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2019-07-09 22:22刘雅琴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张掖市保护

摘 要:耕地是国家与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在国家及省市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张掖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及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等行动,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项目区耕地产出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得到较为集中体现。

关键词:张掖市;耕地质量;保护;提升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北以崇山峻岭为屏障,东西以旷野辽远为腹脏,境内黑河水系自西向东平缓流过,形成了肥沃的绿洲平原区,其土壤的肥饶,资源的丰富,堪称河西之富地,塞上之绣壤。正是这一切为这一地区人们提供适宜生存发展的良好条件与环境,也才使这一片土地拥有了“金张掖”的美誉。

一、保护耕地的新时代意义

历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西”建设,九十年代的小康建设和本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张掖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蔬菜基地、玉米种子基地和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多年来,以全省5%的耕地,提供了全省35%的商品粮,为甘肃粮食供求平衡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协调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这些重要论述,道出的是对保护耕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脉和千秋大业的格外关注。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坚守耕地数量红线、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耕地永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二、绿洲农田上的硕果

1.节水农业全国典型

张掖是典型的灌溉农业,水利的“命脉”地位非常重要。2002年3月,由国家水利部批准,张掖市成为全国第一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单位,这是加快张掖农业发展,再铸金张掖辉煌的重大历史机遇。由于农业是用水大户,且灌溉定额大,耗水最多,因此,农业用水摆在了首位。按照“明确水权、以水定产、水价合理”的要求,通过提高渠系配套率、调整农业结构和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等措施,对黑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2.玉米制种业成绩斐然

张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加之走廊空气流畅,特别适宜玉米种子生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张掖种子站就研制出了全国第一个种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张掖市大面积引进玉米种子,經过30多年的发展,至目前面积已经达到百万亩,引进种子加工企业近70家,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多公斤,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是全国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

3.现代农业势头迅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改变玉米制种独一大种植结构,张掖市立足农业发展资源优势,积极培育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优质林果、小杂粮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市形成了100万亩制种、70万亩金张掖夏菜、40万亩中药材、45万亩马铃薯、3万亩食用菌、15万亩设施农业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构建起了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严重短缺

张掖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从总量看,目前张掖市的水利资源总量为26.5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分水9.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50立方米,扣除工业用水和人畜饮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的亩均水量仅有511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同时,从用水结构看,通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农业用水比重仍然偏大,用水量占全市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80%以上,且全市相当部分农田仍采用传统灌溉方式,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又严重浪费水,农业用水粗放,利用效率低。

2.土地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张掖市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先天性脆弱性。特别是随着种植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张掖市来看,过去20年,仅农业化肥的使用量,就增加了近20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出,但也带来了农业土壤、空气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并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同时,农产品的综合加工和循环加工深度不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环境的危害,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3.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较低

从土地产出率看,全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9.2%,GDP总量仅占全省的5%左右。同时,农户地块分散、高低不均,不利于机械化大量使用,劳动力投入高,也使得农业比较效率不断下降。

从土地利用率看,目前未利用土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4%。同时,受纬度、气候等因素印象,张掖属于一年一熟制地区,复种指数较低。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坚定不移地走高效农业之路迫在眉睫。

三、改进的做法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从2012年开始,全市共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5万亩。聚合国土、财政、发改、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按照“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原则,从项目选址入手,选择群众积极性高,村级组织强的村组,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四至范围、土地等级及群众意愿等情况的详细调查摸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对项目区灌溉设施、田间道、生产路、防护林等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然后将新建成的项目区及新增土地等全部移交给当地村组管理。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农田,加快渠、路、林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农民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农业产出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得到较为集中体现。

2.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为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扩大趋势,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从2017年开始,抓住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机遇,开始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全市共确定19个核心示范区。首先,按照“企业申报、县区推荐、市级筛选、考核认定”的程序,筛选认定合格有机肥供应企业;其次,按照商品有机肥质量要求,高规格采购项目奖补肥料;最后,按照“买一补二”奖补原则,严要求兑现奖补政策。通过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一方面,全市丰富的有机废弃物资源,特别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等资源“变废为宝”,得到综合利用;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土壤和水体污染,提高了耕地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3.开展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从2011年开始至2016年,张掖市享受中央和省上废旧地膜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产房建设、改造升级、回收点建设和试验示范等;2017年以来,在继续享受中央和省上专项资金的同时,作为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对废旧地膜清除回收实施奖补政策。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完善设施、收购环节补助和试验示范等。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废旧地膜回收的积极性,按照每公斤补助0.69元的标准,对农户捡拾废旧地膜给予日用生活品兑换或是资金奖励补贴,从源头上减少了地膜污染。从完成情况看,2017年,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1%,2018年超过了82%,有效推进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进程,净化生产生活环境。

4.始终不渝抓好节水农业

结合区域特点,遵循需水规律,立足田间节水,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促进了用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首先,大力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推广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多万亩,累计节约农业灌溉用水12亿立方米,总节本增效近10亿元,特别是其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节水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其次,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缩小普通大田玉米等高耗水农业,大面积推广马铃薯、中草药、食用菌、设施蔬菜等产业。通过降低农田灌水定额,增加生态用水,张掖市走出了北方荒漠绿洲区恢复自然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不仅为本地区生态恢复挤出了水资源,同时还为完成国家黑河调水任务、拯救居延海、保护内蒙古额济纳旗绿洲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文兴、翟同宪.科学发展在张掖.2012.5

[2]张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张掖调查队.2018年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2019.06

[3]张掖市人民政府.张掖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2018.8.22

作者简介:

刘雅琴,张掖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三农”问题。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张掖市保护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甘肃省张掖市:反差强烈 春日现冰挂美景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耕地质量和利用集约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分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