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木雕艺术创作技艺与审美精神

2019-07-09 22:13陈拥军
天工 2019年1期

[摘 要] 纵观中国漫漫历史长河,雕刻文化作为贯穿华夏文明史的一条独特文化脉络,其一刀一韵,尽显传统古典艺术之美。木雕艺术作为雕刻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分支,普遍被广大研究学者公认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至今历经数千年,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瑰宝。木雕文化几乎与中华文化文明的发展历程相伴相随,可以说木雕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化身,其题材与内容无一不体现着民间美术的共性。木雕工艺作品常常寓意吉样喜庆、求福求寿、驱邪除恶、祈求平安,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是极为值得探讨与研究的。

[关键词] 木雕工艺;雕刻技法;审美精神

木雕工艺是我国传统雕刻行业中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木雕师利用雕刻硬度适中的木料,以丰富的雕刻技法与形式表现线条、画面的一种雕刻工艺。伴随木雕工艺的进步与发展,木雕作品的审美内涵也更加丰富。木雕艺术从理念及风格上都有极大的探索空间,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观赏者在鉴赏木雕作品的过程中感官与精神层次的享受。优秀的木雕作品经久不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故而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以根雕中的根抱石为例,对木雕技艺以及审美精神进行相对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广大木雕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观雕刻技艺之精湛

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国画,追求意境与纵深,木雕工艺与我国传统绘画技法要求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妙。选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成败,在遴选材料时,木雕师需选择质地适当、层次丰富的雕刻材料,这样的材料雕刻出的作品往往能展现出韵味十足且意境超然的艺术效果。一件根雕作品的成功与否,大多在于雕刻师是否能够将自身见解、艺术审美、雕刻功力与木料天然姿态之美相互交融,可见,木雕工艺作品常常是技法表现与作者感受的融合统一,雕刻作品只有表现出一定的意境才具有生命力。

木雕工艺在操作上大致有勾勒轮廓、逐层刻画、关键部位细化等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上,雕刻师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雕刻钻头进行操作,各个钻头所勾画出的线条各有不同,图案轮廓的勾勒决定画面的整体布局。另外,逐层刻画则是对画面中各个构成的空间处理。一般情况下,结合光影、空间等立体效果,木料色彩的浓淡对应着雕刻师的琢刻深浅,块面的前后、远近也大都是通过雕刻的深浅疏密来表达。逐层刻画这一环节决定着雕刻作品的成品效果,看似平常却最见作者功力,雕刻中的一刀一凿都包含着作者的技艺水平和审美造诣。关键部位细化的这一过程是需要极大耐心和极其细腻的技术才能做到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大多常常需要借助放大镜完成,这也将木雕阴刻工艺的细腻程度提高了一个档次。局部的细化,堪称木雕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配合打磨的手法,通过光影折射出凹凸来体现雕刻对象的质感,最后打磨工序也非常重要,根据雕刻的凹凸转折面来打,因为打磨面积往往非常小,必须反复多次研磨才能达到预想效果,在打磨中也要根据画面不停地调整变化力度,这又是考验绘画基本功的时候了,没有基本功的底子打磨轻重掌握不到位,很可能整个画面就会功亏一篑。

例如,根雕中的根抱石作品,根雕本就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很多的根雕作品当中,细心的人会发现,有的根雕作品不是简单的树根,而是树根与石头的结合体。这种独特的现象,被人们称作“根抱石”,也可以说是木包石、根包石或者是树抱石。雕刻艺术家在制作根抱石作品时也是依形度勢,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形制的同时,经过细致的打磨、精妙的构思,方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根雕摆件。笔者在雕刻根抱石作品《大願地藏》时,主要是根据石头所在的位置,以苍石为底座与树根结合,依据树根通体盘根错节的造型,结合树根自身形态顺势而作,并着重突出地藏菩萨的神态祥和,从而雕琢出具有皱、瘦、透、漏特点的作品。在雕刻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行刀运凿,都必须符合前文重点提出的思路,这也极大程度地考验了雕刻师的技艺、胆量与细心程度。

二、品雕刻作品之雅韵

纵览历史,木雕艺术的雅韵与审美精神,往往以最直观、最具冲击力的视觉形式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观赏与收藏价值极高,这是由于木雕作品自身独特的艺术性决定的。例如,根抱石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无论是寓意时(石)来运转、脚踏实地还是十全十美等美好寓意,还是其本身的那种独特形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要品析作品的意态,最直观的第一印象便是根抱石艺术形象的流畅饱满程度。根抱石作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自然所创造的原始形态,加以雕刻师的独特构思,让其成为具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品,木雕工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也正寓于这独一无二的精巧构思之中。而且石头向来也有石来运转之意,从而赋予了根抱石作品一种美好的寓意,也得到了很多藏友的青睐与喜爱。根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具有意境美的作品,像根抱石更是属于高档艺术收藏品,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这样的艺术作品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意蕴,实际上就是对精神力量的传播。许多根雕师往往会将他们的奇思妙想融入木与石彼此相爱相杀的纠缠中,通过根雕展示给世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在经过人工雕琢之后,不但使其外观更加精美,而且赋予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物竞天择的文化内涵,难得同时展示出了根与石顽强不屈的一面!例如,作品《降龙罗汉》由龙盘石与罗汉构成,旨在探寻佛家精神的同时,又彰显以柔克刚的树根与坚硬的石头,二者原本就是自然界中互不相连的两种东西,却因为机缘巧合融为一体,也可以说,这是极为神奇的审美趣味所在。

木雕工艺让木材的表现力更加细腻精致,别出心裁的立体化形式表现出的美感更加生动灵活,精湛的木雕雕刻手法体现出的不仅是对至工至美的不懈追求,更展现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古往今来的无数优秀的木雕经典艺术品都备受海内外木雕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与推崇。历代能工巧匠在木雕工艺创作方面独运匠心,为枯木经过雕刻之后注入极为强大的表现力,使其底蕴精致细腻,形神兼备。木雕工匠凭着“人力与天然相结合”的理念努力将动感与气韵结合,呈现在平凡普通的木头上,使木雕作品在神态美与动态美的展现上能够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受,从而展现了木雕作品古韵精致的特色之美。

参考文献:

[1]王宏兴.用一颗匠心铸就传世木雕[J].艺术科技, 2015(8).

[2]李泽琛.浅析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中的扁体雕刻[D].上海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陈拥军,1980年出生于雕刻之乡惠安,1995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学习木雕技艺。现为工艺美术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惠安县非遗传承人。

201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同年1月选为第一届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同年4月创作《三重境》获第六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银奖暨“2014年度中国木雕进士”荣誉称号;2015年1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结业;2016年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同年6月在泉州师范大学“2016海峡两岸工艺美术创新与发展高级研修班”结业。2017年由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授予“陈拥军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荣誉牌匾。2018年4月获得“福建省金牌工人”荣誉称号;同年获得“泉州市传统工艺优秀传承人”荣誉称号。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