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
【摘要】 交通广播的功能决定其有声语言的表达样式。本文从交通广播的宣传引导、信息服务和多端互动等功能出发,提出交通广播主持人语言应具备专业性、规范性、简洁性和人文性等语言表达特征。
【关键词】 融媒 交通广播 主持人 语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交通广播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加剧,缓解交通拥堵逐渐成为各地政府部门不得不面对的城市难题。在此背景下,交通广播应运而生。1991年,中国首家交通广播——上海交通信息台诞生,随后各地交通广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到200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開通了交通广播频率,由于交通信息的及时性、受众的强参与互动特征使交通广播成为国内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频率。
根据《2012-2013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统计,中国每百个家庭拥有汽车超过20辆,中国已经进入了家用汽车时代。汽车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广播产业发展的春天,更多的人选择在汽车上收听广播节目。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8年10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呈现同步增长趋势。而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造成了有车一族在路上行驶的时间更长,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广播的收听时间。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交通广播较早借助微博、微信及自己的移动客户端为受众提供车载互动服务,且用户基础庞大。交通广播探索根据受众需求生产产品、建立与受众的新关联,让受众成为用户的同时,也使节目产品可听、可见、可下单。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车载新媒体产品和车载导航娱乐终端的出现以及车联网发展,给交通广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交通广播如何捍卫车载传播主阵地,除了内容创新外,怎样合理地调控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更好地服务听众,应成为每位交通广播主持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交通广播的功能
交通广播注重交通法规的宣传,准确、及时地发布各类交通、生活信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宣传引导
交通广播肩负着提高听众交通安全意识的重任。各地交通广播将交通管理、法制宣传纳入到节目中,通过制作专题节目、创办公益活动、播发公益广告、播放典型交通事故案例等形式,广泛开展交通法律法规教育,强化广大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交通法规宣传效果,引导听众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信息服务
交通广播为受众提供以权威交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和生活资讯服务。例如,及时提供城市、国省道和高速公路交通路况,航班、车船信息,车辆检验、维修保养提示,以及与交通相关的旅游引导、景点指南、路线导航、风俗民情等。遇到突发事故或大雾、雨雪等灾害性天气等紧急情况时,协助相关部门疏导交通,作为“空中红绿灯”为受众出行提供必要帮助。此外,还播出求助信息如寻人寻物、助学圆梦、房屋租赁买卖等;提供生活小贴士如天气预报、洗车及穿衣指数、投资理财等资讯,为受众工作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多端互动
交通广播作为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上的“先遣部队”,形成了多端互动的衍生功能。在原有短信、热线互动的基础上,融入微博、微信、视频直播平台、手机客户端等多端互动,为节目增加了鲜活的生命力。听众发送的求助信息、突发事件信息等,交通广播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契合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同时整合社会多方力量,将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公益服务功能有机融合。
二、交通广播的语言特征
交通广播大多采取的是集编、采、播、控为一体的直播节目形式,这就决定了主持语言的即时性。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交通广播的功能决定了有声语言的表达样式,而准确鲜明的语言表达又能恰如其分地展现客观事物,无形中增加了现场感和亲和力。
(一)交通广播的语言应具有专业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所属部委颁布的交通管理的规章,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的交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和各级政府及行政职能部门颁布的有关交通管理的规定、通知、通告和条例的行为,称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简称交通违法行为。作为交通专业广播的主持人应对此有明确的认识,而绝不应该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十几年后,把“违法”和“违章”混为一谈,使用不专业的语言。
交通广播对主持人的交通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对交通管理、交通信息、交通行业知识、汽车(汽修、汽配)市场状况等与交通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所了解;对于交通信息更新、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变化,如新开通道路、施工路段等要及时掌握,避免直播过程中说外行话。例如,将“航班延误”说成“航班晚点”,“航班取消”说成“航班停运”,把“匝道关闭”说成“闸道关闭”,把“交警”和“路政”混为一谈,等等。
(二)交通广播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199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语委、国家教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程度应达到一级水平,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国家政策决定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工作语言必须是规范的语言——普通话,交通广播主持人也要严格遵守这一要求。
首先,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音语调要规范。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南北方言差异很大,有的地区仅一山一水之隔竟不能通话。交通广播面向广大交通参与者,车载环境移动收听,必须确保信息的有效到达,主持人为提高传播效率,要严格遵守普通话语音标准,吐字清晰、准确流畅,这是广大受众对节目主持人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节目主持人组织语言时还必须要遵循普通话语法规范和词汇规范。在节目主持中努力克服方言语法、方言词汇,杜绝语病问题,尽可能不出现有歧义的词语,避免听众猜疑。
