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宁
虎狼鸡是动物界的三种不同动物,与此呼应的妈爸娃又是家庭中的三个不同的角色。
绝大多数够得上准中产阶层的父母,他们多半是靠自己的拼杀才有今天。虎妈狼爸懂得业绩出自奋斗,他们希望孩子奋斗,只是孩子总是不懂,有些孩子虽明白妈爸的希望,但却没有通过奋斗流动到更高阶层的愿望。
虎妈狼爸更懂得什么是成功的法宝,也懂得孩子差的是没有理想,却未意识到这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所致。似乎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消解没有理想的症结,因为这既是应对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理由,也是购买教育的理由,还是体现自己实力的合理消费。一些人从众心理的背后,主观上冠冕堂皇的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客观上是有钱、有成就和有人脉的显示。
虎妈狼爸不遗余力地、倾其所有的、无怨无悔地买学区房让孩子去名校,不惜重金为孩子交昂贵的学习费用,以期孩子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将来,与此同时焦虑开始如影相随。
没错,分数是上大学的敲门砖,拼这拼那的最终目的是拼分数,分数已成为决定孩子将来的符号,于是,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在考上大学之前要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
为了分数,虎妈狼爸践行的不是妈爸的角色,而是虎狼的角色。为了营造最优的学习环境,开始不停地剥夺孩子试错的权利,诸如剥鸡蛋壳、系鞋带之类的事情都代办了,以至于上大学之后做这类事情比其他孩子慢许多。一直指挥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当他无法在学习中擒获成就感,无法解释受挫的原由,也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其结果是情绪性学习低效。
在一个以分数论长短的环境里,分数叫不响何谈理想!当孩子烦透了死循环式的说教时,这种不良情绪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听课质量与分数的因果关系不言而喻,这种状况恶性循环下去,令虎妈狼爸比孩子更焦虑。
据说孩子与父母之间有着深度的情感联系,孩子能够从父母的非言语行为中感知到父母的焦虑,有焦虑的妈爸必有焦虑的孩子,改不掉注意力不集中等毛病,分数也就无法提升。
父母投重金砸学区房,是将希望寄托于好学校好老师能够改掉孩子的坏毛病。殊不知学校是群体教育,只要学生的行为不影响其他人,老师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就不会批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否则会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倘若学生的行为不出大格,老师不会特意地纠正,长此以往,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坐下了。
孩子改不掉該改掉的毛病,父母就是搭上金山也是徒劳,孩子该得多少分还得多少分。用钱砸分数不过是虎妈狼爸的幻象而已。
买学区房有错吗?没错,买了学区房孩子就能上好学校读书。但孩子是否取得预期的结果,却令虎妈狼爸无比焦虑。
送孩子去培训班学习有错吗?没错,不学习怎么获得知识?但他们忽略了孩子究竟学到了什么,以及课外学习挤占了孩子的时间,时间成本的问题。
虎妈狼爸倾其所有投资孩子的教育,但孩子到底在教育中汲取多少知识是虎妈狼爸焦虑的中心。最有效的三角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老师的优势是群体教育,好心的、洞察力强的、有经验的、懂得学生心理的教师,不仅能一针见血地发现学生的问题,还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获得健康成长。问题是如何建构最有效的三角关系,老师能够通过权力控制学生的行为,让新习惯替代旧习惯,这是艰难的磨砺过程。虎妈狼爸什么都明白,就是见不得孩子受这样的委屈,若是自己下得了手,孩子早就成长了。成长肯定是痛苦的,不成长将来更痛苦,可用钱砸不出孩子的成长,只怕是钱没了,效果还是看不见。
终究,一切都缘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