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探析

2019-07-08 01:39马锋王玉芳
工业设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马锋 王玉芳

摘要:在创意经济时代下,苗族文化创意产品在开发设计上同质化现象仍然比较严峻。通过对苗族文化创意开发设计现状的调查,及苗族银饰、刺绣、苗族乐器等苗族元素符号的归纳总结,提取极具代表苗族文化的元素符号,结合变形、夸张、抽象、解构与重组的设计手法,展开苗族文化元素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深度探索。从而探讨出苗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期待新产品使苗族传统文化内涵以新的艺术形式再现。期望传统苗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能推进苗族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发展。

关键词:苗族符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6-0127-02

1 苗族文化创意产品现状

颇具苗族民族特色的符号有:染织物、刺绣、银饰;苗族乐器:芦笙、芒筒、姐妹箫、唢呐、芒筒;节日文化有苗年、牯藏节、6月24日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人们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使得相关产业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市面上涌现出一些创意产品的知名品牌。知名品牌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苗族文化,这种情况的变革有助于苗族地区对于特有文化的保护,但是也在发展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1.1 产品形式雷同

由于苗族当地背景的影响,导致各方面人才极为匮乏,尤其是在文化创新方面,导致设计创新力度不足同时相关人员也没有做到文化的深入研究,致使苗族文化创意产品出现了同质化问题。市场上的创意纪念品和高度复制品较多。高仿品以精度工艺复制、仿制苗族极具代表的物品,如1:1的民族服装、苗族牛角帽、缩小版的芦笙等。创意纪念品是将苗族符号进行适当提取、加工,然后运用在各类产品上,样子好看但实用性不强。目前地域民族之间创意纪念品的体现形式大同小异,没有独特的创新性,更缺乏基于当地特点的设计,造成了这种具有不同特色地区呈现的文化产品差异不大。

1.2 产品档次分化

不同群众因文化素养、审美取向不同,在消费水平和购物偏好方面也有所差异。市场上,苗族文化创意产品在实际中还存在有价位过于分明的情况。对于处在低档次的产品来说,其生产耗去的成本存在限制,在材质的选择上不够严格,做工上不够精致,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没有激起群众的购买积极性,同时还给苗族工艺制品精美的积极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高价位产品通常是通过高超的技艺制作产品,做工精美,耗时较长,从而价格昂贵,更适用于一些收藏者的收藏和研究人员的购买,难以面向普通大众市场。

1.3 产品难成系列

虽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但是对苗族历史文化的挖掘、理解和对苗族相关文化元素符号的提取及再设计上依然比较弱,设计出来的产品与产品之间存在缺乏协同关联性的问题,成系列苗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较少。导致市场上出现的苗族特色创意产品,总体上呈现出单独化的特点,没有良好的形成体系化,因单一的产品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带动群众再次购买。

2 苗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

2.1 苗族文化元素符号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依托苗族历史文化以及该地区独有的人文环境,从而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可以说是创意产品的根本所在。深入其特色文化进行探究,开发出富有民族特点的产品,凝聚出专属于该地区的符号,架构出产品框架,进行产品的设计。苗族精湛的工艺蕴含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象征着苗族文化的形象、特征和价值。苗族文化符号资源可以从造型艺术、精神内涵和民族特色中挖掘形态,并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2.1.1 造型提取

芦笙是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芦笙深受着苗族人民的喜爱,只要有节假日或者活动,都会拿出芦笙来吹上一曲。芦笙由笙管、笙斗、共鸣管和簧片几个部分构成,笙管分两排呈75度角至90度角纵向插入笙斗中,笙管的数量可分为六管、四管和八管。因苗族芦笋使用和所处地域不同,在造型、音量、音色和调试上都有所差异。芦笙在造型上,有的小巧玲珑,做工精美;有的造型巨大,笙管长达五米至六米。芦笙以其特有的音色在苗族乐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特性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化产品,带动文化的传播。

