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夏初的五月,我刊发行了2019/05/总第255期杂志。《封面报道》中,我们紧扣西部大开发20年这一重大节点,在梳理总结20年成就的同时,展望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大开发的新契机、新格局。《专题报道》讲述了40年来陕西省属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并邀请了专家全面解读《陕西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成就中总结经验,认清不足,再创新路。《生态文明》栏目将目光锁定在治沙60余年的榆林,细数中国增绿中的榆林贡献,并用图例生动展示了榆林这座昔日的“沙漠之城”向“绿色之城”华丽转变的过程。《特别关注》聚焦“垃圾围城”与大红大紫的“西安人的歌”,关注热点文化现象,追踪城市问题。《西部文旅》中特设《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栏目,呈现中华西部文明纵深度,勾勒中华西部文明的轮廓。
@成果
2019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周年,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这被外界解读为,西部大开发在走过20年后,即将迎来3.0版本的开放开发措施。与过去20年所不同的是,西部地区不再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是逐步减少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帮助,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及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提升对外开放度将是关键之举,即“大开放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正如专家解读的那样,这一阶段从国家层面讲,不再是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三个十年,应将重点着力于内生动力的培育与发展上。
@清风
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榆林市,集中了全省99%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曾是昔日榆林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而就在前不久,榆林市约10万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栽植苗木达50万株。像这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榆林市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为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作出巨大贡献。一个城市的“增绿”工程离不开政府的主动引导与市民的自觉配合,一个“与树相邻、林水相依”的绿色榆林,将为扩展陕西绿色版图增色添彩。
@迎难而上
我曾一直对“垃圾围城”不以为然,直到有一次我在报道中看到,西安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竟有8500吨,而于1994年投用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是西安目前唯一的垃圾填埋场。使用之初规划的垃圾量是每日2000吨,到今天的每日8500吨,已经大大的超出预估。以此推算,明年这个垃圾填埋场就会被填满,而垃圾降解速度则远远低于我们填埋的速度。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最先被填满的是一个个垃圾场,接下来被填满的,就是整个地球。如果“垃圾分类”需要用一代人来形成习惯,那也许从我们这一代开始还为时不晚,我们迈出的一小步,也许就是未来中国环保事业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