(三)交通广播的语言应具有简洁性
在节目进行中,主持人的语言要力求简洁、凝练,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阐述观点、表情达意。“现场连线”是交通广播的常用手法,连线中,受访者往往会出现情绪激动、语言啰嗦、言不达意等情况,而此时,主持人要快速地将其观点进行整理并以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同时启发受访者和听众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原主持人赵忠祥曾说:“我们在主持节目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少说废话,减少装饰性的词汇,降低夸张,充分利用节目的有限时间给观众以更多的信息和文化上的启示。” 这同样是交通广播语言应该达到的境界。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积累,以求学识广博、触类旁通、语言凝练,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高效率地完成主持任务。
(四)交通广播的语言应具有交通广播的独特风格
如果说上述的专业性、规范性、简洁性是交通广播主持人语言在“工具性”上的体现,那么互动化、个性化、情境化则能够体现出交通广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即对受众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交通广播直播节目与其他网络音频平台等节目播出渠道具有明显区隔的地方。
1.即时交流互动化
主持人语言的即时交流互动化是由交通广播的功能性决定的,在直播当下,与受众的交流中形成一种生活化的“我和你说”的言语氛围,使语言呈现平和、亲切、自然、大方的特征。交通广播语言首先要热情、亲切,营造出当下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言语氛围。在交通广播节目中,无论是播报路况信息还是新闻资讯,都要本着为受众服务的原则,时刻为受众着想,切实为受众服务,让受众始终处于温馨、和谐的氛围之中。其次,交通广播语言要互动化。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烘托气氛让人产生收听兴趣,还要形成让受众想说、想表达、想参与的交流欲望,除了在内容设置上的精心策划外,主持人的语言要尽量避免使用华丽的词藻和书面语言。例如,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倡导用受众内容生成节目,将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互动平台上受众的留言运用到直播节目中,原汁原味进行交流,主持人有时像知识渊博的学者一样,耐心解答受众的提问,有时又如经验丰富的汽车维修专家,积极热情地为受众提出建议,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畅所欲言的空间,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2.特点鲜明个性化
个性化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节目富有生命力并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不同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浙江交通之声《有理走天下》节目,主持人阿巍以说理见长,深入浅出地分析事态的发展及事理的本质,深刻且富于逻辑的语言表述,让人折服;被听众称为“电台怒汉”的杭州文广集团交通91.8热线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节目主持人于虎,善于用时而幽默、时而犀利的语言去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用具有清晰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鲜明的立场;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主持人杨洋、李莉,用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听众营造出阳光、快乐的早高峰出行氛围。正是个性化的语言为这些节目赢得了众多的受众。
节目特色需要通过主持人富有个性的语言来体现,而深厚的语言功底则是主持人个性语言的根基。主持人要不断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在保证语言规范、生动的前提下,尽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这是交通广播节目赢得听众、取得理想传播效果的重要渠道,更是交通广播节目常胜不衰的法宝。
3.场景细分情境化
主持人要将书面文字“二度创作”为有声语言,通过对稿件的分析,把握稿件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走进稿件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播讲愿望,实现主持语言的情境化。情境化要求交通广播语言要符合内容所反映的生活场景,语气语调要和事件的语境相吻合,感情的抒发要真挚自然,不可矫揉造作,哗众取宠。
交通广播天生就是交通场景,但是在移动智能终端迅猛发展的今天,音频服务呈现出更垂直的细分场景,交通广播的交通场景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当下需求。为此,节目的服务必须要从车厢场景延伸到受众其他场景,而主持人则成为“场景”连接者,通过车厢场景的黏性,转化引导受众到达另一个场景。例如,浙江交通之声将《快乐加速度》《一路有你》《93新动力》三档节目以时段连接心理、以内容连接场景,策划相应内容,让听众从车厢场景转换到“上班”“放学路上”“下班回家”场景。主持人的语言也要根据场景的变化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留住受众,让受众最终演变成用户。
此外,交通广播的很多服务信息,如求助、旅游、财经等,也可以采用“情景剧”的形式,把内容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故事化演绎,如浙江交通之声的《新词学习小组》《钱多多理财记》节目等,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交通广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交通广播服务受众、宣传政策的窗口,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魅力更是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保证。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要加强语言锤炼,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泓、超越:《北京交通广播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潘力:《中国交通广播2004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刘述平:《新媒体时代交通广播发展的困惑与出路》《中国广播》,2014年第4期。
4.薛敏:《论交通广播的特点与播音风格的把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5.徐凤梅:《交通广播:现状与对策》,《新闻前哨》, 2009年第3期。
6.姚润方:《交通广播对城市交通管理的作用》,《阴山学刊》, 2005年第12期。
7.李燕梅:《车载多媒体导航系统对广播的冲击与挑战》,《科技传播》,2014年第5期。
8.刘珏 :《车联网给传统广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1期。
(作者單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本文编辑: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