较少。从年度看,PPP项目落地总数及投资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图2向我们展示了PPP落地项目的城市分布情况,其中黑色部分表示2013年具有PPP落地項目的地区,即实施PPP模式的地级市,是本文的处理组。深灰色部分表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仍没有PPP项目落地的地级市,即本文的控制组。在本文的样本中,2013年作为PPP模式实施的初始年份,如果有PPP项目落地,则该地区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为了方便后续研究比对及考察财政压力的动态效应,本文删除了2013—2015年首次出现PPP落地项目的城市及数据缺失的城市,即图中的浅灰色部分。整体而言,处理组样本地级市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出现严重的空间聚集现象,说明样本选择性偏差并不明显。

为了度量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参考既有文献,本文选择地区人均一般预算支出与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之差作为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方面,本文选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化率、产业结构、财政分权水平以及人口密度。所有以可比价格测算的变量,均以1994年为基期,用名义值除以相应的价格指数获得变量的实际值。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三、实证结果

(一)倾向得分匹配

本部分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为处理组寻找合适的控制组,为进一步DID估计奠定基础。参考相关文献研究,选取国内人均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额(FAI)、工业化率(IL)、产业结构(IS)、财政分权水平(FD)和人口密度(PD)六类变量作为共同影响因素。根据匹配结果,为15个处理组城市选择66个控制组城市。

通过匹配平衡性检验(Balancing Test)①①我们通过比较匹配后两组样本各变量的标准偏差进行平衡性检验(Smith & Todd,2005),标准偏差越小代表匹配结果越好。根据以往的研究(Rosenbaum and Rubin,1985),如果样本匹配后的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小于20%,则认为匹配结果较好,说明倾向得分匹配方程估计是有效的。 考察倾向得分匹配结果的准确性。[14]表3报告了样本匹配前后各变量的平衡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均值差异在匹配后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匹配后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均小于12.5%,t检验相伴概率均大于0.1,说明本文选取的匹配变量和匹配方法是恰当的,匹配后的变量在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保证了后续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考察是否具有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因素可能导致的选择性偏差,我们选择Sargan-Wu Husman(Jalan & Ravallion,2003)②②该方法将匹配得分、解释变量和匹配方程残差项进行回归,如果残差项的估计值显著不为零,表示依然存在选择偏差导致估计偏误。限于篇幅,这里没有报告具体估计结果。 的方法进行检验。[15]在本文的匹配中,残差项的系数t值为0.533,没有拒绝估计值显著为零的原假设,说明随时间变化的选择偏差不会显著影响模型估计结果。

(二)PSM-DID估计结果及分析

1.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基于PPP模式准自然实验的假设,根据倾向得分匹配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PPP模式的实施与地方财政压力的因果关系。回归结果由表4所示,其中第(1)列为全样本DID模型估计结果,第(2)列为PSM-DID模型估计结果,第(3)列在第(2)列的基础上加入了控制变量,第(4)—(6)列进一步控制了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可以看出,作为区分处理组与控制组差异的变量du,符号为负但并不显著,表明在没有实施PPP模式的情况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城市的财政压力不存在系统性差异。时间虚拟变量dt的系数符号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表明无论是处理组还是控制组城市,其财政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显著提高。就我们最关心的政策效果而言,第(1)列基于全样本的估计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而第(2)—(6)列系数显著为负,进一步说明采用PSM-DID方法获得的估计结果更加准确。后五列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水平均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表明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根据第(6)列完整的回归结果可知,总体而言,PPP模式使得地方财政压力降低了129.961。即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与未实施PPP模式的城市相比,实施PPP模式的城市其财政压力得到了显著缓解。

控制变量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化率、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口密度的提高有利于缓解地区财政压力;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会强化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促使其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吸引资本流入、变相举债等,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更大的负担。

