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畅 李丹丹 张欣悦
摘要:以强雌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纯合自交系Ma1和M地为母本配制的5个杂交组合和当地品种杂1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年份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调查与比较分析,筛选出耐弱光性强且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以不同生态型的强雌性系为母本的组合M地×M6与Ma1×M6在植株性状、开花特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参试组合,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2个组合雌花数多、侧枝数与蔓数适中、单瓜重大,组合M地×M6与Ma1×M6的理论产量较高,最高分别达到62 965.35、60 571.80 kg/hm2,均高于当地品种22.92%以上,为优良的雜交组合。
关键词:黄瓜(Cucumis sativus L.);耐弱光;杂交组合;性状调查;品质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0-0104-05
Abstract: A native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variety and 5 hybrid combination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hich developed by crossing strong female line Ma1 or MDi as female parent with other 4 male parents.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ality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aiming to screening excellent hybrid combinations and breeding some new cucumber varieties resisting low-light stres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s of MDi×M6 and Ma1×M6 which female parents were subgynoecius line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types were superior to others in botanical characters, flowering characteristics, yield and qu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V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line. Some characters of high yield were expressed in these two combinations, such as the higher rate of female flower, the proper lateral branch and vine and weight of single fruit and so on. The theoretical yield of MDi×M6 and Ma1×M6 were the higher with 62 965.35 kg/hm2 and 60 571.80 kg/hm2, both were superior to the native cucumber variety hybrid1 by 22.92%,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most excellent and suitable combinations for popularizing and planting locally.
Key words: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 bear the weak light; hybrid combination; trait investigation;q uality analysis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地带,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北方黄瓜多以保护地栽培方式为主,冬春季节弱光条件下黄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植株生长停滞,叶片反卷,叶色趋黄,化瓜率显著增高[1],瓜条生长迟缓,畸形数增多,产量下降,严重时造成绝收[2,3]。弱光一直是北方保护地黄瓜栽培和连绵阴雨期生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培育出耐弱光能力强的优良黄瓜品种对于棚室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黄瓜生产栽培中注重品种的创新,通过生物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相结合,创新了一大批优良自交系、雌性系等育种材料,并培育了一系列新品种[4]。同时优化了黄瓜种质资源的耐弱光性及抗病性,有利于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5-8],这些研究为选育优良新品种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黄瓜品种的选育也已更新换代,在品质与抗病性方面要求提高,培育出适合北方冬春季栽培的黄瓜新品种至关重要。本试验在前期耐弱光鉴定、筛选的基础上,选取耐弱光性强和一般配合力高的强雌性系Ma1和M地为母本与品质优良的4个品系杂交,调查杂交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以当地品种杂1为对照,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耐弱光性强的黄瓜杂交组合,为耐弱光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以华北类型黄瓜材料Ma1为母本杂交,以4个优良品系为父本,杂交而成的4个杂交组合Ma1×M8、Ma1×J1、Ma1×S20-3-2、Ma1×M6及华南型黄瓜M地×优良品系M6,以当地品种杂1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4月初播种,5月中旬定植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试验基地冷棚。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组合取10株用于测量15节内植株性状及开花习性。于6月中旬开始采收,对果实商品性、产量性状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
1.3 试验方法
1.3.1 植株性狀及开花习性调查方法 待植株长到15节位时,调查株高、侧枝数、蔓数和真叶数等植株性状;调查植株始花节位,在植株15节内测量瓜码密度及雌花数,并由此确定性型。
1.3.2 品质性状测定与方法 采集黄瓜中部叶片1 g,在液氮中固定20 min,放入-8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待用,测定前用研钵粉碎后混匀。采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用葡萄糖制作标准曲线;采用间苯二酚法测定蔗糖,用蔗糖制作标准曲线;按蒽酮法测定淀粉含量,用葡萄糖制作标准曲线[9]。
1.3.3 果实商品性及产量性状调查方法 果实成熟后,将随机选定植株所结果实进行品质分析,采用直尺测量瓜长、瓜把长,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瓜横径。此外对果实的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刺瘤性状进行调查、记录。果实成熟后,随机调查产量及单瓜重。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和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比较
