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偏执型人格心理特征及对策探究

2019-07-08 20:37邵洵
知识文库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人格辅导员

邵洵

偏执型人格的产生主要受成长经历、生理特质、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应对偏执型人格学生,学校应建立多循环管理机制,加强对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监管,在师爱的关怀下让学生尽情发泄,得到鼓励,找到自我。

1 个案介绍:

夏某,男,该生性格怯弱,狭隘、多疑、嫉妒,报复心理强,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大一入校进校采用《症状诊断量表( 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 UPI)》测试,显示该生为阳性症状学生,属特别关注对象,因与原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相处不来,大一下学期转入市场营销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因琐事多次与同宿舍或周边宿舍同学起冲突,该生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生活习惯严重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引起个别同学的不满,夏某怀恨在心,在大二即将进入顶岗实习期前,为报复该同学,夏某将该生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私藏起来,后在校保卫处和辅导员共同介入下,该生承认为报复同学而私藏笔记本事实,经批评教育后,该生表态以后改邪归正,好好学习,但是过几天又恢复常态。几经劝导,该生屡教不该,辅导员联系夏某父亲,夏某父亲承诺好好教育夏某,送夏某应征入伍,提前办理相关离校手续,之后在办理毕业手续过程中,辅导员得知夏某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应征入伍当兵,随即通知该生办理毕业生毕业手续,由于夏某提前离校,毕业材料不完整,毕业证在管理部门不能按时发放,在辅导员多次沟通让其返校补填相关毕业材料方可领取毕业证的情况下,夏某一再威胁辅导员,多次电话骚扰,扬言缴清学费就应该发放毕业证,否则就状告辅导员,该生常对自己做出的不道德行为执意偏袒与辩护,对自己的缺点及干扰别人的行为无所察觉,也不改正,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常抱有猜疑、仇视和偏颇的看法,对社会上的一些正常现象都觉得很不公平或表示不理解。

2 个案处理:

2.1 辅导员收集相关材料,上报学工管理部门

该生一系列反常行为情况引起了学工管理领导和辅导员的高度重视,辅导员将该生在校期间表现资料留存记录,包括在校心理咨询中心备案,与该生以及其家长沟通电话、短信记录、学校保卫处以及班长与其沟通的短信、纸质证明材料等具体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领导。

2.2 与该生家长取得联系

据实相告该生家长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定,告知该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问题等。通知该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返校办理毕业生手续,补齐相关毕业材料,方可领取毕业证。劝解其家长正视该生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学生到相应的医院做心理治疗并监督执行。

2.3 与该生信任的同学取得联系,鼓励其认识自我

辅导员通过与该生信任的同学取得联系,让其与该生进行情感交流,好好沟通,服从学生管理,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放平心态,让他认识自我并自觉自愿的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后经多方协调,夏某同意委托其信任学生返校办理毕业手续,此类偏执型人格特质的学生的个案事件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

3 个案分析:

结合本案实例及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运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知识,该生属于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类型。人格障碍,又称病态型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没有智力障碍的情绪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怯弱、敏感、多疑、焦虑或对人格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这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地偏离正常,使个体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偏执型人格以偏执和猜疑为主,个体表现为对他人极端不信任,对非常小的摩擦也会表现出愤恨的反应,遇事以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为标准,一旦遭到别人批评,立刻想方法设法予以还击,蓄意报复,与同学、老师关系易出现紧张,偏执型人格缺陷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异于常人,从而极其容易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究其原因,该种人格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3.1家庭管教缺陷,原生家庭爱的错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养成很重要,作为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个性或人格发展的关键性影响。据统计,大部分原生家庭中在那些性格极端、脾气暴躁、经常吵架和打骂孩子的家庭管教模式,孩子更容易自幼急躁、主观、敏感、好猜疑和不听人劝告;而少数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良好沟通,也极其容易形成偏执型人格,本案例中的夏某,由于父母长期两地分居,与父亲相处时间较少,较缺乏成熟男性责任担当示范,母亲无微不至的溺爱更纵容了他的唯我独尊,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管教缺陷,导致夏某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做事后果。

3.2 遗传因素影响,自卑心理作祟

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m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发现,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患人格障碍的人从事犯罪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辅导员在多次与该生家长联系过程中,发现该生父性格比较偏执,思维、观点、语气以及为人处事的风格与该生如出一辙,该生父亲多次表示在该生年幼时认为夏某表现不佳,丢家族的脸,该生自幼受到父亲的辱骂和毒打,从而受到肉体伤害及心理伤害,母亲是传统家庭妇女,对家庭暴力也处于容忍方式。

3.3 不良社会习气影响,价值取向曲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传统父权习性和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上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赤裸裸的功利追逐将大学校园熏染成刻薄的角斗场,更多的带上了名利色彩,从而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五花八门的关系人际脉络,对于部分极端性格同学,极其容易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

4 反思与启示:

4.1 从始至终: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实习企业)”四级心理疾病预警体系,关注心理疾病易患群体

学校在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摸底普查時 ,会给各院系辅导员下达需要关注和重点关注学生名单,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面谈排查的结果,对心理疾病易患群体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档案,为往后的跟踪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在校学生(包括大三在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学校可按症状和轻重程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通过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实习企业)四级协管机制,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开展平时跟踪、干预心理疾病易患群体学生活动。

4.2 明确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管理制度,构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干预机制

家人、同学和朋友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主要支柱,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又对其成长环境和个性特点最为了解。可以说,家长的关爱是大学生战胜困难的心理保障,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学生,辅导员、院系层面要及时通知家长共同关注,帮助大学生尽快摆脱心理困境,对于情况较为危重者,学校要及时通知家长赶赴学校,与家长共同分析病情,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情况确定留校还是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选择留校,则需与校方签定全程陪同监护协议,以明确当事人在教育治疗中学校与家庭责任,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和帮助。

4.3 辅导员加大对学生的关爱,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付出一定不会有遗憾。辅导员老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爱融入到日常教育,尤其是面对有偏执性格的学生,要肯定学生表现好的方面,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爱和独立的人格特质,使其产生满意、尊敬等内心体验。

(作者单位:鄂州职业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人格辅导员
以鸟喻人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漫画之页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