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析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2019-07-09 22:25黄成茵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精神科解决对策

黄成茵

【摘 要】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2例实施保护性约束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实施保护性约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结果: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原因中,主要由于精神分裂症(64.42%)、心理障碍(10.90%)需要保护性约束。沟通不畅(57.05%)是导致保护性约束的主要不安全因素。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前、约束中及其约束后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性对策,可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不安全因素;解决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nsafe factors of protective restraint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elect 312 patients with protective restraint psycho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8.The unsaf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protective restrai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reasons for implementing protective restraint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schizophrenia (64.42%)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10.90%) need protective restraint. Poor communication (57.05%) was the main unsafe factor leading to protective constraints.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unsafe factors exist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tective restraint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nursing safety.

[Key words]Psychiatry; Protective restraint; Unsafe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保护性约束也称之为行为约束治疗,是精神科常用治疗方法,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1]。通过保护性约束,可限制患者行为自由,保证患者及他人人身安全,并防止损坏公共财物。然而,由于精神病患者自身疾病所致的特殊性,在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自伤、自残及伤人等行为[2]。因此,积极针对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办法,降低因实施保护性约束而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于提高精神病患者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作者特选取本院收治的312例实施保护性约束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312例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保护性约束精神病患者,男性167例,女性14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1.45±4.34)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精神科患者,具有相关的疾病診断和治疗史;2)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检查和病史资料;3)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性疾病,无法配合调查患者;2)本院住院治疗疗效差、未治愈病例,可能存在严重的回忆偏移者。

1.2 方法

统计分析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原因、不安全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性对策。通过相关问卷进行调查,从医生、家属以及患者自身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原因

精神分裂症占64.42%,心理障碍占10.90%,癫痫伴随精神障碍占6.73%。如下表1所示。

2.2 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不安全因素:沟通不畅占57.05%,其次为约束带过紧导致皮损损伤,占17.95%。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3]:1)约束前沟通不畅。通过调查发现,57.05%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畅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由于护理人员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未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得患者未能充分认识此项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而出现暴力反抗,伤害自己的同时,也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未与患者家属就治疗过程中可能采取保护性约束治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家属不能理解保护性约束的意义及重要性,导致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对患者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产生误会,认为是对患者的不尊重,因此不配合临床治疗,从而引起护患纠纷。2)约束中的不安全因素。17.95%为约束带约束过紧导致皮损损伤,由于约束带与肢体间并没有衬垫保护,患者不愿配合保护性约束治疗而极力挣扎,使约束带拉紧导致皮肤损伤。10.90%为约束带约束过松导致逃跑,加上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使得患者逃脱,情况严重甚至导致患者在逃跑中发生其他意外。6.73%为四肢牵引过紧导致关节损伤,护理人员因未按照护理操作流程来执行,没有交替更换肢体位置,也有可能与医务人员的手法错误相关,强拉硬扯,而患者又反复挣扎,导致患者关节损伤。3)保护性约束解除后,护理人员未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部分患者存在报复心理,伺机报复实施约束的医务人员而使医务人员受到伤害。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精神科解决对策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