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习作讲评既可以看作是习作指导的延伸,也可以看作是一次习作教学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小结提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习作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会写作文、写好作文。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不仅要上好习作指导课,而且要上好讲评课。
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教师的作文评价理念以及评价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传统讲评课一般是老师主讲本次作文的优缺点,然后读几篇优秀作文,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低迷。
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领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为有了教师的引领,课堂才显得灵动且充满生机。教师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充实自己,还要善于搜集整理学生习作中反馈出来的各方面信息,抓主放次,选好素材,恰当地评价指导才能让习作讲评真实有效。
(一)勤批阅,将习作素材归好“类”
重视作文批改,做好讲评第一步。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是作文讲评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作文讲评的基础。经过批阅,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学生作文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作文的整体情况,优秀的是哪几篇?优秀在哪儿?差强人意的是哪几篇?有哪些是共性的问题?有进步的学生又是哪几位?除此之外,要将搜集到的材料归类,如好词好句归类、好的开头结尾归类、错别字归类等。总之,既要总结优点,又要归纳存在的问题,使习作讲评做到有的放矢。
(二)细分析,为习作讲评定好“点”
如果说习作讲评的重点是习作的核心,我们可以把难点确定为如何写好这个核心,也就是如何写的问题。由于学生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习作讲评不能面面俱到,但可以在其中再次确定重难点,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讲评课便成功了一半了。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童话故事”为例。通过对单元目标的研究,确定本单元习作靶标如下: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启示有意。等改完学生作文后却发现,学生的想象陷入了天马行空的随意。如:有一个孩子写的是铅笔、直尺和橡皮这三样文具发生的故事。故事创设的地点应该设置为铅笔盒或者教室,但是学生却将故事地点搬到了沙池里。推进故事的对话也没有紧紧地扣住物品的特点。于是,我就把“想象丰富”调整为“想象合理”。
制订好习作讲评设计能增强习作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习作训练的效率,使习作训练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每次习作训练什么,指导学生怎样写,如何进行习作讲评,都要按计划进行。力求突出重点,讲一个问题,讲一点写作知识,讲一个具体的写作技能,使学生收到实效。
(三)重鼓励,在分层选择中找“榜样”
抓好讲评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改有方向。一堂作文讲评课,只能选择典型材料,通过评讲来教育全班。我把讲评的典型材料,分为三种类型:
1.示范性的典型。习作评讲应着重于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的进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挑选的评讲材料,必须具有示范作用。
2.针对性的典型。习作评讲,固然应该着重于鼓励,但对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提出来。
3.对比性的典型。教师必须慎重选择,认真分析比较,根据每次习作的重点要求,选择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对症药品”才行。例如,训练重点是“学习写人物对话”,就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样本来讲评。又如,练习“按观察顺序描写景物”,就要挑选有序观察的和无序观察的两组样本进行比对,让事实说话,具体生动地说明该怎么写,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习作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达到这一要求,合作评改是一大路径。
(一)佳作赏析,开启思维
赏析佳作,尤其是赏析同龄孩子的佳作,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
学生们总是向往能写出构思新颖、语言优美、感情真实的文章的同龄人。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在习作讲评课上为他们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在阅读、聆听佳作的过程中,实现与小作者的沟通和对话。再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小作者见解中的独到之处进行点拨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启迪的过程。学生在赏析同学的佳作后会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习作所欠缺的地方,会促使他急于再读和修改自己的习作,良好的修改习惯也随之逐步养成。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动物”为例,该篇作文要求是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對动物的喜爱之情。小甜同学在《可爱的鸭子》是这样写的:有一次,我在食物里放了一把胡椒粉,它们张开大嘴巴一铲,着实地吞下一大口,吃完了,一瞪眼睛,似乎觉得不对劲,便使劲在地上磨自己的嘴,接着围着食物盆转了两圈,“嘎嘎”地叫,好像在说:“奇怪,奇怪,这是什么食物,好辣好辣呀!”
生一:我觉得他紧紧地抓住了鸭子的“可爱”来写,你看本来不会说话的鸭子,在这里会因为吃了胡椒粉而说“好辣好辣”。
生二:这只可爱的鸭子好聪明呢,它觉得不对劲就使劲地磨自己的嘴,还在食物盆边转,活像一个小侦探。
师:是的,风趣的语言加上小鸭子滑稽的表情动作,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多可爱的鸭子,多有趣的鸭子。
通过这个片段的欣赏,学生意识到小动物虽不像人那样思考、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语言”,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观察小动物的时候,要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区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变化,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思想、语言、动作和神态,这样写出的习作更亲切自然,富有童趣。
(二)“病文”修改,习得方法
在教师初评习作时,总会发现本次习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佳作赏析时,教师会有意识地给以引导和点拨,以提示学生关注。另外,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篇“问题习作”和大家共同评改。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运用学到的知识修改习作,使讲评重点得以巩固深化。
仍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动物”为例。小敏同学在《花咪》一文中这样写道:
“突然,‘吱的一声,老鼠出动了。我还没看清楚老鼠的样子,花咪已经得意洋洋地叼着老鼠,像大将军一样,大步走向自己的‘卧室了。”
生一:我觉得她写得太简单了,花咪是怎么抓到老鼠的,它当时会有哪些动作、神态都没有写具体。
生二:我觉得如果她能像小甜一样,让花咪会“说话”那就更好了。
……
学生通过共同评改,使一篇优秀的习作跃然纸上。此时所有学生再次阅读修改后的习作,除了欣赏外,更多的是修改“病文”后的成就感,自觉修改自己习作的使命感,而与此同时学生亦初步领悟到了简单的修改习作的方法与乐趣。
(三)小组合作,感悟要领
所谓同伴评阅,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起参与互评习作。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人参与讲评,个个分享劳动成果。
在作文讲评课上老师把作文下发给学生,并且将本次作文讲评的要求讲给学生。这样分组研讨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要求:
1.认真阅读下发的例文;
2.每个要在小组发言,提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供组员们讨论;
3.将小组研讨的结果,即例文的优缺点记录下来,以供课堂发言交流和课下进一步思考;
4.提出修改意见(包括改正错别字、病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
5.每一小组将推选一人发言
分组研讨开始,教师可以巡视、及时发现并点拨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参与到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评议作文。要把例文的优缺点说足、说透,让学生明明白白,看得到,摸得着。同龄人之间相近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令他們心心相印,使这种互补和合作更为有效。同时,课堂中学生的全员参与,必然会使反馈更为活跃,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四)自我完善、体验成功
在学生共同体验修改习作的愉悦并领悟修改方法后,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能够独立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看看刚才“病文”中片段修改后的情况:
“突然,老鼠‘吱的一声从它的身边窜过去,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老鼠的样子。只见花咪迅速地跳了起来,用两只锋利的前爪使劲地按住了老鼠,再用雪亮的牙齿死死咬住老鼠的脖子。可怜的老鼠在它嘴里拼命挣扎,最终没了动静。花咪得意洋洋地叼着老鼠,仿佛在向我们宣告:“看我厉害吧,是不是很有将军的风范?”。然后大步流星地朝自己的‘卧室走去。”
学生不仅品赏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得到了自我评改的快乐。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