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络”时代德育的新挑战和新对策

2019-07-08 16:50葛丹丹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挑战交流德育

葛丹丹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带开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微信、微博等应用的广泛传播与发布,象征着“微网络”时代的到来。针对学生来讲,由于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尚不坚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培养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不断加强对他们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微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微网络”时代为德育带来的新挑战的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新对策,以期对我国未来德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智能手机所带来的网络时代对学生具有较深的影响。由于手机、计算机等信息媒介具有及时性、广泛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在迅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网络信息安全性及健康性的监管难度。针对学生德育教学方面,尤其是像我们极力推进对外合作项目的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彰显其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深一层面的则是代表了我国整体学生德育水平。“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对策,为德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1 “微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

“微网络”时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1 具有更为大众化的主体参与度,对参与人没有年龄、性别等任何条件限制,唯一的条件就是具备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便捷的进行交流和信息获取;

1.2 交流形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人们可以在某一交流软件进行条件选取,进而将信息交流的范围缩小到自己感兴趣的圈子里。与此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微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并与教师之间保持沟通与交流,避免了时空的限制;

1.3 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其传播方式包括即时聊天、留言以及微博等多种形式,从根本上提升了人们的参与度 。

2 “微网络”时代为德育带来的新挑战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们对于手机和网络具有较高的使用度,可以说几乎是所有学生都会通过手机来进行网上冲浪,达到交流、信息传播及获取的目的。这种使用率的统计可以表明,“微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智能手机较计算机等其他信息载体来讲,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可操作性等优势,因此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一种信息载体。在其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过程当中,部分学生所关注的内容较为杂乱,难以控制他们德育发展及走向。在传播方面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这就使得网络信息真实性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网络中充斥着的不良文化和思想也对高中生的思维产生了侵蚀,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教师年龄较大,对“微网络”时代的接收速度较为缓慢,导致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难以更加灵活的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如此一来,从根本上加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而过度的管控还会造成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导致其德育教育难以顺利开展,更不用提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了。

3 为应对“微网络”时代做出德育新对策

3.1 将微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激活

为了方便教师与家长沟通,学校应该在校园网或者微博中设立一个家长能够参与进来的版块,可以让家长给学 校发邮件,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学生和教师。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将手持电子设备的教学纳入学校的未来规划之中,任何一位德育管理工作者,都要紧跟时代潮流,将网络教育平台更好地利用起来,使德育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促进高中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3.2 德育工作者运用微网络的能力要不断地提高

3.2.1 提高自身网络素质: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需要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充分了解,在“微网络”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对微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微网络的法律道德规定的教育,对他们的使用时间和地点进行明确约束。充分利用为网络时代的优势,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将我校德育教育打造成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动过程。

3.2.2 由于微网络中的信息和咨询良莠不齐,并且信息量巨大导致难以进行全面管控。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学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并通过融入实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保证他们不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侵害。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经验来对学生在“微网络”时代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指导,从根本上提升德育教育成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微网络”时代正在一步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抓住“微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新的挑战,我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尤其是针对英、日、韩以及西班牙语等专业,在大力推进对外合作项目之前将德育教育水平提升至预期效果。保证学生养成不造假、不传假、不盲目跟风等良好行为习惯,在进行对外交流时彰显我国青少年应用的风范。对“微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进行积极应对,从根本上保证德育教育成效的不断增长。

(作者单位:绍兴越秀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挑战交流德育
如此交流,太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叽咕乐挑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第52Q 迈向新挑战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