2.1.2 紋样、色彩提取

苗族是一个有口语交流但没有文字的民族。苗绣丰富的纹样记录着生活,成了传承苗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刺绣的题材和纹样多来源于大自然和人们的日常活动。刺绣纹样代代相传,苗族服饰上常见的纹样有龙纹、蝴蝶纹、乌纹、鱼纹、铜鼓纹、花卉纹、卷草纹,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画面的刺绣纹样。苗族刺绣纹样注重对称、均衡、旋转、放射、重复的构图方式。在刺绣配色的选择上,苗族妇女们多以黄、红、紫、红、绿等彩色为主,以青线为辅。苗族妇女们在用色上不局限于色彩的规律性,红色搭配紫色、绿色,黄色搭配紫色,用色全凭自己对色彩的理解、追求。在进行设计时可借鉴苗族的用色方法及刺绣纹样图案,将其应用在适当的现代产品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在美化产品、吸引人眼球的同时也将苗族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苗族文化,这样有利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1.3 材质符号提取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承载者。苗族银饰很有特点,银角帽上大银角的高度几乎是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呈现出一种巍峨之美,银饰的佩戴显示着苗家姑娘的端庄大气之美。苗族银饰造型不仅在题材和纹样上具有其独特的美感,更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向外界展示着苗族丰富的社会内容。苗族妇女喜欢在深色的土布上绣上精美的刺绣图案,服饰上配以制作精美的银饰和发声悠扬的银铃。精美的刺绣打破了银饰原有的冰冷感,姑娘穿上衣服后一动一静间再现有声有色,色彩绚丽的效果。在设计时可以借鉴苗族多材质相结合的手法,对产品的材质进行调研、整理,再结合其他材质对产品进行设计,多种材质的加入融合,设计出的新产品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2.2 基于苗族文化符号的创意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

2.2.1 体现文化创意产品在生活中的价值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苗族地区提供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跨过了两大发展时期,分别是初始的纪念产品阶段,这也是该行业初步搭建的时期,通过摸索又来到衍生产品的创造期,从目前来看,已经来到第三个时间周期内,通过设计将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在生活中的现出来。设计师如果期望达成这样的要求,应该从生活中汲取创意的灵感,结合苗族文化构想出新颖的产品。从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来看,其不单纯只是一种商品,更是文化的传递。由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已经不会再为基础物质而发愁,而人们会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生活价值上,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须要从实际生活中找寻切入点。

2.2.2 面向消费者的创新设计

设计出来的产品想要销售出去,就得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能力也慢慢在增强。而且人们的购物喜好不同,有的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喜欢新鲜的事物;有的喜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但更注重产品的品质;有的喜欢独特、张扬的,这样更能凸显自己个性。通过对苗族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信息整理,设计师要设计出具有浓郁苗族文化特色,又要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就得做好市场调研,在设计时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

2.2.3 设计方法

夸张与变形:将提取出来的极具苗族文化特点的符号,如芦笙、银角等,在其原有的形态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或放大、或缩小、或拉长的变形,以此得到新的产品,新的产品多为纪念品和地区标志。

简化与抽象:文化创意产品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与苗族文化特点相结合,抓住选取苗族符号的主要结构、造型、色彩,将符号中过于复杂的部分去掉,留下最核心的元素,加以设计应用于新的产品中。

解构与重组: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苗族文化符号,并抓住其特点,将其进行解构再结合自身已有的设计知识和能力进行重组与再设计,得到具有时代感又传承着苗族文化的新产品。

3 结语

如今,中国文化创意新产品尚未找寻到固定前行的方向,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很难形成重大的突破。同时时代更替过快,设计师很难静下心来真正进入到当地文化之中去探索,有的只知道一味地效仿前人设计而忽视了本民族的文化。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去围绕人,围绕本民族、围绕生活做设计。苗族文化干百年传承下来,没有被人们丢弃,必然具有被传承下去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对苗族文化符号的深度解析、提炼,为苗族文化创意设计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知识,使得设计师能更好地去感受、了解苗族文化及内涵。加入现代的一些设计理论及技巧,将苗族传统文化與现代审美相结合,构建苗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语言之间的对话,期望使苗族传统文化内涵以新的艺术形式再现,将传统苗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碰撞,以此推进苗族文化在文化创新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华,苗族银饰的美学取向探究[J].凯里学院学报,2009,(5):12-14.

[2]朱晓萌,从苗族银饰的构成艺术探究其内在价值[J].天津工业大学,2007.

[3]张玉华,刘晓东.试论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2011,(2):122-125.

[4]黄亚琴,单文霞.安顺蜡染纹样、色彩及其表现形式探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014,(1):70 -74.

[5]肖进源,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研究[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0.

[6]杨昌国,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7.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各级大剧院的发展状况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