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伟
【摘 要】 通过分析华为国际研发历程,总结出华为企业研发国际化的三个特点,即:投资主体以发达国家为主、投资趋势有所转变向新兴经济体转变、投资方式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投资。最后通过上述分析,对我国企业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给民营企业提供相关启示,为其今后OFDI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华为 OFDI 研发区位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研发活动的重要动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耕,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不再仅限于生产、分销等方面,而是寻求新的突破——研发领域逐渐兴起,海外研发也掀起了国际化浪潮。
根据世界投资报告,2015年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中国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对于自主创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的研发中心也在快速增长,中国海外研发的进程不断加快。不过我国海外研发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如何进行区位选择,从而构建全球海外研发布局仍是重要议题之一。
1、国内企业海外区位选择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OFDI迅猛发展,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环境都是一场冲击,然而再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依旧呈现增长的趋势,在规模扩增的同时也伴随相应的问题:中国企业在投资区位选择的分布上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1.1区位分布在总体上不均衡
根据中国的OFDI现状来看,中国在开展OFDI的区位选择上存在着密集分布的特点,整体上分布不均衡。截止2012年底,中国对亚洲的投资流量约648.89亿美金,占总流量的74.1%。这表明中国绝大部分的投资项目集中在投资环境适宜、资源丰富、距离近、具有文化同质性的亚洲地区。相反,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份额占比相对较小,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海外投资流量额达到135.1亿美元,仅占总流量的15.4%。
1.2能源资源投资区域过度集中风险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己经逐步进入了中后期发展阶段,但经济比较优势依旧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中,与当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实力不相匹配。中国经济的腾飞更多依托的是能源资源,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在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发展阶段,国内资源不免有些匮乏,这就使得中国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资源和能源丰富的区位国。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2005年就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2013年2月,中石化用10. 3亿美元收购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50%的股权;2013年11月13日,中石油投资约26.2亿美元收购了巴西最大的能源公司秘鲁公司的总股份中的1. 45亿股等。此外,出于政治问题等原因,导致中国跨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发展并不稳定,潜在的危机对于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1.3投资主体本身非国有经济比重小
目前跨国公司仍然以国有企业为主。截止到2012年,在中国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排序上,国有企业稳居前三。目前,国际投资市场中,中国的大型国企投资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行为,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家利益,因此这种格调导致于对民营企业的忽视促使海外直接投资的不平衡发展。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行为,不免让东道国政府思考背后是否有中国政府的影子,政治风险上升。如中铝为增持澳大利业力拓公司的股份而惨遭失利、华为在美国的投资一直频频受阻等等。此外中国政府和机构在咨询和融资服务方面尚有不足,对海外直接投資企业的服务发展缺少引导。政府监管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审批审批部门多、程序复杂,致使跨国企业用汇的不便,运载资金频频受阻,大大增加了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交易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2、华为企业华为国际研发历程分析
2.1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进入模式
华为研发国际化主要采用了三种进入方式,分别是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跨国研发合作和跨国并购。华为公司在其研发国际化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进入方式,不同发展阶段所采用的进入方式也截然不同,对不同区位的进入方式也有所差别。
华为公司自1995年正式进入海外市场后,初期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并获得了一定国际知名度后,华为将目光转向了发达国家市场——通信业起步更早、技术领先、市场份额更大的发达国家。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对于发达国家的制度和人文环境还需要检验的积累,因此华为选择以绿地投资的进入模式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在积累足够的检验、人才之后,华为开始尝试更易获取技术的合作研发和跨国并购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转变更有利于获得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能规避东道国的相关限制措施,缓和东道国居民的抵触情绪,共享知识技术进步,形成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
