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孕育爱

2019-07-08 16:15高凌飞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情感

高凌飞

本文从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三方面着手,着重探讨了英语文学的社会化功能和对教师人格塑造的非典型影响,论证了英语文学的教育功能和对教师本身的教师人格的提升,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更好的进行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自2001年国家颁布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以来,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投入到小学英语教师的事业中来,即便是今天反对英语幼龄化的呼声日渐,小学英语的学习力度仍有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英语课程的启蒙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也愈发凸显。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课及中心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和文化认知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大多数的师范类院校,特别是面向小学教育的师范院校往往根据自身情况去安排教学,有时会出现课程和实践不衔接,学生对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往往一头雾水,问题连连。因此,探讨基于小学英语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英美文学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研究就显得具有一定的革新意义。如何将英美文学课中的文学素养融进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在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英语人文素养的潜在作用,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情感能力培养

教师的情感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处理学生、教材以及自身情感的能力。我为什么做教师?我如何做好教师?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及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情感能力应随着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而提升。课堂是教师的主要阵地,如何正确的处理教师、学生、课本与课堂的关系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情感能力的提高。

1.1 情感能力及其在幼小教育中的作用

任何工作都讲求职业幸福感,教师更不例外,当一名教师能够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教育事业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努力的时候,就更能够获得幸福及成功。而在幼小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小,情感需要往往成为比知识需要更多的诉求。当今世界,人类精神的种种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感情引导和交流。教师,作为父母之外的孩子最常接触的人,对幼儿情感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感能力不够往往会使学生出现对老师害怕有余,亲密不足,是对权威的臣服而不是源自内心的尊敬。所以,教师情感能力的提升对教师的自身发展有着巨大的帮扶作用。

1.2 小学教育的特点

在人生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小学教育因其独特的地位及时期在整个教育阶段占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

儿童化、自动化、个性化、艺术化是小学教育的几个主要特点。“亲其师则信其道”,儿童化就是要在课程的安排中注重有趣、直观、易懂;自动化是指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动自发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自我教育;个性化是要培养和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创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艺术化则是指教育的艺术性,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交流的语言语气,学会说话的藝术。火候的掌握,课堂中的随机应变等都是小学教育艺术的内容。

正因为小学教育有着与其他阶段教育所不同的特点,小学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就更应该遵循这些特点,对症下药,这与教师的情感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英语文学的“反哺”作用

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及小学教师的共有品质外还应对自我专业知识,英语教学法、英语人文素养的提升做出进一步努力。当今中国对教师的要求正是向专业化发展,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学习仍然很重要。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存在的小学英语教师随便化,略懂一些英语也可以来教英语的现状。所以,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仍然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而英语文学,在提高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素质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一席。知文学,修素养,提升专业能力,需求专业发展,是未来我国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2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方式的反思与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阶段对英语教师培养的模式仍然需要改进,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方法仍然需要探索。如何能让我们的大学教育迎合现今小学发展的特点,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很强情感能力的小学英语教师,是摆在每一个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面前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教育智慧,多从人文素养入手,将英语文化融入课堂。由此看出,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教师情感能力培养上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2.1 英语教育专业现状

而对于英语教育这一特殊专业来说,除了拥有上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外,它还具有本专业的特殊问题。英语专业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专业,英语是交流工具,除了沟通作用外并不具备生产性用途。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也相对单一,无非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反复和重复成了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而进入高年级后,抽象的语言学和英美文学更是让学生疲于应付,却没有时间思考其真正的用途和进行总结反思。这使得学生进入中小学后,站在讲台上甚至连课堂基本用语都说不好,更不用说和学生们无障碍交流沟通了。对于相对简单的小学英语知识,则更是心里知道却讲不出来或即使讲出来了学生也不愿听,这使得师范类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往往有很强烈的挫败感,稍加时日,职业倦怠感就由此而生了。

2.2 教学反思与策略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各师范类英语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新方法,确保学生们所学即所用,实现走出校园能上讲堂的“接地气”式教学方法。

首先,英美文学课程方案改革势在必行,现今英美文学课程目标主要针对学生的职前培养,没有将英美文学课程纳入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的范畴。英美文学课堂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通过文学的潜移默化,塑造出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英语教师。

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英美文学课程切不可只讲空洞的文学理论和作家作品,要将文学活化,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让学生更感性的认识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名著”们。同时,也应增加符合少年儿童兴趣的英语儿童文学的讲解,特别是童话、寓言等轻松易读的文学体裁;亦可将所谓“大部头”,如《哈姆雷特》等比较难懂的经典通过话剧等直观形式呈现,只有学生先接受、融汇、贯通,才能在小学课堂上给孩子们带去让他们感兴趣的新知识。

英美文学,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还应将实践及课外教学加入,通过开展文学沙龙、读书活动等一系列课下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接收程度,做到在实践中温故知新。同时,要真正做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通过课堂展示、作品分析陈述、舞台剧表演、影视作品赏析等一系列课上课下的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最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不能一味按卷面的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还应加入各种实践活动的得分及课堂表现分。要给与学生一定程度的自我展示和提高空间。

这样,将英美文学中所包含的西方文学素养一点一滴的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去,才能在以后小学的英语课堂上“言之有物”“言之有趣”。

3 总结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所承载的是一个国家今后能否兴旺发达的重担。教师要有大境界,要有开放的眼光,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怀。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在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对西方文明了解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如何将英美文学课程做好、上好,让学生在这么课程中收获既与实际联系紧密,又能真正提高教师情感能力的认知,是所有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不可否认,英美文学作为语言文学的一部分,对小学英语教师情感能力的培养功不可没,而教师的情感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必须拥有的能力。因此,加大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力度,对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来说是必要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人文素养所带来的高情感能力的作用,才能使小学英语教师获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情感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情感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台上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文学小说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英美常见表达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