2.动态效应及异质性影响

为了考察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存在怎样的变化,我们进一步检验了PPP模式的动态效应,如表5第(1)列所示①①“综合效应”表示处理组城市实施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实施第一年”表示处理组城市在PPP模式实施一年(2013年)后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其他以此类推。限于篇幅,这里没有给出其他变量的估计结果。下同。 。可以看出,除实施第一年的估计系数为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变量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且估计系数的绝对值逐年增加。可能的解释是,在PPP模式实施初期,落地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度相对较少,各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同时需要政府在投资入股、审查批准、监督管理、政策优惠、配套设施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对财政压力的减轻作用尚不明显。随着PPP项目的广泛开展,PPP模式的不断深化及相关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考察PPP模式投资额度异质性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将处理组样本按照PPP落地项目投资总额分为两类进行PSM-DID模型估计。表5第(2)列为PPP项目投资总额小于50%的处理组城市的估计结果,第(3)列为投资总额大于50%的处理组城市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PPP模式的实施主要缓解了投资总额较大城市的财政压力,对投资总额较小的城市作用并不显著。一般而言,投资总额高体现了PPP落地项目规模较大或数量较多,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来,从而有效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为了考察PPP模式投资周期异质性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将处理组样本按照PPP落地项目平均年限分为两类进行PSM-DID模型估计。表5第(4)列为PPP项目平均年限小于50%的处理组城市的估计结果,第(5)列为平均年限大于50%的处理组城市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PPP模式能够显著缓解平均年限小于50%的处理组城市的财政压力,但对平均年限大于50%的處理组城市作用并不明显。我们选择分组的平均年限为15.6年,但PPP项目周期通常为20—30年,表明目前部分落地的PPP项目年限较短,甚至存在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现象,在短期内可能对减轻财政压力具有显著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大的债务负担。同时,我国PPP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前期投入巨大,相关的监管制度有待完善,政府更加关注PPP项目的长期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实施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短期效果可能并不显著。

进一步考察PPP模式示范项目类型异质性,将处理组样本按照是否具有示范项目分为两类。表5第(6)列为具有PPP示范项目的处理组城市的估计结果,第(7)列为没有PPP示范项目的处理组城市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具有示范项目的处理组城市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不具有示范项目的处理组城市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可能的解释是,示范项目主要为后续PPP项目的广泛开展提供指导性模板,更加强调标准性和规范性,这就为前期制度设计、资金投入和配套安排的提供提出更高要求,短期内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可能并不显著。但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其对财政压力的缓解作用将逐步显现,这一点可以从PPP模式实施第三年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得到印证。

3.PPP模式、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压力

在研究PPP模式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机制方面,我们重点考察地区固定资产的影响效应。第一,PPP模式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运营中来,有效缓解了这些方面的财政支出负担。第二,PPP模式能够优化社会融资结构,调动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税收收入,减轻财政压力。本文认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是PPP模式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基准模型中通过纳入固定资产投资与dudt的三重交叉项(dudtinv)进行估计。此外,为考察PPP模式的实施对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动态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区分了不同年度的影响效应。具体估计结果见表6所示。我们发现,综合效应与动态效应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PPP模式通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途径显著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此外,交叉项dudt的估计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进一步说明提高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是PPP模式减轻财政压力的主要渠道。

四、财政压力的进一步分析

本部分首先将处理组的15个城市分别构建“反事实”控制组,以城市财政压力作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解释变量进行筛选,并综合考虑AIC准则及Adj.R2值,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的解释变量,纳入“反事实”拟合方程当中。在逐步回归过程中,采用向前筛选法,选取t为10%的显著水平,将变量筛选条件设置为t≥1.645。具体逐步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从回归结果来看,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具有较强的显著性,R2均大于0.86,拟合程度较高①①逐步回归得到的系数估计值,仅表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由于地区间共同因子的作用所产生的相关性,不具有因果意义。 。

为了构造处理组城市的“反事实”财政压力,我们采用逐项回归估计系数,获得处理组城市没有实施PPP模式情况下财政压力的拟合值。图3—5图报告了1994—2015年枣庄市、雅安市以及梅州市财政压力实际值和“反事实”拟合值曲线。①①限于篇幅,这里没有报告其他处理组城市的财政压力实际值和拟合值曲线图。 其中,实线表示城市财政压力的实际变动情况,虚线表示基于逐步回归结果拟合而成的,没有实施PPP模式下财政压力的“反事实”变动情况。实际值与拟合值之差表示财政压力的处理效应,即PPP模式的实施对地区财政压力的影响效果。可以看出,1994—2012年间财政压力实际值与拟合值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拟合效果较为理想。

图3中,2013年之后枣庄市财政压力的拟合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而财政压力实际值大幅下降,且实际值与拟合值之差的绝对值逐年递增。表明枣庄市通过实施PPP模式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深化其效果越发显著。图4中,2013年之后雅安市财政压力拟合值显著增大,虽然财政压力实际值也有上涨,但远不及拟合值的上升幅度,二者差距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表明PPP模式能够有效减轻雅安市的财政压力。图5中,2013年后梅州市财政压力的实际值与拟合值的变动基本保持一致,波动幅度不超过2.5%。表明PPP模式的政策效果不明显,没有缓解梅州市的财政压力。综上可知,虽然PPP模式的实施从整体上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对每个城市财政压力的具体影响则不尽相同。

