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航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小学阶段如何“得作文”,笔者结合开展作文课题的实践,谈几点思考与认识。
一、求索本真——“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学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从小学作文的性质说,“成长需要”是课改依循的核心,“课程标准”是准绳,而克服“存在问题”是导向。
一是基于“现状反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价值追求似乎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初衷。其一,作文没有成为自我表达的需要。其二,指导没有成为提高能力的需要。其三,训练没有成为培养灵性的手段。
二是基于“成长需要”。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的具体呈现,作文教学要追求的价值与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写真文做真人。只有坚持“文以载道”的基本原则,带领学生走进火热的生活,去体验感悟,去呈現表达,作文与做人相融通。如此,作文教学才能成为育人的一个重要抓手,语文本质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才能实现。
三是基于“正本清源”。作文的灵气,来自于学生纯洁的童心对环境与生活的切实体验,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回归育人初心,开发作文资源,引导学生体验多彩的生活,感悟成长的精彩,重拾作文的乐趣。
二、阅读生活——“日出江花红似火”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作文不光要读好有字的书,还得带着情趣去读生活这部好书。由此,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生活的引导者、鼓劲人。
一是在文本阅读中积累。造房子需要砖头瓦片等建筑材料,作文如同造房,需要字词句篇的积累,有了丰厚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潇洒挥笔,笔下生辉。
根据学生的身心与学情,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制定校本化的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向各年级学生补充推荐。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作品各有其不同特点,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多样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语言积累,为习作表达积淀。
二是在教育活动中感知。综合与实践是课改的一个鲜明趋势。小学阶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教师要努力寻找科目之间的“联系点”,充分利用各科特点,借力“实践”,把作文与生活对接,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习作源源不断的活水。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又为体验作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教师要抓住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发他们的写作激情,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是在火热生活中体会。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关注多彩现实,热爱火热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周边的事,熟悉的事,有感触的事,学生感到可亲、会写,这些都是作文的素材。
看家乡景,激发梦想。家乡是最丰厚的作文素材库,近年来城市景观日趋完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访身边人,丰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通过调查走访,整理资料,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寻生活趣,陶冶性情。教师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陶冶性情,积累习作的素材。
三、章法有度——“世间无限丹青手”
造房子,建筑材料是必备条件,但建造技术也是必备条件,即写作技法是不能缺少的。
一是低年级。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练习说两句完整的话,练习说几句完整的话。围绕一个意思练说一段话,练习写一句和几句话,练习看图写话,练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小日记的形式表述出来。
二是中年级。结合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结合教材的文本特点,进行片段训练。如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校园,描绘《我们的校园》等。让实践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逐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三是高年级。高年段学生,指导时更侧重于习作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情达意。在作文教学中,不妨大胆尝试“随意式作文”,即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不加过多的限制,心之所想,兴之所至,让学生自由表达。篇幅上,可长可短,几百上千字可以,一两句话也可以。内容上,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读后感及应用文都可以,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受表达的快乐。
另外,作文形式上的求新求异,是个性化写作的重要表现方式。要提倡运用多种形式表达,创设多变化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