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明
【摘 要】文氏桥电路实验是一个经典的模拟电路实验。本文对文氏桥电路进行了改进,并采用Multisim软件对其进行了电路仿真,当电路接线性电阻时,该电路能产生正弦波信号,当电路接忆阻器时,该电路产生一种新的非正弦信号。它既可完成模拟电路实验,又可探索新的物理现象。
【关键词】文氏电路;multisim仿真軟件;忆阻器
中图分类号: O415.5;TN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4-006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4.030
【Abstract】The Wien-bridge circuit is a traditional analog circuit experiment. It is modified,and it was simulated by Multisim.When switch is connected with resistor,it can generate sine signal.When switch is connected with memristor,it can generate a new signal,but it is not sine signal.The analog circuit experiment not only was performed,but also a new physical phenomenon was explored.
【Key words】Wien-bridge;Multisim software;Memristor
0 引言
文氏桥实验是模拟电路实验中的一个经典电路,并给出了振荡条件和正弦波的频率,由于其电路简单而深受学者们广泛研究。文献[1]从理论上分析的文氏桥电路,给出了5种状态;文献[2]研究了文氏桥输出的信号从起振到饱和的过程,使实验研究内容更全面;文献[3]提出了把文氏桥电路与电子琴电路相结合作为一个实验内容,增加了文氏桥电路实验的内容;文献[4-5]的文氏电路产生了一种新的簇发现象。本文对文氏桥电路进行修改,在电路中采用开关分别接电阻和忆阻器,并调节电位器使电路分别产生正弦波信号和新的物理现象。这样,既让学生熟悉电路,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实验电路描述与分析
经典的文氏电路如图1所示,它由放大电路、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四部分组成。
文献[5]对文氏桥电路进行了改进,其电路如图2所示。
本文在图1和图2的基础上,通过开关分别接电阻和忆阻器,调节电位器来使电路产生两种物理现象,其电路如图3所示。
在图3电路中,电阻R2=10kΩ,R3=2kΩ,R4=6kΩ,电容C1=10nF,C2=10nF,电感L=20mH,当开关K接电阻R2时,并调节R1,使R1=19.2kΩ,对图3进行电路仿真,其仿真结果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从图4可知,文氏电路的起振时间约为128ms,从图5可知,其电路的频率为1.14kHz,从图6可知,v2与v1的频率相同。
当开关K接忆阻器时,调节R1,并使R1=2kΩ,对图3中的忆阻器进行电路仿真,其结果如图7所示,对图3中的v1,v2,v3节点进行电路仿真,其结果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
从图7可知,忆阻器的伏安特性与电阻的伏安特性不同,从图8、图9、图10和图11可知,忆阻器代替电阻后,该电路产生了新的物理现象,它与正弦波信号不同,也与文献[4-5]的物理现象不同。
2 结论
本文对模拟电路实验中的文氏桥电路进行了改进,并使用Multisim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当电路接线性电阻电路时,该电路能产生正弦波信号;当电路接阻忆电路时,该电路能产生一种新的非正弦波信号。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模拟电路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文锵.RC文氏桥式振荡器分析. 电子学报,1980, (1): 88-90.
[2]刘恒,张易晨,孙晋,刘建成.文氏桥振荡电路行为仿真及实验分析.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6):122-125.
[3]包涛,周德云,林华杰.文氏电桥振荡实验仿真教学设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9):202-205.
[4]徐权,张琴玲,史国栋.文氏桥振荡器的簇发现分析及实验验证.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5):46-48.
[5]Bao B.C.,Wu P.Y.,Bao H.,Wu H.G.,Zhang X.,Chen M. Symmetric periodic bursting behavior and bifurcation mechanism in a third-order memristive diode bridge-based oscillator.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2018,(109):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