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晶晶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更是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素质息息相关。高校在大学生校园实践活动过程中,为大学生创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和实践环境,也是大学生能否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大学生自己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应理性看待,尤其是避免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6-0149-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扬的重要内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肯定,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发扬则体现了古今结合、以史为鉴的学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 5月 17日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向四个方向看”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找准了切入点。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当下对传统文化创新性继承和发扬的必修课,也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工作者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创新性思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传播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内涵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思想政治教师以通过扎实的理论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材为中心,通过言传身教与教学方法创新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体系,认知、认同并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涵,并把传承和继承传统文化作为成长成才的重要目标。
首先,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定期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培训班,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培训模式,让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将文化底蕴融汇贯通,融入到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不仅要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形。所谓立德树人,只有教师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才能让学生做到克骄防矜。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言传身教,更要在生活中做到模范。一是将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类似的时期做对比,举例说明施政者基于何种家国情怀,采取了何种解决措施,并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和效果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同时增强大学生对先贤大德道德上的钦佩,充分培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是辩证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利国利民的见解,惩恶扬善的解决办法,彰显“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三是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为学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尊重和包容学生的缺点,耐心提出整改意见,用心诠释“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个人修为。
其次,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认同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以传播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性课堂。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国的传播则应以多种方式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一方面,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应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具体教学形式可以举行以学生为主的案例视频讲解。教师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搜集整理,选些具有社会代表性的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在课堂中播放,通过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举小组代表在课堂中阐述对该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和做法,教师再进行现场指导。同时,也可以针对社会现象中的某一问题举行辩论赛、诗歌朗诵、个人演讲等等。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方式及时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主流趋势的学习。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定期宣传近期党政理论方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生活中。
最后,多种考核方式强化学生认同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同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课堂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言传身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至于怎样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则需要学生自己把優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一方面坚持“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测评来检验并督促大学生加强平日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加强试题的灵活性,激发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大学生应将书本上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当下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其原因以及影响,对以后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身体力行,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另外,也可通过“学习我先贤”的大德精神的光辉事迹,指出其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总之,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习,更要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创新性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实践中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论认识。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把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也是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场馆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主动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一是教师可以实践课程为依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或者社会团体,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能仅停留在头脑中,更要在社会实践中用行动表达。二是教师可以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级讨论会或者辩论赛,针对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风气进行解读,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三是教师可以校园网络为依托,通过线上学习交流和线下的讨论,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情况。
高校也应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阵地,宣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一是学校应积极组织各学院和机关单位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阵地,例如利用学校的建筑白墙,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制作成文字或者图片进行宣传。在学校中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可以通过校园实践、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校园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对比赛优秀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学校要以校园建设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在校舍建筑风格、道路命名、标志性宣传标语等方面都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与网络平台建设一道,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站等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宣传体系,在学校日常广播中加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板块,在学校的校报和学报中征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资料,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
三、以创业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自身在校园通过课堂教学与校园实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基础性學习,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还需要大学生不仅在生活中自发地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生活出发点,更要以自己是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主人翁身份自居。只有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去,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精华的一部分。
大学生如何以创业的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一方面,打好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仅要把学习的精神用课堂的形式融入到头脑,更要把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仅要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传承和发扬,更要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理性看待。在中华文化的传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不适合时代发展的内容。但是,我们要正确看待,不能一味地贬低或者抛弃,而应有所取舍,尤其是要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近年来,“过洋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仅说明人们对西方文化的侵入没有理性看待,更表明人们对于文化的追崇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很多人为了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迷失了对传统文化学习和继承,尤其是在当下社会风气相对急躁,很多人盲目跟风、赶潮流,认为老一辈的传统文化精神都是过时的、没用的,甚至于摒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殊不知,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才有了今日的中国之强盛,才有了今日美好的生活。所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年轻一代人中,主要是大学生的传承的意义是深远而重大的,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不仅是摆在高校思政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