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景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超过30次,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这个现金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但结果收效甚微。
银色浪潮已经相当汹涌,养老话题备受关注。为了提醒子女多陪伴父母,推出“奖孝金”实属用心良苦。一项调查显示,九成老人愿住养老院而不愿回家给儿女添麻烦。这份体谅让人心酸,同时也给“奖孝金”的实施带来合理性。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子女并非不孝,只是生活不易,“996”成热搜就是证明。不少工作岗位需要十几小时都在线,如公交司机、的士司机、售货员、交警、一线工人等,让他们“常回家看看”很难很难。还有不少赚钱养家的人,因为异地奔波,假期太短,费用昂贵而不得不止步。由此可见,不归情非所愿,“奖孝金”的诱惑成色不足。
想得“奖孝金”必然要有“孝老假”。调查发现,“孝老假”除了少数政府机关或大型国企,绝大多数单位和企业基本不可行,不是因为人员不够,就是因为人力成本过高。所以,“孝老假”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却难度不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孝老假”,何談“奖孝金”!物质激励不是屡试不爽的良器,面对孝心,“奖孝金”失灵并不可悲可叹。如果孝心也需要用钱来驱动,那才是最大悲哀呢,初心本性和亲情自觉需要奖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