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背景下旧住区利用畸零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
——以益阳市西流湾住区为例

2019-07-10 06:31张奕段彦超宁启蒙
安徽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住区老化养老

张奕,段彦超,宁启蒙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0 前言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建国初期为了解决新城市中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政府建造了大量的机关、事业单位为依托的住区。1956年,新中国第一批工人住宅完工,在其后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种住宅大量兴起,这批住区房屋使用较久,因此被称作旧住区。在当时有力地改变了当时中国城市化发展下新的城市空间和肌理。如今这类小区聚居大量退休老人。住区中存在未被合理使用的空间和无组织浪费的空间,这类空间称之为畸零空间。加之旧小区内缺乏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基本设施,对老人的生活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下,国家住建部2015年6月正式发文提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城市双修纲领,纲领中的修补是对城市中空间环境的改造与改良,同时也是针对基层群众的民生工程。社会修复内容从最开始“城市修补”大提纲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扩大到社会修复、居民养老等方面。而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修补亦成为现行一系列城市微更新、社区营造等活动的核心。本文选取益阳市赫山区西流湾住区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针对住区内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的、访谈等方式收集并整理老人在旧住区的老年人生活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实地的调研针对小区中具体畸零空间提出适老化改造策略。

1 流湾住区老年人生活现状

旧住宅小区不仅是生活的空间,更是住区居民之间情感延续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空间肌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封闭式住区在城市大规模出现,并成为城市新建住区的主导模式。旧住区内存在着大量且普遍的问题,如室外景观环境较差、无室外活动场地、住宅楼无电梯室、住区内设施和设备不完善、缺乏基本的适老化设施及医疗设施、房屋大多年久失修,老人的生活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七八十年代建成的住宅小区的住宅楼寿命有百年之久,截至目前只使用了40年左右,剩余较长使用时间。与此同时在城市老龄化背景下,在益阳市新建大量养老院和敬老院对现阶段的城市经济能力来说较为困难。

以1978年左右建成的西流湾小区为例,最早入住居民多为20~40岁工人,到2019年,小区原住居民的平均年龄已达70岁。随着小区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老年人的医疗、养老、康复、护理等问题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旧小区畸零空间环境差、住区内养老资源和养老设备不足,大多老旧住宅小区在最初设计时候并没有特意考虑适老化设计,对于生活在老旧小区的退休老人和照顾老人的子女而言,过于困难且缺乏支持。

1.1 居住人口老龄化

西流湾住区原住居都已经退休,人口老龄化严重。

1.2 住区老人空巢严重

老旧小区多为单位职工为主,原住民自毕业后工作后入住。由于益阳属于三线城市,大多小区原住民子女,待子女成人后,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即使留在益阳工作,也会选择机会多、发展快的开发区新城。退休后的老人经济水平较低且对子女依赖性较高。在经济实力、工作压力等现实方面的原因,西流湾小区内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1.3 养老方式较为传统

目前中国主流养老方式分三种:给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饮食护理、卫生清洁、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养老;通过社区依托让老年人安心在家养老的居家养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或社区日托形式的社区养老。在调查中发现受原始环境熟悉感和养老机构局限性的影响,现阶段益阳中大多数老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拒绝离开熟悉的小区生活状态。在调查报告中显示,由于大多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他们选择更愿意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

1.4 住区环境太差

1.4.1 公共空间私有化现象严重

调查发现住区中低层住户私占公共空间的现象较为普遍,圈占墙边养花种菜,更有甚者一层住户私自扩张自家房间面积。楼梯间内的空间同样也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就狭窄破旧的楼梯间更是堆满了杂物,堆积严重时仅能满足单人侧身通过,在紧急情况下原本用于逃生的通道将变成“夺命通道”。

小区公共绿化空间由于缺乏管理,从人人欢迎的老年人“游乐场”变成人人避开的“垃圾场”。

由于近十年来私家车数量增长过快,旧住区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并未考虑到停车场的设计。导致小区主、次干道被居民违规停车占用,夜间的违规停车现象更为普遍,严重影响救护车等的进入,而夜间又是老年人突发疾病的高危时段,由此带来的潜在危险非常大。

1.5 养老资源配置不足

西流湾住区均为6层的多层住宅,共同特点是均未设置电梯。调查统计,44%的老年人居住在3层以上,且由于年龄较大,患腰腿疾病的老人较多,因此较高楼层的老人不得已减少出门次数,住宅缺乏电梯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出行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无障碍设施的缺乏在造成不便的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老年人视力衰退楼梯间灯光不足很容易发生绊倒摔伤等事故发生。

