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花
摘 要 紫砂壶与宜兴的地域文化血脉相融,简洁质朴、天然灵秀,蕴含古色古香的气质,与宜兴充沛的气场、深厚的人文底蕴十分契合。一把成功的紫砂壶,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具,既体现了古色古香的灵气,又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以紫砂壶“碗莲”为例,通过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浅析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碗莲壶;文化意境
宜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紫砂壶得益于这片土地的滋养,也散发出雅致清逸的灵气,是宜兴雅致生活的代表,让人爱不释手。紫砂壶为茶而生,它自诞生起就植根于深厚的茶文化,与其一脉相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融合茶文化、中国传统诗书画等多种文化精髓,丰富着自身的内涵。
1 紫砂壶“碗莲”的设计
依据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其中,光素器以简约、质朴之美为人熟知。紫砂壶“碗莲”(见图1)是典型的光素器,整壶没有复杂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以简练柔美的线条勾勒壶身,注重自然之形与精神元素的提炼,看似简约,实则最为考验艺人的制壶功底。流畅凝练的线条勾勒出碗状壶身,呈饱满的椭圆形,光滑圆整;壶底设圈足,架起壶身,正如碗底的端拿部分,结构稳定,使作品显得挺拔有度;一弯流出水顺畅,柔而有力,与圈把相得益彰;肩线清晰,转折平坦有力,肩线延伸至流、把,与流、把一气呵成、相互贯通,曲折中有变化、柔美中有韧劲,充分体现出线条的美感;壶盖嵌入盖口,通转流畅,盖面自然盈起恰当的弧度,显得敦厚质朴而不乏优雅;壶钮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处于整壶中央位置,立体生动,看似柔软,实则内蕴刚劲,与壶体相互呼应,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气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外形清丽秀美、气质高洁,深受历代文人雅士喜爱,是中国传统诗书画中的常见题材,影响深远。紫砂壶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与中国传统诗书画相融相通,以莲花作为紫砂壶创作的构思依托,也是自然之举。碗莲是荷花中的中小类型,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江苏苏州所产最为著名,叶大如碗口,花大如酒盅,亭亭玉立,淡雅清香。此壶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收放自如、动静相宜,给人以雅致端庄之感,将莲花柔美清雅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欣赏此壶,仿若看到硕大青翠的叶片上承托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也没有玫瑰的娇嫩美艳,却让人一接触便被其散发出的雅致灵气所折服。泥料的选择上,作品采用黄龙山原矿紫泥制作,营造出淡雅清幽的氛围,提升了整壶的艺术效果。此壶在泥料选用和造型设计上都颇得章法,遵循古法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理解,呈现出超凡脱俗的艺术气质,壶之神韵毕现。
2 紫砂壶“碗莲”的艺术境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莲花总是与江南的诗情画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起莲花就让人对江南美景心生向往。欣赏此壶,给人如诗如画的美感,让人放空心灵,生出悠远、闲静、高雅之感。莲花最初被赋予文学意象始于《诗经》和《楚辞》,《诗经》中用莲花来比喻女性:“有美一人,硕大且卷”,由此,莲花与情爱的隐喻关系初步奠定,在长期的发展中,莲花成了爱情与思恋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莲花又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深入人心,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有着不附庸风雅的清白与高洁,莲花高雅正直的形象呼之欲出,成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准则和君子人格的象征。此外,莲花与佛教也有着密切关联,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数不胜数,莲花座、莲台、莲刹等,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說莲花就是佛的象征。佛家的出世思想主张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为世俗尘埃所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这与莲花洁身自处的品性不谋而合,蕴含着清净的功德和智慧。同时,莲花的宁静优雅又与茶禅“和静清寂”的意蕴相统一,“茶禅一味”蕴含着宁静淡泊之趣,蕴含着人生拿起与放下的境界。以莲入壶,将“禅茶一味”的思想融于壶中,彰显出紫砂的本质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3 结 语
紫砂作品“碗莲壶”将莲文化和紫砂文化相结合,既将紫砂壶拟人化,赋予其纯洁美丽的气质,提升了整壶的艺术效果,又在无形中传承了传统文化,让人们在一壶一茗中洗涤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它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泡茶器皿,更是茶人与制壶艺人之间的媒介,是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媒介,寄情于壶、悦目于眼、愉悦于心,闲暇之余沏上一壶清茶,享受半日清静,是难得的生存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