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
摘要:高职院校语言文化是高职院校通过各项语言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价值定向,高职院校语言文化是院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媒介。高职院校语言文化的建设是复杂的,其中包含了高职院校语言在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定位、让师生或者员工对于规章语言的态度进行修正和完备。“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理念完善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体系,培养高职院校尊重规章语言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内涵;途径
高职院校语言文化是高职院校通过各项语言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价值定向,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的需要,对人权进行尊重,提升人的发展空间。所说的价值定向,其中包括了老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还包括学校管“人”,既包括教职员工同样也包括学生。教学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语言及管理模式,也是高职院校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媒介,它既是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反映形式,又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实质。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题。本文对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提出观点,通过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考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其阐述个人看法。
一、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
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总体来说是十分复杂的工程。因为它不仅仅是指高职院校园内的规章语言来制定,修改,执行。里面包含了制定语言的大致文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投入实践,通过高职院校的不断反馈进行修改,无限制的进行循环,不断的把规章语言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高职院校所在的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机制和政策系统,一种身在其中、离开它就无所作为的环境氛围。个人认为,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大概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高职院校语言建设中的文化定位。
2.高职院校规章语言的制定、修改和完善。
3.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对规章语言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规章语言在高职院校的执行力。
二、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特性分析
想要建设良好的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高职院校的语言文化基本特征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民主性。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民主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指高职院校规章语言在制定过程中应当体现民主性,高职院校规章语言应该在其所涉及的范围内形成,并且能够确保涉及的人员能有自由发表个人意愿得到机会;其次,高职院校的规章语言应该在尽可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下进行;最后,语言实施过程应具有民主性的体现。
(二)规范性。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规范性也是在三个方面体现的:一是语言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应显示公平公正:二是高职院校规章语言的具体内容应显示出合理性;三是规章语言的制定、修改和实施程序具有规范性。
(三)相对稳定性。高职院校语言文化是在其院校的长年累月中所积累形成的,无论是严格的规章语言还是带有人道主意色彩的道德礼仪,都是时间的累积所产生的,拥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种相对稳定性要求:一是高职院校语言文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统一的;二是当高职院校的规章语言得以形成,不能随意进行修改,或者废弃。三是各项规章语言应该具有协调性。
(四)創新性。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稳定性是不排除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的。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只是守着旧版本,墨守成规,不去推陈出新,只会退步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创新意识是高职院校发展客观需要,从客观上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各个方面的建设都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语言文化中则表现为完备语言的创新型和语言性。
(五)职业性。高职院校语言文化的建设必须突出职业方面的良好素质。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规章语言的首要内容应该是确定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学生如何能成为高技能人才作为纲要。通过规章语言本身的规范性及其执行,提升老师学生遵守规章语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奖惩,激励和约束等规章语言作用,指引教师逐步提升自身的理念概论和技能实践素养,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屹立在某个行业领域的最前沿;指引学生更加热爱对知识的探索对技术的钻研,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三、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如果想建设良好的高职院校语言文化,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累计,不断生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高职院校语言文化是具有特殊属性的根据这一特点,在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走“以人为本”的路线,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的语言体系,培养教师和学生尊重高职院校规章语言的文化氛围。
(一)坚持走“以人为本”的路线。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是坚持走“以人为本”的路线,充分发挥老师学生员工在高职院校规章语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走“以人为本”的路线,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工作态度,是高职院校在进行管理当中的根本目标。高职院校教学语言文化建设要通过教学语言的制定和执行,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者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开掘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要觉得的内在潜力,从而让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一个台阶并让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充分培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教师高职院校进行重大决策和在高职院校进行规格语言制定时的参与及学校重大事件发生时教师有权进行质询,利用高职院校的民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民主的形式,发扬教师这一群体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校方在对规章语言设计的同时需要贴切学生的认知条件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院方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学生自我管理机构的设置、自我管理平台的构建、自我管理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程度;在进行相关高职院校的语言设计中个人认为,应该以奖励的手段为主要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规章语言制度体系。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完善的规章语言体系。首先,高职院校的规章语言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个人价值追求。其次,高职院校规章语言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和可操作定义。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说语言应该满足客观标准,遵循高职院校的办学规律,通过高职院校制定的语言促进、引导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语言的可操作定义需要制定者更如更深层次的调研工作、征求大众意见,语言能量化和格式化的尽量量化和格式化;院方应该更多站在不同方向去考虑问题,通过表决选择合适的人进行负责规章语言的落实并进行监督。再次,语言形式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完善性。完善性所说的是要有相互统一协调的规章语言体系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笼罩。层次性是指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必须层次鲜明,有一定的条理性,高职院校语言包括行政规范、章程、语言、公约等。此外,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些语言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漏洞需要再次进行补充,如果这些语言调理不够清晰,容易形成规章语言繁多并且凌乱无章的局面。学校层面的规章语言,各二级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制定的语言都应该有条理性,哪为大纲,哪里是详细的语言,哪里是语言的实施详细的都应该有清楚的分类和限定。
(三)培育尊重文化建设规章语言的氛围。规章语言是外表的语言文化,而更深层的规章语言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概念,它是具有规范性和组织性的,它是指人们对建造规章语言之后和遵守建造后的规章语言的态度、价值观、认同感等,它是高职院校从创立学校以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风格。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培养了学生老是员工等自觉规范行为,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对自己而言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高職院校贯彻落实规章语言的优良基础,从而形成高职院校内部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和学校风气。有时候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的发生,一些学校规章语言十分明确,甚至也进行了相对应的审查和监督,可是执行起来规章语言却发展的不是很好。例如,考勤语言每个学校都存在,现实中却是学校的一些班级出勤率非常低,并且不文明用语时常出现。很多学校教学楼对于吸烟是明令禁止的,却时常可以看见教学楼道烟雾缭绕。如此种种,不是没有规章制度的制定,而是学校内没有对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尊重,没有违反纪律后得难为情,其他人看见也习以为常,众人在这种环境下,所谓的规章语言就如同虚设。培育尊重规章语言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培育我们上任胡主席所提出的八荣八耻中“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要严格制定相应的语言,坚决执行制定的规章语言制度,赏罚分明;最后,语言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要一以贯之,不能懈怠放松,要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范跃进.论语言文化与大学语言文化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
[2]李晓年.高校语言文化建设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0(2):22.