在养老资源配置上,由于设计规划之初并未考虑到小区适老化需求。旧小区大多畸零空间环境差、住区内养老资源不足。西流湾住区并无养老设施配置,高龄老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为麻将、棋牌、聊天、散步等。调查显示,由于住区内缺乏室内公共空间大多有独立出行能力的高龄老人会选择社区空地或社区周围空地作为聚集场所,雨雪天气无法进行活动且冬冷夏热,受到天气影响大。

旧社区同时在养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由于西流湾住区位于老城中心交通方便,小区并未配有社区门诊,老年人出行时间随出行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明显。住区现有医疗方面机构距离远超出老人的步行适宜距离范围,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将难以紧急快速处理。

2 老年人特征与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开始衰退,普通住宅在最初规划与设计时往往不会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对于老年人行为探究以及心理研究是满足其对旧社区环境需求的保障。对于旧小区内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一方面需要利用小区内畸零空间满足老年人的身体需要,另一方面要涵盖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2.1 室外环境身体使用需求

老年人出行方式通常以步行为主,考虑到老年人体力随出行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明显。在改造公共服务设施的时候要考虑到经常使用的服务设施要避免超出老人的步行适宜距离。同时老年人反应过慢,容易发生绊倒摔伤等事故,室外的小区道路应采用柔性路面保证平整。提高社区疾病预防及康复服务水平医疗资源是老年人最重要的公共配套需求,社区内应建有社区门诊或急救站,以解决老人的就近医疗和突发疾病等问题,由此可对老年人的慢性病及突发性疾病起到缓解作用。小区医疗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医疗队伍和康复队伍人员的培训,通过配置专业医生以及健全医疗资源,并通过与当地大医院合作等方式,方便老年人就医转院,优先完善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功能,有效解决社区医疗服务站场地和医疗人员等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其次应要推进上门服务政策,将住区老人进行分配给固定小组,定期开展面对面服务确保老年人身体指标正常。三要将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与社区医疗服务站相结合,形成配套的治疗—康复体系,解决配套设施建设问题。

2.2 室内空间身体使用需求

适合老年人的室内空间需要选择适老化的家具和器具,对室内人性化的进行无障碍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实用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舒适度,并选择质量更好的设备和产品,无论是健康和自立的老年人还是需要辅助设备的老人,室内的空间设计都应具有个性化具体考虑到住户的需求。同时室内老年人人体舒适度指数方面也需要进行设计,如适度、温度、通风等方面。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会对室内的湿度变化尤其敏感,通常湿度变化的实际需求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因而极易产生由于湿度不适宜导致皮肤疾病、风湿病等,最适宜老年人生活的湿度应当保持在60%左右。湿度的改良可以选择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养鱼等景观来改变室内湿度,或者使用除湿器或加湿器等电器类来改变室内的湿度。温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一方面,老年人对于温度的变化不仅敏感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也相应的不同,简单而言对于老年人而言20℃左右最合适。室内的通风可以说是老年人日常所需室内最适宜老年人的风速度应当保持在0.5m/s。因此在公共室内空间中室内座椅等家具应尽量避免正对门窗,预防老年人受寒。

2.3 心理使用需求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加不仅身体方面在加速衰老,心理方面也发生不可忽视的变化。由于经历天灾人祸、经济问题、家庭矛盾、丧偶、退休、名誉等影响因素的干扰,老年人一方面需要交流空间,一方面需要自己独处的空间。大型乔木要予以保留,有效利用畸零空间营造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针对室外交流空间应当营造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等,营造能够激励老年人向上的心态。同时由于老年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为聚在一起打棋牌、聊天等。这些活动发生频率高,需要利用好社区现有的室内畸零空间。同时干净的环境能带给老年人舒适的心情,为了营造干净的社区环境,需要及时将生活垃圾进行清理。

3 利用住区畸零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3.1 利用畸零空间对公共活动空间改造策略

调查发现老年人有集体活动传统,故小区内建设聚会、聊天、健身等方便安全的活动交往场所成为老年居民的普遍诉求,将住区内居民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分为室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通过将畸零空间利用合理化唤醒住区室外活动场地,并根据活动主题在相对应的主题场所中设置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设施,如健身器材、临时休息座椅等。并在改造室外场所时应考虑在老年人集中活动区域设计有标志明显的紧急呼叫设施,当老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方便自行呼救。同时针对老人在住区内活动的安全,安装监控设施并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安全。同时考虑到住区内灯具使用时间过长且不更换,亮度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夜间行走及探物,除此之外,应考虑景观需求针对绿化及公共空间的灯具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多样化。