此外不同的投资区位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资源成本。因此在进行研发投资时,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进入方式对跨国公司来说更重要。欧洲通信行业发展悠久,通信业发达,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高,不利于华为企业独立进入。因此,华为公司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与当地有经验的运营商、东道国政府机构以及知名高校合作,开展联合研发。既能降低投资风险,又能吸收和借鉴合作双方先进的研发经验。而在亚非拉地区,这些相对技术落后的地区,华为公司多采取新建研发中心的进入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贴近市场,降低研发成本,而非获取技术,因此采取绿地投资还可以保护自身的专利技术,防止技术外泄,培养出新的竞争对手。如华为通过并购美国科技公司的方式来间接布局其在美研发活动,从而有效避开了美国政府的限制。
华为公司在制定研发全球化战略的初期就制定了专利国际化战略,积极申请海外专利。截止2005年底,华为技术专利申请数达全国第一。专利国际化可以说是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拐点,一方面保护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不被盗用,另一方面也便于产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从而使华为公司的海外研发活动顺利进行。
2.2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区位影响因素
从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华为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主要包括市场因素、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政策法规和自然环境等。对于华为企业本身来说,市场因素是其首要考虑因素。作为华为企业研发创新的出发点一直就是客户需求,华为公司通过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技术,使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当华为客户遍布全球各地,为充分研究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华为需要在市场规模大的位置设立研发中心,这样才能最有效地收集客户群体信息,从而为客户创造出最贴合的技术。其次,在基础设施健全的区域进行研发创新也可以降低研发成。对于华为来说,吸收技术和获取高科技人才是其进行海外研发投资的首要目的,所以选择人才科技实力强劲的地区进行投资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最早华为在2001年进入德国市场,并与德国本地代理商签订合同,将自主生产的光纤传输设备10GSDH销往德国,由此打开了西欧市场的大门。由于美国市场的限制,华为将目光转向了加拿大。2010年,华为公司在渥太华卡纳塔开设了在加拿大的首个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无线、光纤和 IP 网络领域的一系列研发任务。2010年,华为在日本东京设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主要从事终端的研发任务;2013年,该研发中心迁至日本横滨。在5G领域,华为还与软银集团和NTT Do Co Mo两家日本运营商共同联合开发,并期望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展开合作。除了日本研发中心外,华为还于2016年在千叶县投资建设工艺研发实验室,其主要任务是与日本供应商合作,联合进行华为的终端产品的工艺研究。
综合分析华为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是优先选择发达国家,获取其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投资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占75%以上,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较少。由于全球化趋势的演变,华为自身投资趋势有所變化,从最初的100%发达国家投资区位下降至78%,能看出华为在投资区位选择上逐步有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此外,从布局来看,华为不再是粗放式投资二是精细化投资,更加精准的选择适合的投资区位进行发展。
3、华为公司研发国际化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3.1合理布局海外研发机构
在研发国际化的不同阶段,企业一般会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企业通常采用总部集中式的研发布局,但劣势是职能集中于总部难以及时获取市场需求,同时这样的研发模式也无法深入发达国家开展研发活动,因此难以获得当地领先的技术。因此,华为开创性的放开各研发机构的自主性,各子部门相互联系、信息共享,资源不再集中,而是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客户需求合理分配,按需流动。
3.2客户需求决定研发方向
始终重视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一直是华为公司的主要战略之一,正因为这样的战略,华为才能在各个区位生产、发展直至现在庞大的规模。因此,跨国企业在布局国际化的道路时,要效仿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研发布局要靠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接触市场需求,在根据市场需求转变从而及时转变公司的战略方向。
3.3融入全球产业链
国际分工体系的变化及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为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带来了契机,基于此背景,各行业企业应当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创新,由资源、劳动密集型向知识、资本密集型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华为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在全球范围合理布局研发机构等做法使其可以突破瓶颈,由“微笑曲线”中部的低附加值环节向两端的高利润环节移动,逐步融入全球产业链,并引导技术革新与升级。因此我国跨国企业可以在将产品卖出之前,先将企业本身的研发机构建在东道国去,通过研发国际化带动产品国际化,这不失为我国企业进行海外研发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衍泰,范彦成,汤临佳,王丽.开发利用型海外研发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国家距离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8,36(05)
[2] 陈衍泰,李欠强,王丽,吴哲.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东道国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J].科研管理,2016,37(03)
[3] 郑磊.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研究[D].南开大学,2009.
[4] 程家昊.关于国企根据国际投资理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以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