为了更加全面的考察各城市实施PPP模式后财政压力的变动情况,我们测算了处理组15个城市的处置效应,并对该处置效应均值进行了t检验,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显示,除了梅州市之外,其他城市财政压力的处置效应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在PPP模式实施后,仅绍兴和洛阳两个城市财政压力的处置效应为正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他12个城市的处置效应均显著为负,占处理组城市的80%。因此,对绝大多数城市而言,PPP模式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我们进一步借鉴安慰剂检验考察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一控制组城市实施了PPP模式,利用Hsiao的方法构建财政压力拟合值,获得该城市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距,若所得结果与处理组类似,则表明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没有提供有力的证据表明PPP模式对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产生了影响。具体的,选取逐项回归获得的44个控制组城市进行上述估计。①①限于篇幅,这里没有报告检验的具体结果。下同。 结果表明,超过85%的城市财政压力的实际值与拟合值在PPP模式实施前后并未发生突变,说明PPP模式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并非偶然因素造成。

为了考察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还将处理组城市通过逐步回归获得的控制组样本剔除,在其余控制组城市中重新进行筛选,从而排除控制组样本差异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将财政压力新的拟合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虽然所选控制组发生了变化,但是所得结论与前文基本保持一致,PPP模式的实施减轻了大部分城市的财政压力。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PPP项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PPP模式是否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94—2015年地级市数据,采用DID-PSM分析方法及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考察了实施PPP模式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实施PPP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而从动态效应估计来看,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PPP模式发展的背景下,随着PPP落地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提升,PPP模式的作用效果逐年增大。(2)考察PPP项目异质性对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发现,PPP项目投资额度加大,项目平均年限较短以及没有示范项目的城市,其财政压力的减轻程度更加显著。(3)机制识别方面,提高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是PPP模式减轻财政压力的主要渠道,地方政府通过PPP项目带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财政压力。(4)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但对大多数城市而言,PPP模式的实施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约80%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降低。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为进一步完善PPP模式的发展,优化PPP实施效果提供如下建议:

首先,强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方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作用。目前,PPP模式通过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减轻财政压力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且相较于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在PPP项目投资当中处于劣势。应适当降低PPP模式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打破国有企业在PPP项目资本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政府信誉,重视契约精神,制定合理的PPP项目投资回报率,为民间资本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发挥PPP引导基金、资产证券化及相关税收优惠在PPP模式发展中的作用,完善项目配套设施。

其次,转变政府治理理念。PPP模式与传统的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相比,公共部门由直接提供者转变为合作者和监管者。一方面,公共部门应当按照PPP项目合同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避免因公共部门的责任给财政带来损失。另一方面,严把PPP项目审批关,健全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规范各项优惠政策,避免随意承诺,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此外,将PPP项目中财政负有的支出责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完善与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的衔接,进一步理顺财政收支关系,平衡收支结构,增强可持續性。

參考文献:

[1]孙洁.PPP管理模式对城市公共财政的影响[J].财政研究,2004(10):22-24.

[2]陈志敏,张明,司丹.中国的PPP实践: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4):68-84.

[3]余逢伯.新常态下PPP 模式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金融论坛,2015(8):75-80.

[4]吉富星.我国 PPP 模式的政府性债务与预算机制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5(4):6-11.

[5]李虹含.基础设施PPP模式的财政风险监督控制[J].财政监督,2016(3):38-40.

[6]Abadie A.Semiparametric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Estimators[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2005,72(1):1-19.

[7]Heckman J,Ichimura H,Smith J,Todd P.Matching as an Econometric Evaluation Estimator:Evidence from Evaluating a Job Training Programme[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7,64(4):605-654.

[8]Heckman J,Ichimura H,Smith J,Todd P..Characterizing Selection Bias Using Experimental Data[J].Econometrica,1998,66(5):1017-1098.

[9]Teemu L.Tax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Evidence from a Property Tax Reform in Finland[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2,96(7-8):584-595.

[10]刘瑞明,赵仁杰.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6):32-43.

[11]雷根强,黄晓虹,席鹏辉.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我国中西部县域数据的模糊断点回归分析[J].财贸经济,2015(12):35-48.

[12]Abadie A,Diamond A,Hainmueller J.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2014(14):13-14.

[13]Hsiao C,Ching H S,Wan S K.A Panel Data Approach for Program Evaluation: Measuring the Benefit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Hong Kong with Mainland China[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12(27):705-740.

[14]杨龙见,尹恒.县级政府财力与支出责任:来自财政层级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5(4):82-98.

[15]Jalan J,Martin R.Estimating the Benefit Incidence of an Antipoverty Program by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J].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2003,21(1):19-30.

猜你喜欢
PPP模式
海绵城市与海绵城市债
株洲推行PPP投融资模式的思路
国外PPP模式之借鉴研究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关于我国PPP项目管理方案的策划与研究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