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2019-07-09 06:20李小红
江西教育C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祖父习作课文

李小红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每授一篇新课文,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地对课文进行大体上的把握,非常不易。首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喜欢的事来做,学习就显得轻松而有成效。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创造学习。激情导入的方法有质疑法、揭题法、激趣谈话、关键词导入、简笔画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制造悬念等。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阅读的材料进行甄别、选择,切勿追求盲目滥用。当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时,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着眼于文章的全局,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启示学生围绕问题,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技能对阅读文章进行宏观理解。

如教学《窃读记》,采用关键词导入开始,在学生朗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寻找本段的关键词“不是……而是……”。以关联词为切入点,及时追问:作者匆匆赶到书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窃读”的经历、“窃读”的滋味是什么?学生因有了上述明确的学习导向,就会围绕导向,边读边想,查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提前预习获得的信息,读通全文。很快将“书对我的诱惑”“发现书的惊喜”“窃读”时的复杂心理和“窃读”时的辛酸等作者“窃读”的经历有序地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学生很快地明白到本文讲的是作者放学后匆匆赶到书店,直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整个“窃读”经历和“窃读”的复杂心理,认识了一个热爱读书和对知识渴望的作者。学生对文章的整体了解已胸有成竹,表达的欲望迸发出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浓厚,兴趣盎然。学生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也为下文的精读理解作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学生通过粗读,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但对文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要进一步精读。针对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重点语句和段落创设情境,进行情境体验,感悟文章语言的魅力,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如学习《梅花魂》回忆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这件事时,怎样让学生明白外祖父看到我弄脏墨梅图后,要一改常态严厉地训斥妈妈?不妨创设一个让学生自扮自演的情境,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外祖父严厉训斥妈妈、耐心修复墨梅图进行情境表演。表演时要强调注意外祖父说话的语气和动作。通过表演,学生明白了外祖父喜爱梅花。从外祖父的语言中体会到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是神圣的,不可玷污的。从外祖父“轻轻刮去”“慢慢抹去”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学生通过肢体表演将无声文字化為有声语言,心灵上与文字同步,内心情感与文字融为一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了文章要表达的真实感情,领悟了作者要表达的写作意图,内心情感也接受了心灵上的洗礼,思想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熏陶,对文章也理解透彻了,体验情感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品读课文,收集积累

“温故而知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理论上阐述了品读、积累的重要性,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文章的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借助现代白板媒体直观教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及时鼓励学生摘抄、整理、积累好词佳句、优美段落。不仅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鉴赏水平。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养成积累的好习惯,阅读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丰富起来。

四、典型引路,以读促写

学生阅读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读学会交流和表达。学生的作文素材源于生活,学法取于阅读,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侧重于单元写作重点的典型文章。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习作,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选择典型文章,确定读写结合点,设计一些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小练笔。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一丝体会,找出课文习作的切入点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该文章仔细揣摩,深刻领会,了解他人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的技巧,按照写作的要求,指导学生观察、审题,确定写作范围、写作中心。搜集、筛选、整理写作材料,选择有利于表达中心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仿写、创作,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意识,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把一个完整的习作过程分解到每一次小练笔中,让小练笔成为学生习作的基础,最终化零为整,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外祖父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灵感不是等来的
背课文的小偷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