半室外空间的公共活动方案,针对益阳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点,利用楼与楼之间的间距,设计成半室外连廊并将其形成闭合环道,方便老年人在不理想天气下的活动,满足老年人时时刻刻的活动需求。同时在连廊节点处可设计凉亭等小建筑方便老人日常的交流娱乐。

3.2 利用畸零空间对公共服务改造策略

旧小区的医疗需求同样是改造的重点,可将小区门口建筑改建成为针对老年热的医疗护理机构,与此同时可满足各年龄阶段的医疗需求。相比其他年龄人群,部分老年人由于疾病等问题需要全程化的医疗养护,改建的医疗机构不再只局限于医疗,同时应具备全天候医疗养护服务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

为了丰富社区内老年人日常生活,利用底层畸零空间修建小型活动中心提供给老年人使用。可将活动中心的功能分散化和多样化,不同栋底层的功能可不同,例如麻将室、台球室、阅览间、棋牌间、舞蹈厅、书画室等活动空间。在室内设计重点是老年人实际需求,房间应满足隔音、无障碍设计等。

3.3 利用畸零空间对交通系统空间改造策略

住区的道路是小区的“骨骼”,适老化住区相较于普通居住区,住区中的道路承担着更多的功能。由于旧小区设计年代久远道路损坏严重,在改造过程中应平整道路,并完善道路功能如安全功能、识别功能等,道路旁的畸零空间应设置景观绿化带。对住区道路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格设计,利用住区边角空间设置住区专用停车场,实现人车分流,保障住区内的安全。同时由于老年人对步行道的使用频率较高,不仅仅要考虑到道路等级明确保证安全,同时设计曲折的闭合的景观道路保证老年人行走的观赏性。尽可能减少住区内连贯道路系统的高差设计,让老年人在住区放心行走。

同时住区交通系统改造时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保证住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使用轮椅的老年人顺利通过。同时当地面出现高差变化时,应设置坡度应2%以下的坡道。避免小高差绊倒老人。私家车的增多应在面积较大的畸零空间划定停车位。拆除违章搭建,清理楼梯间杂物,为消防车和救护车留出安全通道,保障老人出行便利以及急救安全。

3.4 利用畸零空间对景观空间改造策略

旧小区因管理混乱,原本景观空间变成杂乱无序的畸零空间。在景观改造时,拆除掉小区违章乱建的建筑,找寻可利用的畸零空间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如在老人经常活动的广场、楼体边缘、道路转角处等,将这些畸零空间改造成景观空间。一方面有利于环境的净化,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楼体和楼体周边到路之间的隔离作用,防止楼上掉落的东西砸伤过路行人。老年人难以察觉环境中一些障碍和潜在的危险,因此具有安全意识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老年人身体尺寸及性格特征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住区景观空间的营造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结构和活动特点进行改造,尽最大可能营造适宜环境。

老年人对生活的住区是有感情的,在改造住区景观设计时应尽可能保留居住区原有的古树,尽量维持原有旧住区的生态系统,同时新增树种最好以当地的本地植物为主,利用原有植物和特色,延续旧住区中植物景观,让老人在改建后的住区感受到熟悉与亲和。考虑到住区调查时发现有利用景观地块种菜的现象,可考虑利用楼顶做屋顶菜地种植园区。

3.5 利用既有住宅畸零空间改造策略

既有住宅中的畸零空间改造是整个适老化改造部分的重点,改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楼梯间的改造,由于老年人体力下降楼梯间扶手应设置双边扶手方便老人抓、靠,安装垂直电梯方便高层老年人出行。二是入户平台,安装身控灯用以保证采光并节约用电,合理布置管线不影响出行,禁止平台加安装瓷砖防止老人因突然平台升高而摔倒。三是入口门厅,入口的门牌应具有可识别性质便于老年人寻找,入口台阶坡道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4 结语

通过对旧住区利用畸零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我们应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上挖掘旧住区畸零空间的潜在价值,更好的服务旧住区老年人的生活。住区畸零空间适老化更新作为一个微小的城市事件,对城市住区发展能起到一定的触媒作用,能促进住区空间自发地、缓慢地优化和修补。本文首先通过论述老旧住区发展的既有问题,选定了旧住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对象,并明确了旧住区畸零空间改造的意义。然后通过分析老年人特征与需求,最后提出了住区畸零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猜你喜欢
住区老化养老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杜绝初春老化肌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