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埃及新闻同行说心里话(手记)

2019-07-09 06:17周輖
环球时报 2019-07-09
关键词:阿拉伯语消息报开罗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周輖

作为一名驻外记者,免不了要跟国外同行一起跑新闻、打交道。我来开罗工作近一年,认识了很多埃及同行,他们有的是在埃及媒体工作,有的是外国驻埃媒体雇员,还有的甚至是自办小报或小网站的“总编辑”。他们给《环球时报》记者留下的整体印象是:有拼劲、爱表达、很敬业。

有几位美联社的埃及雇员平时彬彬有礼,但一旦活动开始,他们就会把别的记者挤到一边。埃及记者还善于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国电视剧《欢乐颂》的阿拉伯语版在埃及国家电视台第二频道热播,我和一些媒体同行到译制该剧的“vibration工作室”采访。原定一小时的采访安排因埃及记者的“刨根问底”,整整进行了一下午。

普通埃及新闻从业者的收入不太高,特别是一些小媒体刚入职的年轻雇员,他们的月薪甚至只有2000埃镑左右(1元人民币约合2.5埃镑),与当地公司员工、公务员的收入相比显得略少一些。去年开罗地铁涨价后,一个埃及同行抱怨说,他每天上班单程要花5埃镑,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一次他请客,几经辗转带我找到当地一家烤肉店,两人饱餐一顿只花了100埃镑,之后又花费10埃镑买了茶和咖啡。他告诉我,这对他来说就是“改善生活”,在家里做饭显然要实惠很多。

总体来说,埃及媒体人对中国同行非常友善,并愿意与中国媒体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今年3月两会期间,我作为人民日报社的代表,进入《金字塔报》编辑部,与他们一同制作两会报道和中国发展成就专版。本以为埃及人日常不拘小节,担心合作过程中可能效率不高,但没想到制版当天,从稿件修改、版面规划到大样付印,每个流程都沟通得非常顺畅。负责拼版的埃及编辑对我说:“你们提供的内容很好,特别是照片非常美。埃及读者看后一定会特别想去中国!”

今年4月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在埃及媒体朋友的鼓励下,我尝试用阿拉伯语写了一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埃合作的评论文章,并在埃及发行量最大的《消息报》上刊发。“这下你在埃及是名人了,今天走在街上有人跟你打招呼 吗?”与我联络的《消息报》编辑开玩笑地说,“不过说实话,这样的文章我们真的很欢迎。媒体之间交流,可以让彼此互相学习和了解。跟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媒体的话语权目前在阿拉伯国家还相对较弱,你们应多发出自己的声音。”《金字塔报》副主编萨米·卡姆哈维也在一次聊天中说:“目前在中国设有记者站的中东媒体屈指可数,而大多数媒体的报道倾向常常受西方影响。如何让阿拉伯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中国媒体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消息报开罗
2019年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对河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总理为正面报道 “收买”报纸
开罗一教堂遭炸弹袭击
阿拉伯文学选读课程“五读”教学模式初探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汉阿语气形式对比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