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9-07-10 02:25
小康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组浮雕,表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我们一方面缅怀先烈,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迹向前走。我们提出了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用简洁平实的语言阐明了宏大深刻的道理,饱含深情,意韵深远,直指本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是一个民族最动人的精神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文化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全新境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一些重要论述的节录,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在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潜心领会总书记的这些经典论述,从中感悟非凡的思想力量,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伟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对历史文物的珍视、对古建筑的重视,贯穿他从政的整个历程。不论是对河北正定古城的保护,对福建福州市三坊七巷的修复、三明市萬寿岩遗址的抢救,还是强调城市、乡村的规划建设要延续文脉、留住乡愁,都渗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满腔热爱、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担当。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守旧复古,回到过去。怎样才能既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同时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保持其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则,成为我们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蕴含着继承发展、扬弃创新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立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沃土,走自己的路,舞台无比广阔,底蕴无比深厚,定力无比强大。(本文节选自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