2016、2017年黄瓜各组合植株性状见表1。由表1可知,各组合15节内株高在65.50~77.67 cm,对照杂1两年的株高分别为89.67、92.23 cm,各组合间株高差异不显著,各组合与对照杂1的株高差异显著。15节内侧枝数方面,Ma1×S20-3-2与对照杂1最多,为3.00个,Ma1×M6最少,为1.00个,其余组合侧枝数均为2.00个,Ma1×M6侧枝数与其他组合及对照差异显著。在蔓数方面,2016年对照杂1为10.00个,Ma1×M8与Ma1×S20-3-2蔓数较其他组合多。在真叶数方面,各组合15节内真叶数在16.00~21.00片,对照杂1真叶数两年分别为15.00、16.00片,各组合间及组合与对照杂1的真叶数差异不显著。
2.2 开花性状比较
2016、2017年黄瓜耐弱光杂交组合开花性状见表2。由表2可知,在生态型方面,各组合除M地×M6为华南型外,其他组合均为华北型。在性型上,各组合除Ma1×M8与Ma1×S20-3-2为两性型外,其他组合均为强雌型。在两年的15节内瓜码密度方面,对照杂1最多分别为13.00、12.00个;组合Ma1×M6、Ma1×J1与M地×M6为9.00~12.00个。在15节内雌花数方面,对照杂1最多,两年的雌花数分别为14.00、15.00朵,Ma1×S20-3-2雌花数最少,分别为6.00、7.00朵。植株始花节位在3.00~5.00节,对照杂1始花节位为3.00节,各组合间及组合与对照杂1的始花节位差异不显著。
2.3 商品性比较
2016、2017年黄瓜杂交组合果实商品性比较见表3。由表3可知,2016、2017年对照杂1的瓜长分别为24.63、25.87 cm,各组合瓜长均显著长于对照。在瓜把长方面,M地×M6瓜把长最短,两年分别为2.12、2.00 cm;组合Ma1×M8与Ma1×S20-3-2瓜把长较长,两年均在4.00 cm以上。在瓜横径方面,M地×M6瓜横径最长,两年分别为4.63、4.24 cm;其次为组合Ma1×J1,两年分别为4.13、4.2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组合。在果实性状方面,各组合果皮颜色除组合M地×M6与Ma1×M6为绿色外,其余皆为深绿色;组合M地×M6为瘤稀无刺,Ma1×M6为瘤稀刺稀,其余组合均为瘤稀白刺。在果肉颜色上,除M地×M6与Ma1×M6颜色偏白外,其余组合和对照均为淡绿色。
2.4 品质分析
2016、2017年黄瓜耐弱光杂交组合品质分析见表4。由表4可知,各组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32%~3.32%,不同年份各组合间及组合与对照杂1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在蔗糖含量方面,组合M地×M6两年的蔗糖含量分别为0.28%、0.25%,对照杂1为0.11%、0.14%,该组合的蔗糖含量与对照杂1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组合蔗糖含量在0.09%~0.21%,与对照杂1差异不显著。在淀粉含量方面,M地×M6两年的淀粉含量分别为3.12%和3.34%,其余组合淀粉含量的变化在1.78%~2.8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维生素C含量方面,2016、2017年对照杂1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08、0.11 mg/g,2016、2017年M地×M6和Ma1×M6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16、0.14、0.18、0.19 mg/g,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组合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杂1差异不显著。在口感上,组合Ma1×J1口感一般,其余杂交组合与对照杂1一样,口感均脆嫩、偏甜。
2.5 产量性状比较
由表5可知,对照杂1两年的单瓜重分别为241.37、214.16 g,M地×M6两年的单瓜重分别为296.96、319.26 g,显著高于对照;组合Ma1×S20-3-2两年的单瓜重分别为209.40、192.36 g。产量方面,对照杂1两年的产量分别为48 520.05、46 613.40 kg/hm2;组合Ma1×M6两年的产量分别为60 571.80、58 848.15 kg/hm2,分别高于对照24.84%和26.25%;组合M地×M6两年的产量分别为59 638.50、62 965.35 kg/hm2,分别高于对照22.92%和35.08%。Ma1×S20-3-2和Ma1×J1产量较低。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组合Ma1×M6与M地×M6表现为第1雌花节位低、雌花节率高、瓜码密度高及单瓜重大等高产性状,两年的理论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此外,两组合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口感脆嫩、偏甜。各组合间15节内株高、蔓数、真叶数与对照杂1差异不显著,组合Ma1×J1与Ma1×S20-3-2产量和农艺性状不突出,筛选出组合Ma1×M6与组合M地×M6为表现良好的杂交品种。
黄瓜单瓜重、瓜长、瓜横径等果实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黄瓜瓜横径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瓜长影响次之。本研究中组合M地×M6瓜横径、单果重高于其他组合,表现为高产。黄瓜雌花节率、第1雌花节位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株高、分枝数和蔓数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本研究中,华南型强雌型品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表现为高产性状,刘松虎等[10]研究表明,黄瓜杂交组合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与其亲本的生态型相关。在黄瓜品质育种中,应尽量扩大父母本的遗传及生态型差异,选择性状优异的亲本培育黄瓜杂交种,增加黄瓜后代果实品质的遗传变异率[11]。优质栽培已成为黄瓜生产的重要方式,诸如嫁接栽培、黄瓜果实套袋栽培等[12,13],弱光逆境条件设施栽培中,提高产量和品质是黄瓜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对不同弱光耐性黄瓜组合的植株、品质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了解各组合生长特性,进而根据其农艺、品质及产量性状筛选出优质、高产、耐弱光性强的黄瓜杂交组合,为耐弱光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选种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海濤,秦智伟,李丹丹,等.黄瓜耐弱光性鉴定指标研究及其苗期与成株期的相关分析[J].中国蔬菜,2016(8):35-39.
[2] 高丽红,张福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113-116.
[3] 王永健,张 峰,许 勇,等.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蔬菜,2005(增刊):7-12.
[4] 顾兴芳,张圣平,王 烨.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5(12):1-7.
[5] 李丹丹,司龙亭,牛海臣,等.黄瓜耐弱光性的多元统计分析[J].园艺学报,2009,36(4):501-506.
[6] 李丹丹,崔洪秋,刘 芳.弱光胁迫下黄瓜霜霉病抗性评价与分析[J].植物保护,2016,43(4):621-626.
[7] 曹守军,李 涛,姚建刚,等.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植物学鉴定及聚类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35-37.
[8] 李金玲,徐志森,崔 炯,等.早春大棚黄瓜品比试验[J].北方园艺,2002(2):13.
[9]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 刘松虎,黄 镶.黄瓜杂交种与其亲本的果实品质比较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3):34-36.
[11] 李丹丹,马光恕,田立波.黄瓜果实黄色线相对长度的遗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9):113-118.
[12] 梁根云,刘 娟,邓 玲,等.不同嫁接方法对冬瓜植株长势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7(7):60-62.
[13] 苏世闻,陈先知,周友和,等.不同南瓜砧木品种对嫁接黄瓜长势及产量的影响[J].蔬菜,2018(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